•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战略并购 海外医疗器械巨头抢占中国市场

OFweek医疗科技网 2012-11-22 08:39 发文

  对于医疗科技领域之外的大多数人而言,美敦力(Medtronic)是个陌生的名字。可如果经常浏览《财富》、《商业周刊》等权威杂志的各种排行榜,你就会发现美敦力绝对称得上是“风云企业”——《财富》500强、全美最受赞赏的公司、全美最佳就职企业、全美慈善企业……这一个个红榜上,美敦力都是常客,而且其股票市值名列全球1000家最大公司的第54位(根据《商业周刊》2003年数据)。在业务领域内,美敦力更是在全球首屈一指,经常被人称为是“医疗设备行业的微软”。

  自成立以来,美敦力也进行了多次并购来加强自己的优势或进入全新的领域,如:强生公司的心血管部门(生物心脏瓣膜及心肺设备)、Versafle传送系统公司(冠状动脉造影导管及导引技术)、Bio-Medicus公司(离心血液泵),以及Minimed公司(糖尿病治疗领域)等;还通过并购一家荷兰的起搏器制造公司等方式来加强其全球市场。

  今天的美敦力通过内部发展以及战略并购,已经成功地从一个单一产品的公司转变为多元化、国际化的医疗技术公司。在全球,像美敦力这样的做法很少见。很多大公司发展时间长了以后就失去了方向。不少大的制药公司都做化妆品,而美敦力不会进入化妆品领域,因为这不会增加价值。美敦力不会成为控股投资公司,也不会成为大企业集团,美敦力不会做我们不懂的业务,只专注于减轻慢性疾病痛苦的实践,因为这是与美敦力的使命相符合的。事实证明:很多进入自己不懂的业务领域的企业最后都会失败。

  再看看美敦力的多元化:慢性心脏疾病、恶性及非恶性疼痛、运动失调、糖尿病、胃肠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脊椎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五官科手术治疗等领域。而且在所有这些领域内,几乎都居于数一数二的位置。对于使命的专注与执着,给美敦力带来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并购中国企业 掌控未来

  美国医疗器械巨头之一美敦力公司大中华区媒体负责人昨日向南都记者证实了上述消息。根据协议,美敦力向康辉这家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企业支付约8.16亿美元的现金。

  有分析人士担心,中国本土医疗器械市场被外资进一步蚕食。据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官员介绍,中国医疗器械产值已达3000亿元规模,但这一市场超过7成被外资掌控。

  总部位于江苏的康辉成立于1997年,目前已经是本土领先的骨科医疗器材供应商,不仅在国内建立了广泛的流通渠道,还一度尝试在全球输出中国的骨科产品,康辉最新的公告称,其已经在其他29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

  依照美敦力方面的说法,并购后的康辉控股将从纽约证交所退市,成为美敦力首个总部在美国之外的业务部门康辉原董事长杨利波及管理团队将继续负责这一市场运营业务。

  不过,对康辉发展的计划和目标,美敦力前述媒体负责人昨日则未做进一步的说明。

  国内医药行业的分析人士则指,美敦力并购康辉旨在布局中国中低端骨科市场,进而把控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来自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数据显示,老龄化人口中50岁以上的患骨质疏松疾病的将有6940万,医疗费用将高达126亿美元。而中国全球在已经是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

  美敦力执行副总裁克里斯·奥康内尔强调,并购康辉是美敦力在中国迈出的本土化的重要一步。

  据业内专家介绍,这已经不是美敦力为抢占中国市场迈出的第一步。早在2009年,美敦力就与山东威高股份合资开建“美敦力威高骨科器械有限公司”。

  而与美敦力一样,试图通过合资或并购手段加强在华布局的跨国医疗公司更是不在少数。荷兰飞利浦数年前就牵手东软集团共建了“东软飞利浦医疗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美国通用电气也与新华医疗共同成立了“新华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