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避免光污染,营造合乎社会责任的人工照明光环境

灯人拾光 2020-07-03 15:37 发文

    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深情而诗意地将光视为造化与恩赐,歌颂光明、憎恶黑暗。人类社会利用自然光的时代从天然火到油灯、烛光,长达上万年。在我国周朝时期,初次出现了以带有灯芯的人造油灯为照明工具。然而包括十八世纪出现的煤气灯都并未真正给人们的夜间生活带来自由方便。直至十九世纪电气化时代,1879年爱迪生发明改进了真正有实用价值的白炽电灯,人类社会快速进入人工照明时代。

   作为人工光环境营造者,我们珍爱地球、关注美丽地球之夜。城市华灯灿烂、街市如昼,夜景灯光每年都在变得越来越亮,见证了人类发展的进步。但我们发现日趋严重、越来越广泛的光污染,也使得黑夜不断沦陷。夜晚的灯光对于人类来说就是回归家园,感受光的温暖。全天无休的人工照明入侵了夜空,抬头仰望,曾经的城市星空已因光污染早已不复存在。电光源让人类迎来了光明的全新时代,却也因此带来了新的地球环境灾难——光污染。

   根据最新的《全球光污染地图》,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有着光害的夜空之下。隨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造光的增加,很多人有可能再也见不到真正的星空和银河了。全球约百分之十五的人口甚至因为光害没有用到夜间视觉功能,而是使用日间彩色视觉观看夜空。

   目前环境中的光源有很多,例如:道路灯、车灯、办公楼灯光、住宅窗户和商业橱窗的灯光及广告牌和娱乐场所的灯光。成千上万的路灯排列在城市的街巷和道路上,公共区域和人行道的照明则是为了行人的安全。光污染通常是户外照明的遮蔽防眩不正确,让不必要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中和天空造成的结果。照在肉眼的杂乱光线叫作眩光,而照进地平线以上的夜空的光称为辉光。不当的照明也会导致光线进入不必要的地方,也可以称做光线入侵,例如光线进入邻居的院子或窗户。商务区(贸易、运输和金融中心)、机场、港口是光污染的最大来源。

   光污染是继三废和噪声等污染之后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光污染正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主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镜面建筑反射眩光带来的“白亮污染”,人为无节制、大面积过度滥用光亮度导致的“人工白昼”,娱乐场所滥用光色彩构成了“彩光污染”。

   这一切光照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种可怕的光污染灾难。这种光污染不但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天文科研活动,还打乱了人与生物正常的生理节律,产生不良的视觉、生理、心理影响。

一、光噪加剧、光害来袭,从天文灾难到生态危机

   虽然人工光源是城市基础设施的根基,但使用不合理,它对人类和环境就会产生有害的影响。众所周知,人工照明会影响人类和野生动物的自然昼夜节律。针对光污染相关研究已发现,光污染与激素失衡和疾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街灯和广告中经常使用的混合光源可能导致眼疾的发生。夜空不见得比黄昏黑暗,还有可能影响夜行性动物作息,这种趋势也和人类的睡眠障碍和疾病有关联。

   人造光和相关的光污染对动物同样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强光模糊了鸟类的视觉,造成它们经常与灯火通明的建筑物相撞。例如眩光会对海龟构成生命威胁,在海滩上孵化出来的海龟幼崽必须走向大海才能生存,但它们有时会把城市的光芒与海面上明亮的地平线混淆起来,每年都有数百万只刚孵化的海龟幼崽掉入夜晚霓虹灯的“陷阱”,走向城市方向而死亡,明亮的城市使海滩变得黑暗,也越来越难被海龟找到。

二、避免光污染简单实用的解决方法

光污染问题已非常严重,却往往较易被忽略,其实有着相对简单且实用的解决方法。

   对普通社会公众而言:首先就是记得把无用的灯光关掉,随手关灯,从日常小事做起。同时祺雅认为合理设计住宅光环境,以照明改善环境,关联人的视觉与感觉,通过以灯具为载体的光对空间点线面的组合运用,根据不同人物场景空间的变化与模式切换,透过多种输入设备更便捷地调整光环境,提升人居生活环境品质,同时尽量避免外透光对周边其它住宅的影响。

   对公共职能管理层面而言:就包括为道路灯安装防眩遮光罩,避免无节制向四周散射。祺雅认为无论是室内还是户外灯光,要尽可能合理运用最少的绿色高效照明设备去营造出优质、有价值的理想人工照明光环境。城市夜景照明需实施智能灯光控制,科学合理地规定灯光使用时限、规管不同时间的灯光亮度。改善城市夜景照明规划,把公建、民用和商用区域合理规划,并且加强社会公众的绿色节能环保教育。

三、营造合乎社会责任的光环境

   以“让灯光赞美生活”为理念。关注绿色地球,我们倡导使用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的照明设备。建设高品质光环境,祺雅照明关注节能能源,避免“光污染”、保护“暗天空”、尊重人与生物的生理节律,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光环境营造。

   我们认为光环境设计应与自然相融,关注人与自然生物的生理周期节律,尊重建筑原初设计诉求和价值体现,与环境气氛更融合、光体验更好的结果。应从人因及健康去挖掘和创新光环境的品质需求,注重人工光环境的各种组合运用,根据不同人、物、场景空间的变化与模式的切换,智能便捷、人性化地调整光环境,提升空间活动品质。通过人工光去改善生态环境,用合乎社会责任的光环境设计去营造、点亮黑暗,让公众感受光的美好,照亮未来。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灯人拾光

    有关灯光的一切。。。。。。...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