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三元前驱体迎“混战”时刻

电池中国网 2022-08-17 15:37 发文

  作为三元锂电池中成本占比最大的正极材料,其上游的三元前驱体是制作三元正极材料的核心原料,直接决定了三元正极材料关键理化指标,影响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循环寿命等核心性能。

  受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等市场需求的带动,三元前驱体的价值也随之不断提高,相关企业纷纷加码布局,一场“混战”正拉开帷幕。

        01频现三元前驱体长单

  下游需求旺盛,近期频现三元前驱体供货大单。华友钴业与中伟股份相继发布公告称,分别与特斯拉签订三元前驱体供货订单。其中,中伟股份订单为3年,华友钴业为3年半。

  在此次与特斯拉绑定长单的前几日,中伟股份已经与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原材料供应长单,预计双方在2022年-2030年实现三元前驱体、磷酸铁产品的采销总量将达80万吨-100万吨。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中伟股份已与厦钨新能源、当升科技、贝特瑞等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预计在未来3年内将锁定合计超过25万吨三元前驱体供货订单;

  格林美先后与厦钨新能源、韩国ECOPRO BM、容百科技、亿纬锂能、孚能科技等企业签署三元前驱体等材料长期供应协议;

  华友钴业则与当升科技、容百科技、孚能科技等企业签署三元前驱体供货协议,预计未来4年内其三元前驱体供应量合计将超过50万吨。

  三元前驱体领域长单相继落地,佐证了下游企业在三元前驱体保供方面的强烈需求,既有利于其原材料供应维稳,又可以降低采购成本。

  市场方面,SMM数据显示,2022年1-6月,中国三元前驱体总产量为35.9万吨,同比增加97%,上半年月均产量近6万吨。

  另有机构预计,2026年全球三元前驱体需求将达到270万吨,市场规模将达2456亿元。市场空间巨大。

        02多方布局三元前驱体

  市场前景广阔,驱动多方企业布局三元前驱体业务,主要有专业三元前驱体企业、上游资源类企业和下游正极材料企业等。

  其中,专业从事三元前驱体研究、生产的企业,如中伟股份、芳源股份等,这类企业一般技术积累时间较长,产品迭代快,与一些下游客户已形成稳定合作关系。

  上游拥有镍、钴等金属资源的企业向下游延伸产业链至三元前驱体,如华友钴业、腾远股份、格林美等。华友钴业、腾远股份的优势在于手握矿权、具备相关金属冶炼技术和资源产能,因而具有资源自供和成本优势;格林美则拥有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及材料资源优势。

  为提升市场竞争力,降低采购成本,保障原料供应稳定,包括当升科技、容百科技、厦钨新能源、长远锂科等头部三元正极材料企业,积极向上游进行一体化布局,自建/合建三元前驱体产能,提升原料自供占比。

  从各自优势来看,上游资源类企业此举将有利于发挥其自身资源优势,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正极材料企业则有利于维稳上游供给,且在技术研发方面拥有更多主动权。这也意味着三元前驱体企业在未来或将与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形成市场竞争。而除了拥有技术和老客户优势外,头部三元前驱体企业也在向上游积极拓展资源布局,以稳定自身供应链,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除了产业链企业向上下游延伸,三元前驱体赛道还吸引到新“玩家”入局。

  8月4日,固体废弃物处理头部企业伟明环保发布公告称,拟投资不超过191亿元“跨界”建设锂电池新材料项目,包含高冰镍精炼、高镍三元前驱体生产、高镍正极材料生产及相关配套项目。虽然伟明环保是锂电领域“门外汉”,但该项目将由伟明环保联手盛屯矿业、青山控股、欣旺达设立的合资公司进行建设,那就另当别论了。

  从业务协作看,伟明环保在融资方面占主要责任,目前已介入高冰镍生产领域;盛屯矿业、青山控股则在金属资源利用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欣旺达将为产品的研发和试制提供支持,并在满足同等质量和市场价格情况下,承诺优先采购合资公司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产品。

  该合资公司模式不仅是产业链上下游相互融合的体现,而且贯穿“金属资源-金属冶炼-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产品应用”超长一体化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关键环节,三元前驱体生产工艺精细且复杂,对具体参数的控制已成为其制备技术的核心壁垒,加之三元正极材料迭代升级,对三元前驱体的技术要求进一步提高,使得该领域技术壁垒不断提升。

  招商证券就表示,三元前驱体行业的壁垒在于,企业往往需要根据下游客户锂电池的性能要求来定制三元前驱体,且三元前驱体产品的工艺参数存在差异化,行业新进入者短期内较难突破关键工艺技术。

  对此,伟明环保也坦言这个布局存在一定挑战,三元正极材料生产在镍锂钴等原材料供应、生产技术工艺及成本控制、下游客户认证绑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市场、技术及管理风险,项目实施存在一定的资金、人才及技术壁垒。

  目前,三元前驱体定价采取金属价格+加工费的定价模式,加工费则根据加工难度和技术壁垒差异确定。涉足三元前驱体业务的企业有望增厚加工费收入而提升盈利能力,同时,产业链一体化趋势的出现,有利于加速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的迭代升级,或将搅动行业格局。

       来源:  电池中国网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