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生物实验耗材亟待国产替代,洁特生物能否打破海外垄断?

亿欧网 2020-04-01 15:39 发文

撰文|夏一哲

编辑|唐钰婷

政策扶持和财政拨款,可以帮助个别技术实现单点突破;但是整条产业链的成熟完善,却难以一蹴而就。

在细胞治疗领域,公共资金支持的“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攻关项目,正逐步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不过,生物技术研发相关的配套产业,却成了他人禁脔——仅实验室一次性塑料耗材领域,外国品牌便占据了94.5%的市场份额。

Corning、VWR、Merck KGaA等世界实验室用品巨头虎踞龙盘:它们有着百年以上的技术积累和营销经验,趁中国厂商立足未稳,先行垄断市场。本土厂商经过几十年追赶,才在国产替代的大潮中对前者发起挑战。

洁特生物(688026.SH)是国内首家专注于生物实验室耗材细分领域的上市公司。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产品线,洁特生物早期依靠海外ODM订单,抓住机会突围而出。如今,已经站稳脚跟的洁特生物“出口转内销”,自有品牌JET BIOFIL也在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

国产替代的进程依旧缓慢,从2016到2018年,本土品牌在国内一次性生物实验耗材市场的销售份额仅提升了0.7%。作为国内龙头,洁特生物的产能利用率却长期维持在90%以上的高位,规模化生产能力相对较弱,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阻力。利用科创板上市募资,洁特生物如何打造自有品牌,拓展新产品的销路,最终实现生物实验室耗材国产替代?

细胞工厂,中国制造

生物工程改造过的细胞,可以拯救病患于水火,听起来像天方夜谭。

2017年8月底,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首个“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产品Kymirah。该产品利用改造后的T细胞清除癌细胞,标志着CAR-T细胞疗法从临床走向产业化。国家间细胞治疗领域的“军备竞赛”,自此千帆竞渡、愈演愈烈。

中国早就准备了一套“组合拳”。从2016年开始,“干细胞及转化研究”就被列为国家重点研究专项之一,四年间政府累计投入近24亿元;2017年5月,“干细胞和再生医学”成为《“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内明确强调要加强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

尽管科研层面能得到财政强力支持,但相关产业配套却由于起步较晚,身形单薄——中国生物实验室中,来自本土品牌的一次性塑料耗材不足6%。日渐庞大的市场需求,反倒便宜了外国品牌。中国厂商的成长之路,道阻且长。

专注“细胞培养一次性塑料耗材”研发的洁特生物,追赶了十几年才崭露头角。创业初期,创始人袁建华一度需要向亲戚借款来维持公司运转。

细胞培养板、瓶、皿,是细胞生长繁殖的“伊甸园”。细胞种类众多,环境适应能力各异,研究者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可谓“众口难调”。因此,细胞培养器皿绝非单纯的材料创新,而是集技术方法集成创新、分子设计优化选择、工艺过程与设备集成等多个层面在内的复合考验。

洁特生物能从一众起步晚、根基薄的国内耗材厂商中脱颖而出,有其必然性。回国创立杰特生物之前,袁建华在美国哈佛大学担任过5年的访问学者,在生物技术领域已经积累了二十余年的经验。在他的主持下,洁特生物仅花费四年时间便打破西方厂商的垄断壁垒,获得订单,经营状况逐渐好转。

经过近二十年的打拼,洁特生物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细胞培养一次性塑料耗材产品线:除了细胞培养类器皿外,洁特生物还提供与之相关的液体处理类耗材,包括血清移液管、离心管等,有力支撑实验产物的量取、转移、分离、纯化等环节,由“建筑师”变成无所不包的“大管家”。

2016-2019H1洁特生物主营业务构成

产品多元化的洁特生物在市场竞争中成功突围,成为国内生物实验室一次性塑料耗材细分赛道中最大的本土厂商。从2016年到2018年,其营收从1.24亿元增长至2.07亿元,净利润也翻了一番,达到5,278.69万元。

随着营收增长,洁特生物的研发投入也水涨船高,研发产出硕果累累。其最新产品高通量细胞培养器又名“细胞工厂”,能实现大规模细胞培养或工业批量生产,适用于疫苗、单克隆抗体或制药工业细胞药生产;另一款新产品3D细胞培养支架可用于细胞三维培养、细胞免疫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等,定位行业研究前沿。

业绩增长、研发精进,但生产能力有限阻碍了洁特生物进一步发展壮大。洁特生物将投入科创板募资中的2.34亿元完成扩产项目,以解决产能不足的燃眉之急。

国产替代,仍需努力

凭借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产品,洁特生物最先在海外市场征服客户,形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业务格局。

2006年,洁特生物刚刚度过创业初期的业务危机,就有美国公司开出500万美元的收购要约,按当时的汇率换算,收购金额高达4000万元人民币。而洁特生物直到2012年,盈利才达到千万级别。

虽然没能如愿收购洁特生物,但那家美国公司还是给洁特生物带来巨额订单。海外ODM业务逐渐成为洁特生物营收的主要来源,洁特生物不仅能完成代工制造,还提供独立设计。

如今,洁特生物与VWR、Thermo Fisher、GE Healthcare等在内的多家国际知名生物实验室用品综合服务商形成ODM合作,产品出口至美国、德国、英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业务占据了洁特生物六成以上的营收。

ODM模式仰仗洁特生物的核心技术。其中超过九成为常规类ODM产品,只调整产品的外观颜色、标示和包装。尽管个性化ODM产品需要根据客户要求调整产品的外观、尺寸、样式或产品配件,但生产过程中的专有技术、流程和规范依然出自洁特生物之手。

ODM业务不断增长,反而是洁特生物技术实力比肩国际水平的明证。

增长迅速的中国市场,为洁特生物提供了国产替代的新机遇。Frost & Sullivan公司的数据显示,中国一次性生物实验室耗材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57.0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75.7亿元,但是国产品牌替代的进程却极为缓慢,仅从4.8%增长至5.5%。

2016-2018年中国一次性生物实验耗材市场份额分布

在国内市场,洁特生物利用直销和经销的方式打造自有品牌JET BIOFIL,如今已渐成规模。其内销收入金额从2017年的2,618.72万元增长至2018年的4,591.36万元,其中自有品牌销售占比一直在90%以上。洁特生物也通过经销商在海外销售自主品牌产品,约占海外销售收入的15%。

在洁特生物之前,国内尚无专注于生物实验室耗材细分领域的上市公司。作为“独苗”,洁特生物的营收在国内市场占比仅为0.61%,在自主品牌中占有率为11.03%。已经占据先机的洁特生物,极有希望收获国产替代的红利。

新产品销路仍需打开

2017年,洁特生物推出拳头产品——细胞工厂和3D细胞培养支架,产品已经开始向大规模细胞培养甚至是工业批量生产迈进,剑指高端生物实验室耗材市场。

洁特生物的细胞工厂利用灌流控制技术实现细胞封闭式培养,与竞品的开放式静态培养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能够营造出更加接近细胞体内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细胞活性,减少培养基和血清的使用量,节约实验成本。洁特生物的10层cellbox体积仅为传统10层细胞工厂的一半,培养面积却达到后者的两倍。

洁特生物还充分利用其材料表面超亲水和温敏改性的技术积累,在3D细胞培养支架实现超亲水表面,相较竞品更有利于细胞贴附培养器皿。此外,该支架还可以通过调节温度,控制细胞脱落。

不过,新技术和产品的突破短期内对盈利贡献有限。两个前沿拳头产品问世近三年来,累积贡献收入322.48万元,尚未实现大规模销售。起步较晚的本土品牌仍然需要进行市场教育,才能进一步打开高端市场。

洁特生物的研发脚步却并未因此放缓。细胞工厂的升级版——“细胞牧场”,已经进入研发中试阶段。该产品将进一步改进产品表面的亲水性,20层细胞牧场就能达到40层细胞工厂的培养面积,产品高度也降低至后者的15%,重量则减少三分之一以上。

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洁特生物通过ODM模式已经在行业中站稳了脚跟,更是打响了国内生物实验室耗材企业的上市第一枪。科创板募资将用于扩充产能、扩展营销及物流网络,以及打造国家级生物实验室耗材企业技术中心。

提产能、促研发和拓销路,三管齐下的洁特生物已经吹响生物实验室耗材国产替代的进攻号角。

推荐阅读

LED封装已趋饱和,晶科电子出击汽车照明市场胜算几何?

Varian治疗慢性病市值百亿美元,普门科技发力养老能否超越之?

作者:夏一哲来源:亿欧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亿欧网

    科技与产业创新服务平台...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