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艾瑞咨询预测,2024年中国数据要素流通行业市场规模1662亿,2025年预计将释放2千亿需求空间。”
文末免费获取
《2024年中国数据要素流通行业研究报告》
今天我们来聊聊,国家数据局及五大司局,23个省份的数据局,超百家央国企数据集团。
01国家数据局及五大司局
2023年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国家数据局官网:https://www.nda.gov.cn/
国家数据局下设的五个司局:综合司、政策和规划司、数据资源司、数字经济司、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司。
网上公开信息整理,截止时间2024年12月31日
02各省数据局及交易机构
仅2024年开年,全国已相继成立23个省级数据局(不完全统计):
其中,江苏、四川、上海、云南、青海、湖南、天津、湖北、河南、浙江、甘肃、海南、辽宁、陕西及江西15地均以“数据局”命名省级数据管理机构,名称和国家数据局命名方式保持一致。
部分地区命名保留了差异化设置,比如河北、广东、内蒙古、陕西4省机构的名称中都专门包含了“政务服务”相关表述。值得关注的是,河北、陕西是数据在前,政务服务在后;而内蒙古、广东则是政务服务在前,数据在后。
新成立的数据管理机构在管理条线与级别上也有不同设置。
江苏、四川、上海、河北、广东、湖北、内蒙古、浙江、辽宁、陕西、西藏等地的数据管理机构是省一级政府的直属机构,为正厅级单位。
其中,江西省数据局直接由江西省发改委挂牌成立,与发改委合署办公;上海市数据局为市政府组成部门,新任局长徐惠丽由市人大常委会任命,并同时兼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直接参与政府重大事项决策;其他省级数据管理机构的主要领导则由省政府自行任命。
此外,云南、青海、湖南、天津、福建、河南、甘肃、海南、山西等地的数据主管部门归属省政府办公厅、发改委、经信委等部门管理,多数为副厅级单位(天津例外,为正厅级)。
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共计成立60家数据交易机构(不完全统计)。其中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上海数据交易所、广州数据交易所、深圳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为五大领头数据交易所。截至2023年底,深圳数据交易所累计交易总额高达65亿元,为五大数据交易所之首;广州数据交易所累计交易金额超25亿元;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累计交易规模超过30亿元;上海数据交易所累计交易规模超过11亿元;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累计规模超过20亿元。五大交易所都以数据服务和数据产品为主。其中,深圳数据交易所交易标的类型涉及较广,除了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外,还包括数据工具、评估模型、远程平台等。数据产品主要包括数据API、数据包、数据报告等;数据服务主要包括数据分析服务、数据采集服务、数据安全服务等。60家数据交易场所共涉及27个省份,其中数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江苏省(7家)、广东省(6家)、湖北省(4家)。
03
全国超百家数据集团
基于企查查的数据进行整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数据集团名单超过100家。其中省级设立了14家,省会级城市设立14家,地级市和县区级等设立了83家。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数据流动就像石油燃烧,可以产生动力,而动力则带来价值。
第一个将数据与石油进行比较的人是英国数学家克莱夫·洪比(Clive Humby),他提出了“数据就是新的石油”的说法。他说:“数据是有价值的,但如果没有提炼,就不能使用。必须像石油一样转化为气体、塑料、化学品等,以创建一个有价值的实体,推动盈利活动。因此,必须对数据进行分解和分析,使其具有价值。”
其实克莱夫·洪比的意思是,数据在投入使用和提炼出来之前是无用的。因此,为了变得像天然气或石油一样,应该收集、分析、理解和使用数据。数据提炼程度越高,提供的价值越高,就能应用在更多更复杂的场合。
每年全国数据量增长率约40%,但真正被利用的数据量增长率只有5.4%。只有可被计算机计算、具有一定通用性、可描述清楚、重复交易、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数据产品才能交易。
虽然现在还面临很多困难,数据孤岛、数据标准不一致、数据安全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但在AI时代,数据已经和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为五大生产要素之一,相信随着行业的发展成熟,总有能人因为相信能享受到“新时代石油”的红利
数据均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