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装了防盗车牌却还是被盗!物联网电动车防盗应用一地鸡毛?

物联网智库 2018-11-16 11:59 发文

物联网智库 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

导  读

总的来看,物联网项目在落地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走一些弯路,这类问题都会逐一解决,解决问题的关键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机制创新。



10月12日开始,郑州市正式启动电动自行车防盗车牌安装工作,市民可根据自己的时间,携带身份证或居住证、购车发票、盖章收据、电动自行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明或相关凭证等材料到指定的地点免费安装。这也让领到0000001号车牌的王先生感到非常幸运。


政策虽好,然而,目前的防盗效果却并不理想。


最近,有不少车主相继反映,称他们上过牌的电动自行车丢失后,按照定位系统提供的位置,却怎么也找不到。安装防盗车牌之前所保证的车辆被盗时的第一时间报警提醒、车辆轨迹查询、追踪定位等功能并没有什么卵用。算了,还是先报警吧......


 

警方、企业有“隔阂”


东西被盗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想到报警,这几位市民也是这么做的,不过从警方给出的消息来看,从上牌开始,定位器的轨迹数据就没有与警方的系统打通过,也就是说管理公司在与警方数据共享方面还存着隔离,这与上牌之前所承诺的并不一致。



企业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数据的打通和共享确实是物联网时代政企合作的一大难题,在靠数据吃饭的时代,谁都不想把碗里的饭菜夹给别人吃。这就需要一个合理的分享层级和商业模式来解决,通过寻找双方的利益共同点,构建合理的利益机制,实现互利共赢,比如可以借鉴当下应用较多的PPP模式。

 

在强调政企之间的数据共享之时,我们也要从技术的可行性方面考量。丢车市民在根据手机APP提供的位置信息寻车的时候,无一例外都没有找到丢失的电动自行车。难道是定位技术有问题?

 

精准定位,安装简单

 

根据相关定位技术公司的研发人员介绍,此次安装的定位器可实现精准定位,准确度大约在5米之内。但是,实际效果却非常的不理想。当然,这肯定不是因为技术达不到。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的定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共享单车、外卖点餐甚至包括行车记录仪,都可以实现精准定位。

 

以共享单车为例,在物联网智库发布的《共享单车技术含量,一篇文章全说透了!》一文中,对共享单车的云端应用、智能锁以及使用原理做了详细的介绍。目前,智能锁基本都是由控制、通信、感知、执行、供电等几大类模块组成,锁内集成的GPS、北斗、格洛纳斯通信模块可以实现精确的定位功能,并且,通过增加eMTC/NB-IoT/GSM多模连接也可以增加找车的精度。

 

对于为什么会出现定位器不起作用的情况,相关负责人表示也不清楚原因,并已经召集找车团队、安装人员、网络人员、技术人员等就这些问题做相关分析。

 

而从现场安装情况来看,定位器与电动自行车电瓶相连,安装位置过于封闭,金属物也会对定位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另外,安装过程一般在10分钟左右,笔者认为对于简单的安装方式,暴力拆解的成本应该很低。



除了数据未打通会增加事件处理的时间成本,安装方式可能干扰了定位器的功能,暴力拆除使得与之前的偷盗方式无异,在已经成熟的偷盗“产业链”的基础上,伴随着物联网防盗的诞生,偷盗产业链也会逐渐渗透到防盗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bug都可能成为黑客的“任意门”,甚至他们可以改变位置信息,模拟出一条路径来替换真实行驶轨迹。

 

之所以要花大力气来整顿电动自行车市场,原因有二,对政府而言,电动自行车市场需要规范管理,对参与的企业而言,电动自行车防盗能带来较好的收益。而从整个行业基础来看,国内电动自行车数量庞大,防盗市场问题突出。

 

电动自行车防盗是一片蓝海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保有国,全社会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2亿辆,2017年全年电动车总计产量3113.1万辆。而电动自行车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安全事故频发、不遵守交通法规、丢失事件频发等。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郑州全市110接报盗窃电动自行车警情占全市盗窃类警情的70%。



正是看到了电动自行车防盗领域的蓝海市场,郑州市公安局发布了300万电动自行车NB-IoT防盗终端采购项目,希望借以NB-IoT为代表的LPWAN技术,完成对车辆进行实时的信息采集,基于车辆的当前状态、位置、使用记录等,实现“车、物、人”的无缝对接,从而解决电动车身份管理、车辆防盗问题。

 

数据共享与技术验证同样重要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物联网项目落地遇到类似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但是项目推进的初衷还是希望能够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用户所期望的价值。而一个企业不可能同时擅长整个产业链的所有环节,这就需要相互的合作与共享。

 

我们都知道,物联网时代最大的改变是基于对数据加工的依赖度,但数据往往都是分散的,这是由联网设备数量庞大,行业多样所导致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迭代,我们会收集越来越多的数据,在这个数据就是金钱的时代,每个企业都期望收集到的数据能为自身带来价值,当然,数据可以为自己服务,也能为别人提供帮助(带来利益)。

 

正如文章开始所述,电动自行车的行驶数据并没有与警方对接,这也是我们现在讨论的,数据的共享与开放是推动物联网项目落地与优化的关键点和催化剂。说白了,数据共享与开放就是利益的重分配,没人愿意把自己的利益分给别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曾表示,数据共享和开放现在面临三大挑战:第一,不愿意共享开放,政府部门各自为政、把数据开放当成自己的权利。第二,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具体,不清楚哪些数据可以跨部门共享和向公众开放。第三,缺乏公共平台,共享渠道不畅。总的来说,还是缺乏一种科学合理的数据共享的机制,之所以很难制定出这种机制,这是由于需要思考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以及量化分享的程度。

 

当然,除了数据共享之外,在产品推广、项目落地之前,合理的评估产品的性能以及项目的可行性是必不可少的,充分思考可能发生的潜在问题,不仅可以灵活、有序的处理发生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对环境脚本分析提升产品的质量。

 

由于笔者对电动自行车防盗终端的设计并不清楚,因此不适合评论设计的优缺点,但是从安装细节方面看,拆卸较为容易。其次,防盗终端所声称的车辆异动报警、信息推动通知等功能也存在一定问题。



对于一个新的产品或者项目来说,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一些问题,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有些应该是事先预知并已经解决的,有些则需要在应用中逐渐完善。

 

总的来看,物联网项目在落地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走一些弯路,这类问题都会逐一解决,解决问题的关键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机制创新。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物联网智库

    物联网智库是发布物联网干货的智囊...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