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经济学人》:蚂蚁金服业务实质是金融,有三道命门

智物科技评论 2020-12-03 09:07 发文

10年前,马云谋定后动,借金融系统监管之名拿下支付宝控制权,全球哗然。10年后,全球史上最大IPO前夜,马云炮轰中国没有金融系统……

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马云会在10年前,未获董事会同意就将蚂蚁金服前身的支付宝业务转移到自己名下。

10年之后,蚂蚁金服光辉上市,成就史上最大IPO,市值堪比成立200年的JP摩根。

坐拥10亿用户,网络支付交易额超过16亿美元,几乎是PayPal的25倍。如今的成就,足以解释当年,马云为何甘冒奇险,拿下支付宝的控制权。

马云的这一私下行动,也是迄今海外投资人对中国企业家诚信质疑最凶的一次。当有记者采访马云为什么要这样做?马云将这一行动的必要性推给了监管——中国的法规禁止外国人拥有国内支付公司。

后来,马云又辩称自己是在保护用户的利益——用户、用户、用户。

中国真正的金融寡头,是从支付宝上市开始?

10年之后的上海滩,支付宝成长成如今的蚂蚁集团,马云却炮轰中国没有金融系统风险的原因,是因为中国没有系统。

彼此都是是非。

虽然马云将蚂蚁金服定位成FinTech,而不是金融公司。但是,10月10日的《经济学人》一语道破:其核心,就是金融。

道理很简单。这只小蚂蚁,有四只巨足:

——支付。2019年,蚂蚁金服支付业务有520亿元的收入。

——小贷。蚂蚁金服的消费贷款余额达到了1.7万亿人民币,占中国消费贷款15%。

——理财。2017年,蚂蚁金服余额宝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货币基金平台。

——保险。从退货险开始,蚂蚁逐渐上线了车险、医疗险、寿险。

纯粹从成长数字来看,蚂蚁金服势不可挡。但是,《经济学人》指出了蚂蚁金服所面临的三种风险:

——监管风险。两周之后,不幸言中。这应该与马云在上海的口无遮拦没有关系,没有什么生意是真的被口无遮拦击败的,监管的行动应该早就开始了。

关于资本充足率补充的问题,讨论经年。以至于,很多人想知道,为什么监管没有早点行动?为什么选择蚂蚁金服即将上市,已经大到不能倒的时候才动手?

马云的招法,无人不知,监管肯定也知道。为什么不早做决断?

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想监管?

——竞争风险。来自于腾讯、京东、美团等等支付业务的挑战,腾讯已经占到了40%的市场份额,而且使用起来,比支付宝要方便的多。

——自身模型。《经济学人》认定,既然蚂蚁金服业务具有普遍的金融属性,那么也就具有金融风险的普遍性,向小额借款人提供无抵押贷款都是有风险的……

翻看蚂蚁金服的股东名册就知道,没有什么力量可以真正阻止蚂蚁金服300亿美金的IPO。

有了这么多家巨大的金融科技公司之后,可以断定:中国这一领域的科技创新,创业,基本上已经枯竭了,大树底下,只有小草。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智物科技评论

    智能设备及产业链创新,微信公众号...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