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新能源之战,智能化才是最终的“解药”?

侃见财经 2021-09-15 16:55 发文

造车,不是在赌一个风口,而是要拿到下一个时代的入场劵。

所以,这两年很多非汽车领域的厂商直接跨界到了汽车领域,并且开始用别的行业的逻辑改变汽车行业,使该行业的估值以及逻辑得以重构。

未来新能源车替代手机行业会成为大概率事件,站在物联网时代的大门之外,谁拥有了物联时代的平台谁就拥有了下一个时代。

这一点特斯拉很清楚,小米很清楚,苹果也很清楚。

所以,苹果公司近年开始加速造车的进程,而特斯拉在新能源产业链上的延伸变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出圈,包括卖碳积分、出售电力以及拓展宇宙。

但唯独在新能源车的价格上,特斯拉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其实逻辑也好理解,就是尽量的多卖硬件,最后通过软件收费,模式有点像今天的苹果的IOS模式,但是要较之高级一些。

对于新能源产业链,其实国内的一些企业以及企业家看得很清楚,包括宁德时代、小鹏、理想、蔚来、比亚迪、小米这些企业。这几年他们都在疯狂地涌入该行业,即使现在很烧钱,技术上还不是完全成熟。

但是这些企业,都在用大量的资金博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另外这也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扶持。所以,我们很多新能源车企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和老牌车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即使这个优势当下并不凸显。

实际上,汽车产业链作为一个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企业,从理论上它的产业链周期是比较长的,目前的汽车工业也基本上经过了百年的发展,相对来说技术门槛还是挺高的,因此打破原有的体系就必须另辟蹊径,新能源车恰恰就充当了解药的“角色”。

目前,企业的创新其实已经走在了高校的前列,对于未来的预判,一些企业可能要比高校更加精准一些。

从2014年开始,造车新势力就掀起了第一波创业热潮,那时候全国有三百多个自主品牌开始轮番登场,并且轰轰烈烈。

那么几年过去了。为什么只有小鹏、蔚来以及理想这从零起步的新能源车企脱颖而出,并且成为了造车的新势力?

答案就在他们的理念当中。

实际上当他们成立的时候,他们均比较坚定地认为未来是智能汽车时代,而并非电动汽车时代。当很多汽车厂商冲着补贴的去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追赶特斯拉去研究汽车智能化。

2018年,何小鹏曾经说过,在当下市场多如牛毛的汽车厂商中,真正在研发、制造智能汽车的整车厂只有四家:上汽、吉利、小鹏、蔚来。

这句话虽然得罪人,但是他用实力赢得了投资人的尊重。

当下,其实新能源市场依旧相当广阔,市场格局还是比较小的,生态还未成型,因此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关键词是“共建”而不是竞争。现在所有新能源车企面临的问题不只是芯片的问题,还有电池方面的问题。

低温状态下的储能以及续航问题,都是摆在新能源车企面前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另外最近一段时间新能源车企自动驾驶问题频出,实际上这源于特斯拉提出的概念需要多家车企一起去完善和维护。

综合而言,新能源车企的竞争对手绝不仅仅是传统车企,特斯拉估值的重构已经说明了该问题;新能源车企的竞争对手也不仅仅只是新能源车企业本身,因为当下乘用车市场足够的大,大到还没有出现存量之争,新能源车企之所以进展速度慢的原因完全是因为技术以及量产的原因。

但总的来说,随着这几年新能源车领域的变化,一些浑水摸鱼企业的退出,汽车的电动化以及智能化普及的速度还在提升,以一线城市为例2020年三季度新能源车的占比只有6%至8%,而今年一季度已经提升至20%左右。

越来越多的硬件产品最后一定会催生出类似于苹果一样的企业,从而彻底改变新能源车的格局,让所有新能源车企的估值得以消化。

新能源车已经行至关键的十字路口,产业链上的企业正在努力将产品变得更加完善,之所以蔚来、小鹏这些从零开始的企业能够暂时胜出,真的是因为他们了解新能源车的本质在于智能,而并非电动化。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已认证
    侃见财经

    人工智能领域优质创作者...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