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京东方穿越商业三峡

华商韬略 2022-04-30 10:53 发文

  从屏的世界,到世界是屏的。

  文丨华商韬略 陈乐高

  20世纪90年代,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了一个理论:历史的三峡。

  三峡之中,西陵险峻、巫峡秀丽、瞿塘雄奇,景致各异。唐德刚用水过三峡的地理特点,作比人类历史发展。在历史潮流中,前后两种社会形态的转换,期间必有一个转型期,这个瓶颈般的转型期,即为历史的三峡。

  按照唐教授的理论,一个民族由西陵始,至瞿塘出,一旦走出“历史三峡”,意味着天光顿开、晴川历历的美好时代。但出得了峡,出不了峡,还要看民族有没有匹配的智慧和机运。

  历史的转型,需要在漫长的时间标尺下展开。而在商业领域里,企业的转型,却总是以意想不到的速度上演着。

  从2003年建设中国首条自主技术的液晶显示生产线,到2018年LCD产能与出货量双双位列全球第一,京东方实现了从0到1,打破了中国之前的“少屏”困境,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世界顶级半导体显示之路。

  不过,时代的更迭、产业浪潮的推动、对行业周期性的应对、对自身价值链的延伸,既为京东方制造了若干挑战,也对这家公司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此出发,京东方提出了“屏之物联”的战略,开启了由半导体显示龙头,向物联网的全面转型。

  高峡侧立,潮涌浪奔。京东方能否穿越“壁立千仞”,见证“别开生面、另有洞天”的新明天。这其中的核心问题在于:它如何去选择自己的新战场?它需要进行怎样的资源配置,来奠定自己转型的基石?在未来的事业机会层面,它又设立了怎样的目标?

  【1】

  京东方的商业基本盘,来自于近二十年的历史。

  从2003年打下了北京5代产线建设的第一根桩至今,京东方已经牢牢占据了全球显示器件的头把交椅,LCD出货量占比全球第一,在手机、电脑、平板等各个细分领域也均位列全球第一。

  时至今日,京东方已经成为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中,营收、利润、技术、产线数量等各方面的绝对龙头。实现了对1400多亿美元面板市场、400多亿美元OLED市场、千亿美元智慧端口市场的半导体上下游产业链覆盖。

  翻开京东方最新的年报,就会发现这是一个营收2193亿,净利润258.3亿的大工业体系。在最新的一季报中,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4.76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3.89亿元,尽管在疫情、经济压力及行业波动等内外部多重挑战下,仍然保持了稳健发展。

  在京东方牵引的制造产业链上,其业务体量足以令人惊叹。但从根本上而言,过去这些年更多依然是一门基于硬件的制造商生意。

  传统的显示器件行业有一个特点:鲜明的周期性。产品价格高涨时,各企业扩张生产线,导致白热化竞争。价格回落,产能过剩,最后企业利润大幅回落。呈现出典型的由供需关系导致的周期。

  在过去的几年里,京东方依靠后发优势成本和技术领先,并依靠后发供给侧深厚的壁垒,造就确定的利润护城河。

  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京东方规避了周期性的影响。一个典型的例证是:刚刚结束的上一轮行业景气周期,呈现出明显的头部聚拢效应,供应链、制造端和消费端的各个环节,都在向龙头企业靠拢。

  进一步实现对周期的穿越、乃至熨平周期,消除周期对公司业绩与资本市场估值的影响,这显然是行业龙头需要面对的课题:能否开辟出新的增长曲线。

  京东方为人熟知的第一增长曲线,来自于LCD的全球领导地位;而它的第二增长曲线,则源于OLED领域的弯道超车。这种“基本盘+弹性盘”的组合,对于一般意义的企业,已经构成了增长的来源。但对于京东方而言,显然还有更多的可能。

  这种基于对穿越行业周期的考量,构成了京东方推动“屏之物联”战略的一大因素。

  端口器件作为物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意味着京东方可以从显示主业出发,将自己的技术积累应用到物联网体系中,打造多形态产品,增加其附加值,从而获得更广泛的市场应用空间。

  这种领先者基于自己商业形态的考量,构成了京东方推动“屏之物联”战略的一大因素。

  在宏观的层面上,物联网的影响,正在各行业加速渗透,在刷新大众生活体验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优化社会的治理能力。

  2020年,疫情的到来加快了物联网产业化的提速,但从显示、传感,到算法、数据,都是只有少数科技企业才具备的能力与资源。想要物联网成为每个企业、组织和个人都可享用的能力,成为水电煤气一样的公共资源,显然需要电厂、自来水厂这样的公共基础设施。

  这构成了京东方向物联网转型的产业背景——发挥底层技术优势,以显示技术为基础,进行应用场景赋能。通过这种方式,全社会因此得以获得经济、弹性、普惠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正是基于这种对显示、对显示与物联网融合的认识,京东方为自己选定的主战场。

  【2】

  跳出一块屏的方寸,踏入更广袤的物联网世界,施展“屏”的能力,赋能更多场景,助力各产业提升价值,实现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和数字经济纵深拓展,这是一场京东方立足于物联网,铺陈在各行业的价值共建。

  与互联网企业不同,京东方的物联网转型,有“屏”的硬件基因,这是京东方进行物联网转型的基石。

  京东方目前液晶显示屏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约占全球总出货量的29%。屏的优势,让京东方能以“屏”为依托,为物联网的万千应用场景赋能。这是最大的可凭借资源优势。

  水过西陵,峡窄滩险,穿越转型之旅的京东方,同样需要面对诸多挑战。

  传统的面板领域是大工业体系,产品标准化生产,单一客户交易量巨大,熟稔于流程把控的京东方,可以做到游刃有余。而物联网显示市场,则带有定制化、碎片化、动态化的特点。不但变化快,而且单笔订单的金额较小。

  对于京东方而言,这种变化意味着它需要为之付出准备——不仅有资源的投入,也有相应的组织架构和运营机制的新团队改革。

  这种准备的伏笔,早在2018年即已埋下。

  在2018年,京东方将端口器件、智慧物联、智慧医工三大事业板块细分成7个事业群;在2020年,京东方确定了以半导体显示事业为核心,MLED、传感器及解决方案、智慧系统创新、智慧医工事业融合发展的“1+4+N”航母事业群,建立起“三横三纵”组织运营体系,以及横向拉通的前中后业务平台。

  这种组织架构的调整,意味着明确的指向——京东方希望在物联网市场内,实现更大的事业可能性。

  但面向物联网的转型,需要多学科的专业能力配备。从物联网架构、平台、到芯片、传感器等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以及物联网工程的设计、测试、维护、管理和服务,都需要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

  这意味着在颗粒度更细的层面上,京东方显然需要在团队储备上做出更细致的安排。2022年4月底,公司进行新一轮董事会换届,一批富有才干和创新精神的团队将带领公司向着“屏之物联”的战略目标继续前行。

  还有一些变化,是财务报表和券商研报中无法体现的——类似“视觉艺术”这样的新增团队门类、更年轻的中心长和部长们,为企业带来的活力变化。

  2022年3月末,京东方管理干部团队中,80、90后占比高达72%,拥有硕士、博士学历的管理干部超过35%;技术研发团队中90后员工占比超过60%,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岗位中硕士、博士学历人员超过2/3。京东方已逐渐建立起一支由年轻化、专业性强的高学历人才作为中坚力量的管理与研发团队。

  【3】

  在过去的近三十年里,京东方从追赶者开始,完成了向显示龙头的跃迁。

  今天,在京东方的版图上,16条半导体显示生产线,和4座智慧工厂一起,实现着每月对1800多类产品的供应。

  智能化和数字化运营,让京东方客户的交付需求,都可以在对业务全流程质量的管控下进行;同时,自主数据中台的建设,以及上百套信息系统的打通,意味着设、供、产、销、人、财领域的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可以在京东方的体系内做到一目了然。

  这是京东方在过去近三十年里的成就。那么,当它向物联网转型之路开启后,能否继续维持这样的业务基础,能否获得良好的转型开端。这不仅是公司内部关注的问题,也是资本市场上的关注所在。

  在近几年里,如何向市场证明技术的可行性与商业价值,是大部分物联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随着“屏之物联”战略的持续深耕与赋能,京东方物联网创新事业正逐渐成为公司发展新引擎,2021全年营收同比增长近50%,助力京东方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京东方凭借物联网创新实力,不断拓宽应用场景的背后,藏着推动公司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引擎。

  在视觉艺术领域,京东方自主研发设计的巨型“雪花”装置在全球瞩目的冰雪赛事上大放异彩;智慧金融解决方案已为全国超过2500家银行网点提供服务;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已在北京、天津、重庆等20余个城市落地应用,2022年一季度更正式上线京东方自主研发的智慧园区物联管理平台,助力打造高端、高效、高质的智慧园区;除此之外,智慧零售解决方案已在全球超过61个国家的3万余家门店落地。

  围绕着这些细致而微的场景,可以想象的是,基于“屏之物联”这个战略方向,京东方既可以通过给屏集成更多功能、为屏衍生更多形态,也可以将屏置入更多场景,从而让屏融入各个细分市场和应用场景,提供服务,创造价值。

  这无疑意味着显示的最高境界——把显示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显示屏从“显示”到“连接万物”的功能转变。

  京东方始于“显示”,忠于“显示”,这成就了京东方的过去,改变了京东方的现在;那么,京东方的未来又在哪里?

  由西陵始,至瞿塘出,历史的三峡指向大江大河,而商业的三峡同样如是,守住公司的基本盘,精心培育涌现增长动力的新业务,把握产业趋势,开创未来的事业机会。

  这是京东方穿越商业三峡的关键,是中国科技龙头企业通往未来的必经之路。在未来三十年,实现技术跨越、产业跨界、融合赋能,成为具有引领作用的企业,既是公司为自己设定的长期战略目标,也是“将挑战留给自己,把确定性留给市场”的真正长期主义体现。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华商韬略

    聚焦标杆与热点、解构趋势与韬略...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