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王爱民:工业互联网(MES)的几个误区

智能制造随笔 2022-12-05 18:47 发文

关于工艺互联网及其技术发展存在哪些问题,有很多专家其实从不同角度都给出来了一些解释,自己也想结合自己的一些工作中评审和评估的体验,从几个方面进行一下分析。

第一个方面,从字面意思来说,工业互联网主要是一些工业要素的互联,在实际过程当中有很多都将其简化为数据采集。设计采集是工业互联网的一种应用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基础的运营方式,但这个应该远远不是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意思。个人认为,工业互联网其实是企业数字化架构的一种操作系统或者说技术平台。硬件的互联,实现数据的采集,这个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软件操作及其业务运行方面的互联互操作。其实个人认为简单来说,工业互联网是传统的MES、ERP等相关系统的一种新的技术架构。这种架构的优势,其实很多都有相关资料介绍,就不再赘述。

第二方面是目前关于工业互联网的讨论,更多的偏重于技术,而不是真正的和工业业务来结合。在实际实践过程当中。有一部分的倾向是软件的组织和配置采用一种较为灵活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工业互联网特点,但是其实这个还真不是业务层次的工业互联网模式或架构。比如目前也有很多提出和实践基于工业互联网架构的MES或者MOM系统,之后就会发现很多基本上就是软件功能模块的一种组织与配置,并且这种功能模块,相对来说还是偏宏观的。正如ISA95关于MES架构这一块提出了11个功能模块,不能说我有这些功能模块,我就是一个MES系统,也不能说这些功能模块,我通过一种综合的配置来衍生出一个新的MES系统,就说是工业互联网架构下的系统。这些功能模块的名字都是通用的,只是一个宏观范围的界定。是否是工业互联网架构,我们是应该把这些模块来打开的。这些模块内部业务颗粒的组织与配置。能够支持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工业互联网架构。

第3个方面是不管是较为粗糙,还是较为细致的业务颗粒的组织与配置,其实从工业互联网架构的角度,应该是具有这种模块化、可配置、可扩展的特点才可以。这个需要能够对 MES内部的相关5M1E要素以及订单和工艺流程这两条主线的关联关系,建立较为细致的业务模型才是根本。或者换句话说工业互联网架构下的MES是模型驱动的。只是有和无或者说有可选的这种配置,其实这是软件的一种组织方式,个人并不认为这是工业互联网架构应该有的本意。这方面个人认为是应该要向产品开发方面的一些先进模式来进行借鉴,比如我们在产品开发过程当中经常可以使用。 Product platform或者说product portfolio等,从模块化或者产品族乃至大规模定制的角度来思考和组织,才是一个正确的道路。否则的话,即使做了很多项目,积累了很多业务功能模块,而即使是相同名字的业务工作模块,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内在的关联,这种方式并不能称之为工业互联网架构方式。

作者信息:王爱民,长期专注从事APS技术研究、系统开发与实施应用。

笔者公众号:智能制造随笔。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智能制造随笔

    智能制造所思、所想与所行。...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