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汽车机器人会梦见变形金刚吗?

放大灯 2021-08-19 18:07 发文

如果8月18日之后你还把“汽车机器人”当变形金刚,那就该补一补科技课了。

不止汽车机器人,在过去一天的百度世界大会上,这家AI公司还搞出了不少新花样,以往科幻影视剧里才可能出现的无人驾驶,很快也可以通过“萝卜快跑”来体验了。

这个故事是否太超前?把时间拉长了看,我们今天体验的人工智能是什么水平?未来它们会造反吗?

大绵羊、普通酱 | 作者

一萌 | 编辑

2019年,科技媒体Hacker Noon发布了一篇题为《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展望》的文章[1],认为未来将有以下事件发生:

自动驾驶快速发展;

人工智能将与机器人融合;

面孔会成为重要的身份信息;

AI将更具同理心,会成为“家庭成员”,能照顾老幼……

等一下……在今天看来,这些“预言”是什么新鲜事儿吗?是的,才过了两年,文中的展望已纷纷成为现实。

20世纪80年代,科幻美剧《霹雳游侠》就虚构了一个可以独立思考、自主行动并与人类展开对话的智能跑车,40年后,这辆聪明到可以轻松通过图灵测试的汽车,依然停留在人类天马行空的想象中——也不必灰心,相比40年前的人类驾驶的内燃机车,我们已经进步不少:在昨天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就坐上了一辆未来感十足的智能汽车(也就是开篇所说的“汽车机器人”),它长这样:

百度世界大会2021,李彦宏展示了他最新的“爱车”

比起很多不切实际的概念车,它更接近现实,可以说,百度这辆“汽车机器人”,就是在今天的智能汽车上做出合理的发展与延伸。

为什么?

汽车智能的现在与未来

百度“汽车机器人”最大的特征之一,是没有了传统的方向盘和油门刹车等控制机构,实行全面的无人驾驶。实际上,L2级别的辅助驾驶已在新造车势力上几乎全面铺开,但近期特斯拉和蔚来数起辅助驾驶事故,让人对辅助驾驶生疑。而真正摸到无人驾驶门槛的L3、L4级别的自动驾驶,则面临更高要求。

在一些产业分析的框架里, AI技术分为三个阶段:底层的“计算智能”,中层的感知智能和顶层的认知智能,它们依次递进,今天的我们,就处于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迈进的阶段。

人工智能的三个阶段 | 来源:国泰君安证券《新时代,IT的价值重构》

当然,自动驾驶也是一个感知和认知的工作。无人车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雷达、摄像头等感知设备,“观察”周围的障碍物,再结合算法找出合适的行车策略。从驾驶员必须手握方向盘、接管车辆的L2级别,迈向L3、L4拆掉方向盘的“汽车机器人”,可能就要求我们升级感知智能、步入认知智能。

一方面,服务于汽车的传感器越来越多,智能汽车将具备更完善的感知能力。

技术是人类感知系统的延伸,感知智能是最为直观的体现:通过摄像头、麦克风以及各类传感器,这类智能可具备与人类相似的“视觉”“听觉”“触觉”。

在自动驾驶领域有两组路线之争:

激光雷达派 vs 纯视觉派,它们的区别,是用哪种设备去获取各种信息;

单车智能派 vs 车路协同派,目前路上跑的自动驾驶(辅助驾驶)汽车,都是单车智能路线的产物,而后者则需要改造道路设施、建设智能公路。

毋庸置疑,车路协同会给汽车更多关键的道路信息,提升汽车的感知能力。咨询公司PA Consulting认为,车路协同是未来出行的关键。路上的汽车、路边的传感器,都将成为物联网的一部分,接入“信息化的公路”,帮助自动驾驶提供更好的服务。凭借这些信息,系统还能够规划路线,为路上的车辆编组,让它们靠在一起行驶以节约能源、提高车辆续航[2]。

而当道路变得智能,AI还有望解决交通资源紧张和城市拥堵问题。

在城市交通设计中,有一项名为“绿波带”的技术,传统的“绿波带”根据路口间的距离,设置红绿灯时长,按规定速度行驶的车辆到达每个路口时,都能够赶上绿灯。车主一脚油门,可以直接踩到目的地。这是一种机械的设计,但它简便且有效。

而在智能时代,“绿波带”可以变得更聪明。

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总经理李震宇,在百度世界大会上展示了更智能的AI信控系统——路面的智能摄像头和信号灯,可以根据路口的车流量,自动优化红绿灯时长。在河北保定,该系统让车辆行程时间平均缩短约20%。

车辆驶过保定AI“绿波带”,12个路口一路绿灯

长远来看,结合现有的城市人流量感知和预测技术,未来的无人车队还能实现智能调度,继续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群协同工作的无人车能够提高至少35%的交通效率[3]。

另一方面,AI技术进入认知智能阶段后,无人车将能像真人一样处理道路状况。

认知智能是机器理解和思考的能力。在这个阶段,人工智能不需要程序员“投喂”学习素材,就能主动学习,通过分析、推理,自主决策[4]。

L4级别自动驾驶的要求之一,便是车辆能够评估路上可见或可能出现物体的意图,推测其运动轨迹。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家斯图尔特·罗素指出,利用现有的强化学习和监督学习技术很难达到这个要求[5]。

认知智能则让无人车拥有“预测能力”,甚至根据车辆种类不同,进行不同判定——如外卖车辆可能突然超车、清洁作业车可能临时停车等。百度世界大会上,撒贝宁也提到,无人车还要警惕其它车违章。

李彦宏表示,百度在这方面研发超过8年,但这项技术很难,至今仍在迭代。

这个过程伴随着大量的测试。近年来,自动驾驶测试政策提速。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沧州等城市先后开放特定道路,允许指定公司测试自动驾驶。

今年7月底,北京市首次开放京台高速部分路段用于测试,百度和小马智行拿到了第一批上路资质[6]。

随着大规模测试的进行,自动驾驶离实际生活越来越近。在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发布了自动驾驶出行平台“萝卜快跑”,用户可以通过App,在指定地点预约、体验无人车。李彦宏曾说,“用不了13年,大街上跑的汽车,几乎都具备无人驾驶能力。”

麦肯锡乐观地预测,到2030年,约15%的汽车将实现全自动驾驶[7]。

车路协同、认知智能……这些智能汽车拥有的“新东西”,将重塑汽车产业的价值链条。根据德勤今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汽车产业的价值将向上游的自动驾驶软件、仿真测试软件,与下游的高精地图、出行服务集中——这也正是百度等公司的主攻领域,如Apollo自动驾驶和百度地图等老业务,而百度昨天发布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萝卜快跑,就是在利润高地的新一枚拼图。

科技公司的前途一片光明,而传统的汽车与零部件制造、销售环节,则成了利润的洼地,这就是人工智能对汽车产业的冲击。而人工智能的应用,当然不止于汽车,还有“机器人”——要不怎么说,李彦宏把汽车和机器人拼到了一起?

人工智能,可以有多聪明?

我们通常把AI的应用领域分为四类:智能家居、移动设备、服务机器人和智能驾驶。其中,无论服务机器人还是智能家居,都与一个技术密切相关,那就是智能助理。

人工智能的各应用场景均有大量公司参与 | 放大灯团队制图

音箱、电视,甚至智能汽车里内置了智能助理;控制你家里的空调、电视、扫地机器人的是智能助理;电商App、售后电话里提供客服服务的也是智能助理。

智能助理的好处是,用户只要张张嘴,麦克风就能采集口语并传递给算法,转变成机器能“听”懂的二进制指令,遥控智能设备,或者回答问题。

北京大栅栏社区一户四世同堂,小度作为加湿器、电风扇、体脂秤等电器的中控,给中老人提供生活便利

智能助理的这一特性,让智能音箱成为“中老年之友”。在韩国,智能音箱已成中老年人的“生活必备”。截至2018年6月,一款名为“GiGA Genie”的智能音箱,超过31%的用户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8]。

但是,习惯于AI带来的便利后,用户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智能助理能不能再聪明一点、再人性化一点?

受技术限制,现有的智能助理只能处理简单的事项、回答简单的问题,用户的需求稍微复杂一点,它们就开始“答非所问”。江苏省消保委2021年的调查显示,52.9%的消费者表示与智能客服之间存在沟通障碍[9]。

也许,这就需要认知智能来提升这些智能客服的能力。在认知智能下,它们将能理解复杂的提问,还能从话语中感受对方的情感态度,从而妥善处理用户需求。

在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的车内智能助理“度晓晓”,不仅帮演员金晨远程预约了到店服务,还发现与原有行程产生冲突,“顺手”帮金晨修改了日程安排。

李彦宏称,未来的人工智能不仅是驾驶员,还是秘书和管家。

美国独立分析公司Gartner预测,到2025年,50%的知识工作者将在日常工作中使用虚拟助理,而2019年只有2%。变化的关键,就是人工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10]。

在工作场景以外,人类与AI的关系将被重塑。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胜泉认为,未来教师知识性的教学角色,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人类教师将与“AI教师”协作[14]。华为在2019年发布的全球产业展望中提到,到2025年,全球14%的家庭将拥有自己的机器人管家,它们扮演的角色更像是家人[11]。

“家人”不是一个挂在嘴上的称谓,这意味着机器人已经完全取得人类的信任,人工智能任重道远。

我们在期待什么AI?

今天的人工智能已经渗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有时是一个电脑软件的幕后算法,是一个看不见但用得上的程序,比如搜索引擎、拍照识花、导航路线选择;有时是基于某个硬件的系统,比如人脸识别的门禁、根据路况自动调节路口红绿灯时长的摄像头和智能红绿灯,或者一整个由智能控制台操作的大型工厂;有时是我们更容易接受、更纯粹的智能助理。总之,是人类与智能体沟通界面的“机器人”。

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再次提到他的“汽车机器人”理论,认为未来的智能汽车更像一个机器人。

这不是说未来的汽车都能像变形金刚那样变形,而是指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汽车的功能会越来越像机器人。“相对于传统汽车,汽车机器人不仅能完成自动驾驶,还可以跟人自由交流,并且具有学习能力。”李彦宏解释,“农场的苹果熟了,它可以自己去摘回来;主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它可以忠诚陪伴。”

没错,它们都是AI,尽管它们不具备人形,甚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代码——正如李彦宏希望打造的“汽车机器人”,也不是变形金刚,不能从四个轮子着地变成两条腿站起来,而是它可以与人自然地沟通,做一些真正的人能帮你做的事情。

今天的我们享受着无处不在的AI,而AI们已经、也必然成为这个世界运行的某个齿轮,这是现在、今天、此时此刻的既定事实。

我们身处一个“遍地AI而不自知”的时代,因为这些弱智能(弱智?)仍然处于一个尴尬期——就像名贵猫的尴尬期(某个不好看的幼年成长阶段),就像Gartner曲线从低谷到成熟期的艰难爬坡。

Gartner 2020年AI技术成熟度曲线,一些AI技术正处于乐观的期望膨胀期(即“泡沫”),而像GPU加速计算等技术已经成熟。

今天的AI技术,多数还没走到稳步爬升的阶段。AI还没有那么聪明,不论百度,还是世界上致力于用AI解决每一个微小问题的公司们,都还在用“人”来定义AI的能力:

小度小度,紧急呼叫

这是小度今年获得的一项重要的能力。它从何而来?工程师为小度写入了120紧急电话、联系紧急联络人的能力,给小度写入语言指令的集合、调整输入的灵敏度,当用户说到怎样程度的描述,就会激活这个“急救”流程……总而言之,今天的AI的每项能力,或许都源于天才的开发者们发现了一个潜在的需求(比如某位被锁在卫生间里,只能与智能音箱喊话的姑娘)、为了解决这个需求而针对性地开发。

是人在教AI做事,但在星辰大海的期待里,我们当然希望AI能拥有某种自动学习的能力,去反过来给人更多的价值。

所以说,当我们看到一些人工智能自我成长的故事时,我们会感到兴奋——比如在一个沙盒里玩捉迷藏游戏的AI[12],学会搬运砖墙阻挡“鬼”的脚步,而“鬼”则学习使用斜坡和撑杆跳去抓人的蹊跷技能。它们超出了人的预期,但归根结底,执行它们的程序仍然源于天才工程师的设计。

百度的深度学习平台飞桨,给从业者提供了一个低代码开发AI产品的条件。截止2021年5月,飞桨已吸引超过320万开发者使用,降低了工程师的开发成本。可搭建这个平台的是人类工程师,而非AI。

从百度世界大会可以看到,AI正在以超过我们想象的速度落地。毋庸置疑,将来AI会在更多的领域、用超越人类想象力的方式接入甚至接管人们的生活。在科幻作品中,AI们往往有着远超人类的大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现在的AI们已经做到了这一点;而另一方面,则是我们畅想中的AI们,在情感处理与逻辑上,也像真人一样可以无障碍地交流,下至心理咨询、探讨哲学,上至探索人类大脑尚未解决的抽象数学问题——我们总在期待一个与人无异甚至超越人类的AI。

科幻就是某种期待产生的投影。

AI的未来是星辰大海,这是我们的共识,也是百度们希望指向的未来。但我们也需要正视:AI漫长的技能积累,可能会让你沮丧,也可能让它逐渐祛魅,但即使是今天,AI也已经在无数个领域给人类社会做着至关重要的工作。

百度世界大会上,撒贝宁问李彦宏:“拥有自我意识后,AI会不会脱离人类的控制?”

这不止是他一人的担忧。目前为止的科幻电影中,给人印象深刻的人工智能角色,往往是威胁人类生存和文明的大反派。“不可控”和“人机对立”,是人类恐惧的最直接来源。

实际上,人类忽视了自身的力量。

正如前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洪小文所说,AI的表现终归还是取决于人。AI+HI(Human Intelligence)才是未来趋势——人工智能会变得更加“可靠可控”,真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驱动力量[13]。李彦宏也相信,在未来的很多年里,AI都是人类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将影响和改变人类历史的进程。

倘若人工智能的发展并未超过我们的预期,原因或许应归结于人类自己。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放大灯

    果壳旗下科技产业内容品牌。同名公...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