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盛产隐形冠军的德国,当年做对了什么?(附中国培育专精特新公司政策梳理)

产业消息 2022-03-28 15:17 发文

蔡宇婷 | 作者

产业消息 | 出品

去年有一份“全球制造业口碑排名”的榜单在网上的关注度很高,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德国。一直以来,德国就以“精细”立足于市场。德国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也很高,达到了德国GDP的22%。

“德国制造”四个字就代表了严谨不苟的生产态度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德国在汽车制造、机床、大型车辆机械等领域都拥有着多项专利。

在“德国制造”中,一批“隐形冠军”的作用不可小觑。

事实上,隐形冠军公司在德国几乎在各行各业都有。在抽样调查中,这种现象最突出的是机械工程和机器制造,约占37%,接下来的行业是一些杂七杂八的行业,包括社会服务业,化工工业、印刷工业、造纸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等等,而恰恰是这类行业更适合这些隐形冠军公司施展才能,比如说,电力电子行业约占11.8%,金属加工约占10.1%。

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通过二十多年的研究,收集了全球2734家“隐形冠军”企业的数据,德国以1307家“隐形冠军”企业位居第一,美国366家位居第二,日本220家位居第三,奥地利116家位居第四,瑞士110家位居第五,中国92家位居第六,意大利、法国、英国、瑞典位居七到十位。

1986年,赫尔曼·西蒙第一次提出“隐形冠军”的概念,提出这个概念是为了回答“为什么联邦德国的经济总量不过美国的1/4,但是出口额雄踞世界第一,哪些企业对此所作的贡献最大”这一问题。赫尔曼·西蒙对“隐形冠军”提出了三条标准:

a.它是同行业世界前三或者所在大洲第一名的企业,是市场上的领先者;

b.它的年收入少于50亿欧元,从全球的维度看,它是一个中型企业;

c.这些隐形冠军并不被大众所熟知。

用较为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在某行业内占据了领导地位,拥有该行业绝大多数份额,在行业内很有影响力,但是在社会上却没有多少知名度的中小企业。

那么,制造业“隐形冠军”公司为什么在德国成百上千的出现?德国在扶持制造业“隐形冠军”的过程中做对了什么?

1

 制造业给德国带来了什么?

十五年前有大量对亚洲四小龙的研究,因为他们走出一条出口导向型经济道路;十年前有大量对日韩的研究,因为他们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五年前有大量对美国的研究,因为他们靠资本市场壮大科技与服务业。

当下市场对德国有很大兴趣,因为他们实现了制造业崛起。中国产业要从低端走向高端,制造业从大到强的过程是一个避不开的路径。

二战后,德国的经济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1)1950-1973年:GDP增速13%左右,战后繁荣发展期,重工业率先发展之后,化学、汽车、电气、机器制造等逐步取代重工业,成为德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奠定德国优势产业雏形;

(2)1974-1990年:GDP增速降档至8%,石油危机冲击下的阵痛期,石油化工进一步退出重点工业部门,政策“有远见的塑形”之下,电子、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发展,机器、汽车、电气等传统优势部门扩张;

(3)1991年至今:GDP 增速降档至3%,两德合并磨合后的相对稳定期,汽车、机械、化工成为支柱产业,出口拉动下汽车份额持续扩大,汽车在制造业中的占比从1991年的15.7%增长至2020年的26.1%,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

在德国经济中,制造业一直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比重。1995年以来,制造业占GDP比重基本保持在21%-22%,全球范围看仅次于中国,与日本基本相当,远高于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

而美国在1997-2008年、中国在2011年后,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都经历了一段较为明显的下行。

2008年经济危机冲击之下,德国制造业支撑下的经济韧性显现:

一是德国的GDP增速在经济危机后的修复弹性明显高于欧洲主要国家以及美国。

2009年6月,德国GDP同比跌至-7.9%后触底回升;

2011年3月,德国GDP同比达到6.4%,同期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分别为2%、2.2%、3.1%、2.1%。

二是德国经济的波动性相对其他欧洲国家更低。

1982-2021年的GDP季度同比增速波动率来看,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分别为2.5、3、2.3、4.3,德国仅略高于法国,但法国的增速长期低于德国;

2008年经济危机后,2010年至今四国波动率分别为2.8、3.3、3.4、 2.9,欧元区整体 4.1,德国的稳定性更为明显。

我国目前类似德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

从人均 GDP 水平的角度,我国目前类似德国1980年代后期。我国2019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2020年在疫情冲击之下仍保持正增长,达到1.1万美元;德国人均GDP在1986 年后稳定在1万美元以上,并持续高增,2020年达到4.6万美元。

从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看,德国的工业占比自90年代初缓慢下行后,2000年以后长期保持在20%-23%之间,我国虽然在2010年后制造业/GDP从32%下行至26%,但仍高于发达国家;且从目前政策导向来看,制造业占比将停止下行,逐步趋稳。

整体而言,我国目前发展阶段类似德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而德国在90年代初的经济增速下滑更多来自两德合并初期的磨合,此后在汽车、电子等优势产业出口占比提升下,经济发展逐步趋稳。

我国未来的发展更多可以借鉴来自德国1990年至今优势产业的迭代延续经验。

2

 德国制造业“隐形冠军”有多牛?

这类企业仅生产一类产品,却可以在所有应用领域做到“赢家通吃”,在全球占据极高的市场份额。

比如一家中小企业可能只生产齿轮或者螺丝钉,却将其销售给全球各个行业的应用商,不论是铁道钢轨还是化工机床,可能都在使用这家公司的螺丝钉。

赫尔曼·西蒙表示:“这些小公司是德国经济的核心。它们为所有公司(无论大小)提供了关于如何增长、如何创造就业以及如何创新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举个例子:看起来似乎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手推车,却在质量上要求很高。众所周知,无论是机场手推车,还是购物用的手推车,经常会发生碰撞。如何保持经常碰撞不变形呢?

1928年创办的旺众(Wanzl)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购物及行李手推车生产商,远销世界130多个国家。旺众公司位于梅明根附近的莱普海姆(Leipheim),它是一家经营了3代的家族企业,在全世界的购物车中,每两辆就有一辆是旺众生产的。这家公司所有的部件都由自己工厂生产,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才能保证达到他们设定的质量标准。由于这家公司的手推车产品质量有保证,德国机场和大部分商场都采购其产品,并逐渐销售到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

随便举例都可以举出好几家隐形冠军的例子:

做螺丝的伍尔特公司。做螺丝的德国伍尔特公司。德国伍尔特公司,只生产螺丝、螺母等连接件产品,却在全球80多个国家有294家销售网点。其产品的应用更是上至太空卫星,下至儿童玩具,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领域,年销售额达到70多亿欧元。

做肥皂水的海因公司。德国海因公司是一家只有700万美元年收入的公司,生产专供小孩用来吹肥皂泡的“普斯特菲克斯”牌肥皂水,但产品出口全球50多个国家。

做滤水器的布里塔公司。这家公司占据全球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85%,由于它们生产的产品大都并非终端消费品,所以这些企业并不为一般大众所知,这就达到了所谓的“隐形”,但它们却往往成为应用企业的不二选择,成为真正的“冠军”。

做卷烟机械的虹霓公司。德国虹霓公司是世界卷烟机械市场的领袖,是唯一能够提供全套卷烟生产系统的企业,在高速卷烟机械市场上拥有90%的份额,其中包括绝大多数中国烟草公司。

3

 如何培育制造业隐形冠军?

德国制造业的“隐形冠军”公司既是市场中生长出来的,也经过了一定程度的专项扶持和引导。先来看看这些“隐形冠军”都有哪些特点。

第一,绑定大企业。

隐形冠军企业大都不做终端产品,而是为大企业做配套,给大企业提供其不愿意生产的零部件。从上面说到的德国伍尔特公司为例,它从一个3人企业成长为一家典型的隐形冠军。该公司生产的齿轮和螺丝钉在德国本土并没有占领大众用户市场,这家公司没有把产品重点销售给大众终端用户,而是把客户定位于全球各个行业的生产型企业,例如机械、化工、精密仪器、家具等,甚至汽车和飞机也用伍尔特公司的螺丝。虽然大众用户不直接购买伍尔特公司的产品,可是它们家中95%以上的螺丝却是来自该公司,如房子、家里的椅子、书柜、电器产品等,这些螺丝经过各生产企业及建筑公司进入千家万户。

第二,专注细分市场。

多数隐形冠军只定位于企业客户,但也有一些隐形冠军的产品也必须面向个人,但不针对所有大众用户,对非目标的大众客户还是实行隐形策略,尽量在高端目标客户中树立冠军形象。

例如,德国木制家具企业Hülsta品牌,属高端高价位家具产品。其消费群体只能定位于高端用户,只对这个群体的客户进行专业营销。

类似的还有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STIHL电锯,是德国任何一个林场或农庄的唯一选择,不过这家隐形冠军也瞄准高端个体用户,因为“斯蒂尔(STIHL)"电锯售价大多是1000欧元起,甚至达3000欧元,为此埋单的只能是拥有大型花园的别墅主人。

从“隐形冠军”的这两个特点可以看到诞生“隐形冠军”公司的四个条件:

一是精密复杂制造分工

英国人发明了现代轮船需要的蒸汽机涡轮,德国人发明了现代汽车需要的内燃机发动机,美国人发明了现代飞机需要的引擎。苏联将交通设备和信息设备结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世界上第一个太空空间站。所以这些国家都崛起了。

这些都是极其精密极其复杂的高端机械装备设备。

因为复杂、因为精密,所以一家企业搞不定全套,只能形成专业分工,再由成品集成商来做集成制造。所以必然形成了:长期的客户关系、长期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关系。

因为是极其精密极其复杂,所以必须专业分工,才有隐形冠军生存的空间。这就是隐形冠军存在的基础。

二是企业的愿景足够大

从这些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来看,他们都有极端宏大的目标,极端的野心,他们关注的是增长以及在市场取得领导的地位。

比如Chemetall的目标是要成为世界上一流的技术和推广领导者,如今Chemetall是世界上特殊金属,尤其是锂和铯的领导者。

再比如,3BScientific是解剖学教具方面的全球领先者,他们的口号是“成为世界第一并保持世界第一”。

RosenGroup这家公司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管道检测服务商。

也就是说,追求极致,是一家小企业能否成为“隐形冠军”的关键。

三是高度专业化

隐形冠军都非常专注、聚焦,因为只有聚焦在一件事情上,才会做出一流的企业。

高度专业化,向深度进军而非广度扩展是“隐形冠军”公司的一大典型特点。它们不像大型企业那样占据整个行业,并极力在产业链上游、下游进行纵向延伸。成功的小型企业只是生产单一的专业产品,并努力将这个产品销售到全球、应用到无数的行业中。

它们之所以能够成为目标客户及市场领域内的第一,“高度专业性”是核心。为了能向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一般都选择专业化路线,专注于较窄的市场领域,在其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深度发展。

为了在产品上显示独特性,隐形冠军通常会创造独一无二的产品、技术流程来达到这个目标。它们把一个产品做精造绝,并且努力占领这个产品的世界市场份额。

四是做全球市场的生意

德国目前有8300万人口。

德国是个自然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除了煤炭储量丰富以外,很多原料供应依赖进口。所以德国和日本蛮像的,资源贫乏需要大量进口,人口不足所以消费容量有限所以只能大量出口,是一个典型的外向型国家。

德国隐形冠军多为跨国企业,分公司入驻全球国家或地区超过50个。在国际化趋势方面,德国隐形冠军格外关注国际市场目标客户而非一般大众。

德国作为一个天然的外向型国家,必须构建欧盟这个经济共同体。所以德国的企业,一出身就要面向多元化的欧盟市场,以及更广阔的的全球范围的国际化市场。

所以发源于德国的企业软件公司SAP,在制造信息化方面是强项,在国际化方面也是强项,在全球化方面也是强项。

当然,德国政府也在上面四个方向上下足了功夫进行扶持。据《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经济史》,二战之后的德国经济面临崩溃,德国政府分了几个步骤对制造业进行扶持:

一是1950-1973 年,构筑工业基础;

二是1982年之后,科尔政府改革:应对不同产业采用不同政策。

三是1991-2010 年,全球化的机遇,出口导向下的强者更强。

这部分详细资料可以下载东吴证券的报告《德国制造,何以强势》了解更多。关注「产业消息」公众号,回复今天日期的数字“0328”下载。

对于德国能够在过去40年间出现层出不穷的隐形冠军,另外和人才培养相关的两个环节也非常重要。

德国莱比锡大学教授墨轲指出,职业教育4.0和企业减少员工流动,都对隐形冠军的不断诞生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墨轲在“第三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上表示,德国提出了职业教育4.0计划,开启了职业教育的系统变革:围绕劳动者数字能力培养,调整职业教育培训内容;建设数字化教育设施,实现传统教育模式数字化改造;分类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

此外,隐形冠军的企业文化就是要问鼎行业全球第一。其员工资质优秀干劲十足,员工流动率非常低,仅为2.7%,几乎接近零流动率,这点十分关键。同时,管理者能力强、任期长,平均任期超过20年,即遵循着长期取向的文化。

国海证券在上周对“专精特新”企业做了一次研究,“专精特新”公司和德国的隐形冠军有着多方面的相似之处。

国海证券的研究认为,在“国产替代”和“碳中和”领域,中国的“隐形冠军”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

以下是中国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政策梳理。

部分制造业“卡脖子”领域存在进口依赖度较高等问题。贸易摩擦背景下,核心零部件等国产替代需求愈发强烈。《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政策鼓励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替代产品研发进程有望加速,带动相关企业快速成长。

同时,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油气价格持续走高,制造业生产成本被迫提高。同时,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油气为主,对外依存度较高,能源安全存在隐患,向非化石能源转型迫在眉睫。30/60目标确定,政策密集出台,减排压力大。光伏、 风电装机量将保持较高速增长,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部分“专精特新”企业为下游头部企业提供核心设备、零 部件,且处于产业链重要环节,有望持续受益新能源领域需求提升。

“十四五”期间,工信部计划培育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000家“单项冠军”企业,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不少省市也出台了相关政策,落实培育国家、省、市、区(县)级专精特新企业。目前,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拥有更多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结合德国扶持隐形冠军的经验,中国的“专精特新”企业也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已认证
    产业消息

    数字经济领域优质创作者...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