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内存芯片“三国杀”时代终结?中国厂商崛起,变成“四强争霸”了

互联网乱侃秀 2025-04-25 14:03 发布于湖南 发文

半导体产业中,DRAM芯片(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堪称现代电子设备的“粮食”。

从智能手机到数据中心,从人工智能到物联网,全球每年消耗的DRAM芯片价值超千亿美元。

然而,这个关键领域长期被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家企业垄断——它们占据全球95%以上的市场份额,掌控着技术标准与定价权,行业格局如同“三足鼎立”般稳固。

      垄断者的“游戏规则”

过去二十年,三星、SK海力士、美光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与产能扩张,构建了难以撼动的竞争壁垒,技术也更领先。

在市场层面,它们形成了默契的“价格联盟”:当需求旺盛时,以“产能不足”为由提价;当需求疲软时,又以“水灾、火灾、停电”等借口限产保价。

这种垄断格局对中国企业的冲击尤为明显。作为全球最大电子产品制造基地,中国每年进口的DRAM芯片价值超500亿美元,国产自给率不足5%,所以一直被收割。

        破局者长鑫存储:七年追赶N代差距

转机出现在2017年,2017年长鑫存储成立,专攻DRAM内存芯片

长鑫存储虽然至今也仅7年时间,但其崛起堪称“中国速度”的典范,仅用七年时间便完成了从技术追赶到产能突围的跨越,目前已经量产了DDR5,与三星等厂商的代差,已经缩小至1代甚至1代以内了。

而从产能来看,行业研究机构预测,中国DRAM厂商长鑫存储2024年已经达到了162万片,(以投入晶圆数量为基准)。

而2025年预计会增长68%,全年达到273万片,这个产能规模,有望接近,甚至超过美光的产能。而达到SK海力士产能的一半左右。

并且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也有望达到15-20%,进而提升中国DRAM内存的自给率超过40%。

全球DRAM市场:从“三足鼎立”到“四强博弈”

由可见,长鑫存储的产能扩张正在改写市场规则,曾经的“三国杀”,或者说“三足鼎立”,从2025年开始,就要变成“四强博弈”了。

而长鑫存储的案例,也折射出中国芯片产业“换道超车”的路径选择,也许曾经我们在芯片领域,比国外企业落后一些,存在很大的差距,但只要努力,肯钻研,肯投入,通过集中资源攻坚,完全有可能实现并跑甚至领跑,你觉得呢?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推荐商品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