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30年前一晚赚一亿,如今谁还记得他?

创牌者 2023-01-16 14:11 发文

01

30年前就一晚上赚1个亿。

他们村子更是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人均存款上百万,让所有人都眼红不已。

说到这儿,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了,我说的是华西村。

从“天下第一村”,到如今负债近400亿。时不时传出破产、挤兑的消息。华西村到底经历了什么?

华西村的故事,还要从老书记吴仁宝说起。

在吴仁宝小时候,华西村还是远近闻名的穷村。外村姑娘根本不愿意嫁过来。吴仁宝不服气,一直憋着股劲儿,要带领村民富起来。

1961年,吴仁宝当上村支书,上任就搞耕作革新,产粮大增,成了饥荒年月的大能人。

但吴仁宝算了一笔账:全村就600多个劳力,800亩地,就算“种出花”来也就混个温饱。于是,他偷偷办了个小五金厂。

当时政策还不允许,他们偷偷摸摸干了10年,大赚200多万,就这样悄无声息成了“暴发户”。

1972年,当全体村民搬进新盖的大瓦房,外村姑娘排着队要嫁过来的时候。

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华西村发啦!

02‍

1978年,华西村盘点家底,固定资产100万,银行存款100万,另有3年口粮。这在一包烟2毛钱的年代简直富得流油。

吴仁宝从县委书记撤下来后,本打算继续盖厂兴业。但国家出了政策,全国农村要搞“包产到户”。

吴仁宝考察一圈后还是决定不分地,闷声发大财。

因为华西人均就半亩地,分了种地反而要穷死。于是不顾众人反对,成立了华西药械厂做农具。厂子1983年成立,第二年就大赚了200多万。

赚来了钱,就扩大再生产。华西的塑纺厂、板网厂、织布厂接连拔地而起。

80年代,吴仁宝波澜壮阔的“造厂运动”,很快把华西带成产值超亿的富裕村。

而真正让华西村彻底暴富的,则是吴仁宝的另一个神迹。1992年,南巡讲话过后,吴仁宝预感到将有大事发生。

3月1日这天,他恍然大悟,凌晨3点召开紧急会议。喊出石破天惊的四个字:“借-钱-吃-足!”

村干部都觉得他疯了,可他有自己的算盘:市场经济一起,各种原材料价格势必暴涨。这时候不狠狠“赌”一把,更待何时?

从这天开始,华西村狂借2400多万,疯买上万吨钢坯、上千吨铝锭,把仓库都堆满了。

一切果然如他所料,原材料很快狂涨数倍。这一战,吴仁宝赚了一个亿。

华西村从此跃上新台阶,奔着十亿村、百亿村的目标一往无前。钢铁、纺织、旅游三大支柱,多点开花。

到2003年,华西村总产值突破百亿。

03‍

2003年7月,76岁的吴仁宝决定交班,并直接推荐四儿子吴协恩。

“老书记”一言九鼎,最后接班人投票,吴协恩以175票全票当选。但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质疑,甚至有人认为吴仁宝在搞“家天下”。

华西31个正副书记,5个是吴仁宝子女;华西90.7%的可支配资金,掌握在吴仁宝4个儿子手上。

即便如此,吴仁宝依然认为这不是家族制:华西村6任会计,吴家没人当过;华西从1961年至今的账,全部可以翻查;村党委委员56人,吴家仅有8人。根本上,依然是集体领导。

很多人知道华西村,都是因为这些奢华至极的建筑。

但是,说出来可能很多人都不信:村民都住上了豪华别墅,吴仁宝的家,却依旧是70年代的旧楼。

屋里就三样东西:一是满墙与领导人、外国友人的合影;二是一台14英寸的老电视;三是一张旧木床。

因为吴仁宝70年代就给自己定下“三不”规矩:一不拿最高工资,二不住最好房子,三不拿最高奖金。

后来,华西镇政府奖他5000万,他也分文不要,全部捐给了集体。他说:“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

2013年,吴仁宝离世,享年85岁。花圈堆满长廊、万人含泪送别。这几年,产业转型中的华西村负面缠身。

很多人说,随着老村长的离开,属于华西村的光辉岁月,也已经过去。

但吴仁宝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绝不放弃的精神,依旧照耀着“天下第一村”。

比起资产上的数字,也许这才是真正宝贵的财富。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创牌者

    关注那些决定消费品牌兴衰的关键时...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