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机械工艺人员该怎样提升自己,精进技术?

非标机械设计学习分享 2019-11-02 08:33 发文

在一个企业中,每一个职能部门的作用都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而作为一个生产型企业中的技术部门,其专业技术的高低、服务质量的好坏,对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等诸多方面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其基本职责就是全心全意的围绕企业生产,为企业经营管理及生产提供尽可能多的、高质量的技术服务。那么,作为一个企业的技术部门,如何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生产呢?就我自己的观点,做以下几点阐述:

一、为经营销售做好快速、准确、坚强的技术后盾

面临目前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市场现状,如经营管理人员或决策领导不能及时掌握所面临生产项目的相关信息(如技术难度,生产周期,利润空间等),就很可能导致决策失误或坐失商机。这就需要我们技术人员在接到生产项目的相关信息时,从生产技术方面能够快速做出反应,依据相关的标准、法规,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做好有力保障和坚强的后盾。

二、为生产过程提供及时、完善、到位的技术服务

1、计划编制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我们接到图纸后依据合同信息和相关技术要求,编制一份准确、完整的计划(包括:材料采购、机械加工、外协外购等)会为后期的生产计划和安排奠定良好的基础。譬如:在生产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装配时缺少某个机加工件或准备发货时却发现某个标准件还没有采购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了后期的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故而,一份好的计划对整个生产过程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影响正常生产的干扰因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材料控制

材料控制本就是生产经营当中的“重头戏”,在市场原材料价格日益高涨的今天,作为技术人员更要在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损耗方面苦下功夫。那么如何才能做的更好呢?我想应该从这几方面来着手:首先是材料采购过程的板副控制,即板宽板长控制。根据图纸及相关技术规范优化对材料板副要求,可以降低损耗,提高利用率。比如:材料板副控制好了,可以减少焊缝拼接,则可以节省焊材或由于焊接变形带来的校正工作。反之,在符合技术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拼接可以减少整版下料,从而有效提高材料的利用,当然这需要考虑采用拼接的方式排料。其次是下料过程的控制,用排版软件进行批量下料,这样可以大料套小料,提高整板的利用率,且在下料之前须对排版进行优化,由负责材料采购计划的技术人员对排版图进行审核,这样可以将计划者的思想融合。对于不通过数控下料的材料,不得随意下料,也需有下料排版图,并经过审核方可下料,每整张钢板需追溯到有一个完整的下料排版图,同时也为最终盘库核算提供了简单清晰的依据。


3、工艺编制

工艺是生产过程中的制度、规则,一份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等诸多方面。比如,一大块中厚板的对接,可以直接拿来接到一起点焊,焊接,但结果很可能会出现问题,或是因为此焊缝有熔透性要求,或是焊缝坡口需刨边或半自动切割而不容许碳弧气刨清理,或是焊接次序不对导致变形很大等。而一份好的工艺首先想到的是在满足规范和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如何采用各种方式来更好的保证产品质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所以,技术人员要在工艺编织方面多下功夫,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的指导和服务于生产。当然工艺文件编制的优缺,与一个人的知识范围、认知程度、实践能力、经验积累等有直接影响,这就要求技术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来满足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如何提高自身能力将在后面详述)。

4、质量意识

市场经济的竟争法则就是优胜劣汰,对于一个生产型企业来说,其生存需要产品质量做保障,客户的满意需要质量来支持。作为技术人员,就更应具备明确的质量意识,时刻以质量为焦点来做好技术服务。如果我们编制的工艺文件不能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如果我们以“拿来主义”态度下发工艺文件来应付生产,那就是失职。再者,技术人员不但要有处理质量问题的能力,更要有质量问题的预见性。有了预见性,然后通过工艺文件或相关制度来约束和指导生产,

5、工艺检查

前面曾提到过,工艺文件是指导生产的基本规则。技术人员编制工艺文件提交生产,不意味工作到此结束,还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工艺的执行情况、工艺的实施效果及可行性进行检查和验证。对于存在或需要改正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和处理,确保产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这也是一个质量体系正常运行所不可缺少的环节和因素。


6、人员培训

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我的理解培训不单纯是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也可以是工艺理解、行业动态、质量意识、操作规范等各方面的学习,这就需根据生产实际需求来安排。技术人员有被培训的权利,也有主动培训一线人员的义务。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能就是一句话,一种思路,一种方式,道破了也许很是简单,但却令一些人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却无法悟透的问题。例如,常会遇到的变形火焰校正,其关键就是将“热胀冷缩原理”灵活应用的结果,用好了就是技术,用不好就是困难。同时,培训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过程,也是将一个企业的发展思路和管理理念进行灌输的过程,其最终的效果会直接体现到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企业发展上。

7、工装夹具

有人可能认为,一个工艺技术员又不搞设计开发,与工装夹具之间有何等关系?举个例子:我们在一个项目中所需的一类铰链,由于其图纸是标准化的,也即每一批的尺寸规格是一样的,在刚开始的装配中为保证其行为公差要调整其各个尺寸,调这个尺寸,另外一个尺寸又发生了变化,常存在返工现象,但,自做了一个简单的工装后,原需2至3小时装配一件的只需十多分钟最多半小时就可以装配到位。这样的实例很多。为此,在大力提倡创新的今天,作为工艺技术人员需不断培养和加大创新意识。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素质,还可以为生产创造效益。

8、持续改进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对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有着明确的阐述和要求,前面曾提到质量就是通过工艺手段和各种规章制度来实现的,那么对工艺技术的持续改进将是必然。再者,工艺是来源于生产实践,又指导生产实践的。作为技术人员就必须到实践中积累和总结经验,且要善于发现好的、行之有效的工艺方法来不断完善和优化工艺方案更好的为生产服务。

三、加强自我完善和提高,为企业持续提供创新、进步的技术保障。

1、内部学习

通过与生产一线人员、各技术人员之间及各单位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达成共识,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内部学习虽不是很正式,但针对性却较强,能够切实有效的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举例来说,这段时间我在和某公司技术部的交流中发现,他们采用在电子表格中编辑公式的方法进行材料核算,这虽是在Excel中最常用的工具,但给我了很深的触动和启发:越是简单的方法越能有效解决复杂和繁琐,只要我们会用、善用。

2、外部学习

我们在生产过程中不免要常与不同企业、不同单位的监理工程师、设计工程师甚至老师、教授等接触,这对于一个技术人员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毕竟他们所接触的单位、经验及技巧要比我们多,也许我们认为自己的技术、工艺已经比较成熟了,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们可能会一语道破我们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缺点,只要我们用心、虚心去请教和学习。尤其令我感触较深的就是:如果我们报以虚心学习和请教的态度和他们相处,不但有利于生产,提高了我们的能力,而且会让合作的气氛融洽。当然,只要是自己正确的、有理有据的观点,我们一定要坚持。

3、网络学习

在生产企业中提到上网,好多人意识中首先想到的就是:网络游戏,QQ聊天等,这正是哲学中所提到的“矛盾”理论。一个事物必定有其双重性,关键是我们如何取舍和面对了。

那么如何利用网络来学习和提升自我呢?首先,技术人员常需要各种标准、规范及工具书来作为我们的技术支撑,正好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快速高效的查询到所需的资料,通过对这些标准、资料的理解和掌握,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其次,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将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发布来寻求帮助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好多种答案,那么也就开拓了我们的思路,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再次,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对许多应用软件的实践和操作进行学习和掌握。比如,我们常用的CAD,CAXA及Solidworks等制图软件,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很多的视频教程,这些教程会从认识到熟练到精通一步一步教会我们如何应用一个软件,可谓工作学习两不误。



往期精彩推荐:

机器视觉系列--尺寸检测基础

折弯公差尺寸及工艺要求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非标机械设计学习分享

    非标机械设计资料整理与经验分享,...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