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低调的金融玩家唯品会:十年荣光与动荡

新经济观察团 2023-11-06 18:07 发文

文 | 团团君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11月4日,央行浙江省分行官网显示,唯品会旗下的浙江唯品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唯品支付”),因违反支付结算管理相关规定,被罚款10万元。做出行政处罚时间为2023年10月27日。

虽然处罚金额不大,但这则消息,却将业内的关注点重新回到了低调的金融玩家——唯品会身上。

遥想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的年代,作为电商巨头的唯品会激流勇进,自2013年就成立了金融事业部。随后几年,其在金融领域开疆扩土,相继布局了理财、小贷、众筹、供应链金融、保险等业务,且曾试图成立互联网银行。2021年,唯品会旗下消金公司又正式开业。

可以说,除了少一块银行牌照,相比于大部分电商平台,唯品会的金融配置十分完善。

但唯品会的十年金融路走得并不顺利。短暂布局P2P火速下线、理财产品停摆、保险业务被质疑违规、相继注销和出售多块牌照、入局消金业绩处于尾部,都是唯品会过去和未来不得不面对的互联网印记。加上如今唯品会在电商大战中已力不从心,金融究竟能为公司带来多少增长,我们很难知晓。

01

荣光

唯品会的互联网金融故事始于10年前。2013年夏天,余额宝横空出世,激起互联网金融的创业浪潮,一时间国内涌现出成千上万家各类“宝宝”理财、P2P平台、现金贷公司。

彼时作为互联网电商巨头的唯品会,自不甘落后,迅速在同年7月宣布成立金融事业部,进军互联网金融。

随后四五年间,唯品会开始通过收购、自建等方式揽入多张金融牌照。

天眼查信息显示,2013年8月9日,唯品会成立上海品众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品众保理”)。

2014年7月30日,广州唯品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唯品会小贷”)成立;2015年2月16日,上海唯品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唯品会小贷”)又成立,两家小贷公司法人代表均为唯品会创始人沈亚。

2015年6月29日,品众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成立,股东为VIPSHOP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即唯品会国际)。

2015年12月11日,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内蒙君正)发布公告,拟与广州唯品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广州唯品会)联合发起设立拟发起设立“内蒙古北方网商银行”(公告内简称“网商银行”),注册资本暂定20-30亿元。

2016年9月28日,浙江贝付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投资人(股权)变更,广州唯品会成为全资股东,唯品会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

在此期间,唯品会成立了上海品讯企业信用征信有限公司、广州品讯征信有限公司、广州品众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广州市品坤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金融类公司。加上2010年就拿下保险代理牌照——广东品诺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品诺保险代理”),唯品会彼时掌握了小贷、保理、融租、征信、第三方支付等主流金融牌照,领跑大量互联网同行。

2017年5月,唯品会高调宣布分拆互联网金融业务,形成由电商、金融和物流三大版块组成的战略矩阵,将金融业务视为唯品会发展新的增长引擎,唯品金融应运而生。

巅峰期的唯品金融,业务涵盖消费分期产品唯品花、现金借款产品唯品花取现、互联网理财唯品宝(对接货币基金)、互联网保险代理产品维多利(对接投资连结保险)、众筹产品唯品众筹、个人征信品牌唯品信用、第三方支付产品唯品支付,以及供应商贷款产品“唯易贷”等等。

在那几年,唯品会还在财报中展示旗下唯品金融的业绩表现。2015年至2017年,唯品金融净收入分别为0.62亿元、1.15亿元、2.5亿元,占同期唯品会净收入的比重分别为0.15%、0.2%、0.34%。虽然占比较低,但增长明显。

此外,唯品金融发布的稿件还显示,2017年唯品会12.8周年庆大促期间,使用唯品花的用户数较去年同比增长104%,订单数同比增长155%。

2017年和2018年,唯品金融还曾拿下“消费金融最具品牌价值奖”、“2018先锋新金融品牌”、“2017消费金融先锋机构”等称号,在业内风光无限。

02

动荡

但P2P、现金贷、众筹等细分领域的野蛮生长,迅速引发监管重锤。一系列监管政策和法规相继出台,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准入、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范,持牌运营、合法合规成为业内共识。

以2018年为分界点,互联网金融进入大洗牌期,身处其中的唯品金融也难以独善其身。加上细数各大业务的运营情况,唯品会金融上曾存在不少漏洞,难抵监管浪潮也是情理之中。

先是,2015年与内蒙君正联合发起设立网商银行的事情无疾而终。

2016年,唯品会又短暂推出了P2P产品唯安盈,但一月之后悄然下线。

同年,每日经济新闻发布《唯品会卖互联网保险产品 莫名“签约”汇添富 四大疑问待解》报道,质疑唯品会的保险业务存在合规漏洞,提到品诺保险代理涉嫌违规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账户的开立方及资金流动方向均不透明、“优选爆款”实为投连险等问题。

2017年,监管宣布八家征信试点机构无一达标,侧面叫停了个人征信牌照设立,唯品分也悄然下架。

2018年,唯品会试图申请消费金融牌照,但因政策等原因搁浅,直到2020年10月才获批筹建。

2019年底,唯品花传出大面积停用消息,低调转型为导流平台。2020年初,《商学院杂志》报道称,唯品金融的理财业“停摆”,旗下唯品宝等产品下线。唯品会的借贷产品“唯品花取现”也出现了调整。

数据显示,2016-2019年,唯品花消费信贷余额分别为33亿元、47亿元、57亿元、13亿元。2019年出现的断崖式下跌,也印证了业务调整的事实。

此外,唯品会的金融业务风险也体现在了财报中。2016年底,唯品会就应收消费品业务的应收账款计入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拨备4360万元,而2017年则增长为1.22亿元。财报指出,唯品金融应收账款主要来自消费者融资业务,其中部分可能无法收回。

而金融业务“节节败退”的另一边,是唯品会主营电商业务的停滞。

2019年全年,唯品会GMV为1482亿元,而2019财年阿里中国零售平台的GMV为57270亿元。华创证券《2020电商“双11”前瞻》报告显示,2019年,唯品会在整个电商行业的GMV份额占比仅1%,远远落后于阿里、京东、拼多多。

加上自营快递业务终止,可以说在2019年,唯品会曾经寄予厚望三大业务,全部陷入泥潭。

03

复苏

不过,风雨之后彩虹显现。近两年,监管针对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常态化监管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唯品会的金融业务也迎来了新机遇。

首先是拿下炙手可热的消费金融牌照。2020年10月19日,四川省唯品富邦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唯品富邦消金”)获批筹建,注册资本5亿元,由唯品会(中国)有限公司、特步(中国)有限公司、富邦华一银行有限公司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分别为49.9%、25.1%、25%。

2021年9月1日,唯品富邦消金正式获得开业批复,成为国内第30家消费金融公司。

拿下消金这一核心牌照的同时,唯品会也与其他互联网金融巨头一样,配合监管对旗下其他金融牌照进行整改调整。

新经济观察团在天眼查调查发现,2019年5月28日,品众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被注销。

2020年12月11日,唯品会(中国)出售一张小贷牌照,退出广州唯品会小贷。接盘者为广东欧昊集团有限公司,该小贷更名为广州广信普惠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同样在2020年,广州市品坤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均被注销。2021年2月8日,广州品众商业保理有限公司被注销。

2021年9月,唯品会成为国富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持股16%,仅次于广西投资集团。

2023年8月31日,品诺保险代理的全资股东更换,由于广州唯品会变更为木易健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一系列整改和牌照精简,如今的唯品会手中还剩下消费金融、小额贷款、第三方支付、商业保理、保险等五张核心金融牌照,虽然数量减少,但配置晋级。

唯品会旗下金融牌照变动表 制表:新经济观察团

基于如今的牌照,唯品会金融业务重新起航:消费金融是帆和锚,但也遭遇风浪和迷雾。

其中,唯品会APP提供两种消费信贷产品,分别为唯品花和唯品花取现。前者为信用支付,对标“花呗”,后者最高能借20万,年利率10.8%起,对标“借呗”。

根据相关服务合同,这两个产品的提供方为上海唯品会小贷和上海品众保理,以及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合作方,并没有提到唯品富邦消金。

而在勾选服务协议过程中,用户的大量隐私信息将被授权给唯品会及其关联公司、合作伙伴,这在隐私保护日趋敏感的当下,存在一定风险。

另一边,唯品花等产品在公开投诉平台上被投诉1700多次,投诉点有暴力催收、罚息太高等等。

另一大消金业务主线——唯品富邦消金,目前并未融入唯品会的主营业务当中,发展较为缓慢。

截至2022年末,该公司营业收入1.25亿元,净利润718.75万元。2023年上半年,唯品富邦消金净利润或超1300万元。虽然实现盈利,但因入局较晚,与头部机构相比差距较大。

唯品富邦消金的展业模式主要是渠道和自营,旗下产品为小蓉花和小蓉贷。但业内曾披露,2022年,唯品富邦消金90%以上的业务均是依托与助贷机构合作开展。公司未来能否依托自营产品实现破局,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从唯品会来说,面对消费金融的万亿市场,虽然早早地拿下了入场券,又配置了顶级牌照,但面对行业激烈竞争、放缓利率下滑、利差缩水、场景瓜分殆尽等现状,已经很难有大的突破。

这也与唯品会自身的发展情况密不可分。在拼多多、阿里、京东、抖音、快手等新旧劲敌的夹击下,主打品牌特卖的唯品会早已无力还击。

业绩方面,其收入连续5个季度同比下降,2022年全年的收入下降11.9%。2023年第一季度,收入才实现正增长。但公司预计,三季度总净收入同比增长约0%至5%,增长停滞的迹象十分明显。

而消费金融,本质还是流量生意。主营业务增长见顶之下,金融业务也无法独自撑起这艘“搁浅”的大船。

*声明:新经济观察团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建议。原创文章未获授权不得转载。

End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新经济观察团

    成立于2015年,财经深度原创自...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