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 身家曾碾压马云27岁成山西首富,“败家第一人” 浮沉录

财经有棱 2021-09-23 17:08 发文

李兆会的身上有很多谜,如今,而立之年的他,又因为一笔2162万悬赏,被称为 “败家第一人”。

但你知道么,长达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这座曾经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使用的就是海鑫钢铁的钢筋。

海鑫钢铁也在他的带领下,2004年、2005年全国民企纳税第一。现在戴着这顶无冕之冠的是华为

当年的钢铁行业和房地产行业一样,都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但现在,都属于国家调控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同样因为欠钱成为焦点的恒大许家印,和李兆会是武汉科技大学的校友。

只不过许家印欠的更多,1.97万亿,这个数字约等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5个马云的身家。

但是,有人骂许家印败“家”了么?

其实,李兆会是“接一代”失败的非典型范本,作为80后富二代,中国家族企业接班第一人,他没有“创一代”扶上马,更没有父亲送一程,最后,还赶上国家优化钢铁产业结构。

他挣扎过,努力过,延续并超越了其父的荣光,可惜好景不长。

他更像一个在时代大潮前心生怯意的舞者,被裹挟着滚滚向前,身不由己。

但在历史的进程之下,个人命运的起伏永远显得微不足道,不过,欠钱终究是要还的。

人家许家印中秋 “家书”都表态了:尽快走出至暗时刻,交出一份敢担当、负责任的答卷。

李兆会何时走出至暗时刻?

2002年,22岁的李兆会接掌海鑫钢铁,面对媒体他反问:如果你处在我的位置上,你会怎么办?

01

1981年,李兆会出生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

其父李海仓,自1987年以40万元起步,以一年办一个新厂的速度,建起了占地3.6平方公里,7300多名职工,总资产30亿元的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到2001年底,海鑫总资产14年翻了13番,利税增长5000倍,跻身全国钢铁企业20强。

李海仓本人两次当选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几乎拿到了中国企业家能够获得的最高荣誉.

2002年, 李海仓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27位,并定下了2005年带领海鑫钢铁进入全国5强的目标。

尤为难得的是,贫苦出身的李海仓并未忘本,十数年间,不停的挖井、修路、盖学校。在整个山西,李海仓都有良好口碑:一个聪明的人,也是一个忠厚的人。

如果不出意外,李兆会可以安安稳稳地过自己的“富二代”生活,和妹妹李兆霞继续在澳洲求学。

2003年1月22日,一切戛然而止。

李海仓被枪杀于公司办公室,时年48岁,凶手冯引亮在现场自杀。

冯引亮,李海仓发小,也是闻喜县风云人物,起步较早。对创业初期的李海仓曾鼎力支持,借了一大笔钱作为其起步资金。

彼时,冯引亮经营的造纸厂,年利润最高达到200万元。

1994年初,因造纸厂用电问题一直不好解决,冯引亮打算从李海仓的厂子引出一股电线,按表交费。

李海仓一口应承,但电线电表接好后,冯引亮偷偷做了手脚。

有一段时间,李海仓厂里的电工发现,隔壁机器日夜轰鸣,电表却丝毫不转。

连续观察数天后,电工便自作主张掐断了造纸厂用电。冯引亮自知理亏,但心存芥蒂。

1996年,冯引亮被认定偷漏税款不足10万元,须补齐并罚款。

此时,李海仓已是闻喜县政协副主席,冯引亮请其帮忙,但当时正忙的李海仓让他把事情原委告知办公室,再作处理。

冯引亮认为李海仓故意令自己难堪,自己补交了税款及罚款,由此认定李海仓已忘昔日情谊。

不久,山西省因环保问题关停一批污染严重的造纸企业,冯引亮的造纸厂也在黑名单上。

冯引亮再次恳求李海仓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出面求情。但李海仓拒绝了,劝冯引亮服从大局。

冯引亮彻底失望,对其怨恨又深一层。

2000年,冯引亮远走甘肃永昌县,再次经营造纸厂,但不到一年就收到环保不达标勒令整改的通知。

冯引亮算了一笔账,整改最少还要投入20多万元,可此时的他已拿不出这笔钱。

2002年12月,冯引亮回到家乡,向李海仓提出愿以180万元的价格转让纸厂地皮,但李海仓拒绝了,因为纸厂地皮当时只值100万元。

而海鑫集团这些年已获得一大片土地,企业发展用地足够。

于是冯引亮破口大骂李海仓为富不仁,李海仓只好让冯引亮过了元旦再谈。

2003年元旦过后,冯引亮连续三天,给李海仓打了20多个电话,但李海仓不接。

冯引亮再也无法遏制怒火,于是震惊全国的悲剧发生。

骤逢家变,远在墨尔本大学求学的李兆会,被紧急召唤回国,在爷爷的力挺下,出任海鑫钢铁新掌门人。

在同窗、长辈、邻里眼里一向朴实、温和的李兆会,遭遇了并不温和的变故,开启了令人困惑的一段人生。

“公司是我父亲的,不能让它败在我手里。”接班时,李兆会曾这样公开表态。

但时代变迁,商海潮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眼界与打法。父亲留下的“江山”,在初出茅庐的李兆会看来,更像是“负担”。

02

李兆会接班之初有一句肺腑之言:父亲的财富对我来说没有快乐,只有压力。

这句话宛若魔咒,始终萦绕着海鑫钢铁和李兆会之后的人生。

2004年,海鑫钢铁员工,对媒体这样描述他眼中的李兆会:从不会抽烟到现在天天烟不离手,经常独自一人坐在宽大的写字台后,嘴里叼着根烟,一脸深沉。

而在其流传于网络的几张工作照中,他常单手托腮,眉头紧锁。

李兆会在接手海鑫钢铁时,也是想有一番作为的。

实际上,海鑫钢铁在李兆会的带领下,最初几年屡创佳绩。

2003年,海鑫钢铁年营收超过50个亿,实现利税10个亿,为当地财政贡献3个亿,成为海鑫有史以来发展最迅速的一年。

2004年,海鑫钢铁年营收70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为当年纳税全国民企第一。

同年8月,海鑫钢铁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原材料招投标中一举中标,依据合同为工程提供了价值1.6亿元的优质钢筋。

同时,李兆会为所有在编员工上了保险,还投资7200万元为员工建设了13栋住宅楼、31座小别墅。

并拿出347万元,十辆帕萨特,重奖突出人才。

另外,海鑫钢铁先后投入1200万元对员工进行培训,受训员工达27000人次。

2005年,海鑫钢铁营收80多个亿,净利润超过了4亿元,但下半年,钢材市场的价格开始跳水。

海鑫生产的主要钢材,从每吨4800元开始,逐步下滑至2006年的每吨2000元,这几乎是成本价。

据公开信息,2005年全国钢产量为3.33亿吨,而当时有关部门预计,到2010年,全国钢材市场需求才刚刚达到3.3亿吨。

也就是说,钢铁工业投资已超前5年,供过于求、产能过剩使所有钢铁企业陷入焦虑之中。

2006年,全国钢铁企业大面积亏损,国有钢铁厂普遍降薪20%。

但出乎意料的是,海鑫钢铁的薪资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还安排干部家属140余人,赴海南进行为期六日五夜的观光旅游。

四个分厂顺利完成2005年全年生产任务,李兆会分别给予嘉奖20万元。

“不苦不累不是海鑫人,不富不乐谁做海鑫人”,这是李兆会当时的一句口头禅。

当年,海鑫钢铁营收92亿元,在全国民营钢企中排名第12位。

2007年,李兆会关停了60万吨的落后产能,同时上马新建产能达230万吨的产业园,预算60亿元。

然而,当海鑫钢铁把10多亿元投入到新建板材厂后,却遭遇价格下跌,市场环境持续恶化。

李兆会很快做出了决定,退掉板材轧线设备,订购螺线轧制设备,转回建材生产。

这一转产,令海鑫在2009年-2012年强力续命。

今天回头再看,这个决策在当年绝对是超神的。

彼时国内各大钢厂纷纷上马板材生产线,关停裁减螺线生产线,意图提高产品附加值。

但金融危机一来,对板材下游行业的造船、汽车、家电等打击直接而猛烈,板材价格断崖式下跌,各大钢厂仓库里板材堆积如山。

紧接着的就是国家4万亿基建救市,建材完爆板材。

但海鑫钢铁也一度因此在2007年无法偿还债务,被迫局部停产、停工。

这也说明李兆会缺乏其父的稳健,但历史证明,在行业低谷时逆势加码,特别是在重资产领域,成就了许多企业家。

他们现在大多都被称为实业英雄。

但那时李兆会最大的心理依仗,是在资本市场的成功。

这一年,也是李兆会股票投资最狂热、操作最频繁的时段。

李兆会曾经有一句话经常说,而且经常和合作伙伴说:我其实根本不想干钢铁。

他想做“更轻”的生意。

这也是许多海归富二代的通病,不喜实业,独爱资本市场,下个指令就好,远比操心生产销售、成本控制简单。

李兆会在海鑫钢铁的事务介入逐渐减少,甚至难见身影,常年待在北京,资本运作成为日常。

03

2004年,李兆会以6.1亿元的价格,从民生银行第十大股东,中色股份手中购入民生银行3.1%的股份。

此后,李兆会以海鑫钢铁和海博鑫惠为平台,在A股中投资了兴业证券、山西证券、光大银行、新能泰山、万向德农、益民集团、中化国际、太钢不锈、日照港等,此外,李兆会还投资了银华基金,民生人寿。

上述投资后来经专业机构复盘,计算出总计收益42.446亿元。

所以,“炒股败家” “从实业大量抽血玩股票”,“海鑫钢铁被他当成了提款机”,这些逻辑并不成立。

依靠投资收益,2008年李兆会以125亿元身家,成为最年轻山西首富,排名胡润富豪榜第32位。

同年上榜的马云以55亿元排名第118位。

2010年1月25日,李兆会迎娶影视明星车晓。

但在随后的几年,李兆会开始肆意挥霍金钱,订制劳斯莱斯,私人飞机,还做了房地产、儿童乐园等诸多项目投资。

这些项目后来证明,多是失败。

北京四元桥西的比如商场是李兆会最大的一笔投资,李兆会本人也在比如商场周围花费数千万购置豪宅,同时在北京朝阳、顺义等区域购置了多套房产。

2012年,李兆会全部出售了所持的光大银华、山西证券、兴业证券、银华基金股权,回收了30亿元的现金。

此后,李兆会的投资在公开市场基本无踪迹可寻。

李兆会收缩股市投资,与海鑫钢铁的处境改变有关。

当时,中国钢铁业沦落到几乎全行业亏损,全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也从48.27%上升65.94%。

这次海鑫钢铁没能幸免,2011年底,海鑫钢铁甚至欠缴当地税金1.19亿元。

而李兆会与车晓也在当年离婚。

李兆会数年来也鲜少在闻喜当地露面,公司实际经营是由其妹李兆霞负责。

主管财务的李兆霞对具体生产管理并无太多经验,偌大的海鑫集团,基本靠惯性运作。

这样的管理产生了许多漏洞,当年有报道称,海鑫钢铁一个过磅员上岗一个月,就有十几万元的灰色收入。

这也从侧面说明海鑫钢铁的问题开始表面化,连支撑门面的意思都没有了,海鑫直接进入自爆倒计时。

2014年,一笔30亿元的逾期贷款未能归还,海鑫钢铁终陷危局。

六座高炉齐齐熄火,工人实质性失业,债主围门,银行分行行长带队讨债。

后来据运城中院裁定书显示,截至2015年5月25日,确认债权143亿元,待确认债权66.7亿元。

而整个海鑫集团账面资产为100.68亿元。

作为海鑫钢铁的掌门人,李兆会不得不面对债权人。

2015年5月28日,海鑫钢铁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参会债权人计920人。

当时李兆会穿着一件衬衣,看起来非常紧张,全身都湿透了,衣服上都是汗渍。

债权人也曾问过李兆会,你从股市上赚了那么多钱,都到哪里去了?

李兆会称比如乐园亏了十多亿。

2015年9月10日,海鑫集团重整方案通过,但李兆会本人的债务纠纷金额还有近10亿元。

李兆会名下的主要房产已被法院拍卖,经多地法院确认,其名下无可执行财产。

2017年12月,上海高级法院一纸公告,再次将李兆会推至公众视野,因涉及2.16亿元的担保纠纷,他被限制出境。

2021年9月15号,又因这笔2.16亿元债务,上海市第一中院发布了悬赏公告:如果成功提供举报线索,帮助法院将涉案资金全部执行到位,举报人最高可得高达2162万元的奖金。

尝过了资本的甜,不愿再吃实业的苦,李兆会从“山西首富”变成了“败家第一人”。

对于海鑫钢铁由盛转衰的原因,李兆会从未公开表露一二。

有人称其玩资本废“祖业”,也有人分析他“精明”,称其本意是为赶在行业大溃败前撤退。

其实,李兆会当败在无心实业。

仓促接班,并不情愿,但责任之下,不得不将实业挑在肩上,却又疏于打理,任由其无序发展,最终走向破产。

李兆会的另一失误在于,未能及时成立一家专门的投资公司,将实业经营和资本运作平台区分开来,致是非难辨。

但李兆会确实是一个企业家,在某一个时间段内,还比较成功。

而那些抱着调侃心态的人们,如果能以审视企业家的视野,去剖析甚至批判他,也是对企业家这个称谓最大的尊重。

富贵终如草上霜,父子两代山西首富,如此败局,发人深省。

如果重新选择,对于家族事业,到底是这样坚守,还是及时退出,李兆会肯定有了自己的最优选择。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财经有棱

    一个棱角分明的财经自媒体...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