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贝壳“求稳”回港上市首日破发!7个月被曝裁员3次,要“洗髓”重生?

全球财说 2022-05-12 14:39 发文

作者:潘妍

出品:全球财说

继知乎之后,又一中概股回港“双重上市”。

5月5日,中国居住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贝壳控股有限公司(简称:贝壳)宣布,拟以“介绍上市+双重主要上市”的形式挂牌港交所主板,同时继续在纽交所保持主要上市地位并交易。

回顾2021,贝壳经历创始人离世、反垄断风波、浑水做空等种种突发事件,一次次冲击着美股股价。外加房地产周期调控和疫情影响,动摇着贝壳的基本盘,再次陷入亏损。

进入2022情况还没有缓和,又迎中概股在美集体受压遇冷。

焦虑有目共睹,贝壳回港上市似乎也成了最优解。

5月11日,贝壳正式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02423. HK”。首日开盘破发后拉涨,最终收于30.75港元/股,较发行价30.854港元微跌,总市值1128港元,仍处于破发状态。

晦暗的2021

2020年8月,贝壳成功敲响大洋彼岸的上市钟声。同年11月贝壳股价便一路冲至79.4美元/股的历史最高点,市值高达970亿美元,超过万科、保利、绿地等房企的总和。

可惜盛极而衰的故事屡见不鲜,多硬的“壳”也受不住连环暴击。

贝壳CEO彭永东在2021年全年业绩说明会上也直言,“2021年为贝壳‘空前艰难’的一年”。

2021年以来,随着行业调控加码及“三道红线”等信贷政策收紧,房地产行业整体遇冷,过去持续可预期的高利润和高增长不复存在。

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作为依附于房产行业过活的房产中介企业,已然成为一条搁浅的鱼,在渐行渐远的海水中等待窒息。

贝壳作为中国房产中介中的翘楚,则更有深切体会。

截至2021年年末,贝壳找房向房地产开发商支付的保证金结余为6亿元,后者所欠的应收账款为110亿元。

2021年,贝壳全年净亏损达5.25亿元,同比下降118.9%;调整后净利润为正,为22.94亿元,但也同比下降近60%。

2021年5月,贝壳创始人左晖常因病离世,随后便是裁员关店、融创几近清仓式抛售股票、遭浑水做空等一系列风波。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彼时与贝壳共同敲钟的软银、融创、高瓴资本相继出走。

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融创中国两次减持贝壳,合计套现约为10.84亿美元,目前仍持有逾300万股贝壳股票;软银旗下机构减持贝壳约3200万股;高瓴资本减持约8700万股,持股比例降至3.3%。

时过境迁,曾经的明星投资人团队,如今也只剩腾讯还在坚守。

招股书显示IPO完成后,贝壳董事长兼CEO彭永东持股4.8%、贝壳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单一刚持股2.7%、腾讯持股10.8%、Propitious Global持股比例为23.3%、其他美国存托股份持有人和投资者持股56.7%。

其中,Propitious Global 由Z&Z Trust(Z&Z信托)最终控制,其受益人为贝壳创始人及永远的荣誉董事长左晖的直系亲属。

图片来源:贝壳招股书

综上可见,目前贝壳正处在内外交困的尴尬时期。种种因素之下,截至美国时间5月11日,贝壳美股报11.83美元/股,较最高点跌去9成,美股总市值142.67亿美元,较历史高点蒸发超800亿美元。

两手准备就能高枕无忧?

早在2021年9月,就有消息称贝壳考虑赴港上市,并计划筹资约20亿港元,但随后贝壳方面否认了该传闻。

不过短短半年,传言便成为现实。

强压之下,贝壳和众多中概股一样最终选择回港上市,此次贝壳回港采用的是“双重主要上市+介绍上市”方式。

与阿里巴巴、京东等采用的“二次上市”不同,“双重主要上市”门槛相对较高,需同时满足两地上市要求。

未来若在其中一个上市地退市,并不影响另一个上市地的上市地位,从理论上来看可以有效地隔离风险。

同时,贝壳采用的“介绍上市”并不涉及新股融资,适用于无融资需求的“现金富翁”企业。这种方式可以快速挂牌,此后若需要也可以上市后再进行融资。

由此也可见其“迫切”上岸之心,开辟第二个融资市场,以降低依赖单一融资市场的风险,而这背后是目前中概股被集体打压的困境。

5月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88家中概股公司加入“预摘牌”名单。这是今年以来SEC发布的第六批中概股“预摘牌”名单。

截至目前,“预摘牌”名单上的中概股数量达128家。其中,23家公司为“确定摘牌”企业,105家公司为“预摘牌”企业。而本次回港的贝壳正是其中一员。

此前贝壳回应称,公司一直在积极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 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股东的利益。公司将继续确保遵守中美相关法律法规,并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保持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地位。

如今来看,贝壳为了应对一切可能做了两手准备,在赴港上市的同时,还会继续坚持纽交所上市地位。

不过,也有投资者认为,目前正迎全球资本市场的大震荡,贝壳回来的并不是时候。

例如,今年4月刚刚回港双重上市的知乎(02390. HK,ZH. US)首日即破发,市值跌破80亿港元。截至5月11日,知乎报收21.95港元/股,较发行价32.06港元下跌超4成。

是涅槃重生 还是石投大海?

急迫选择双重上市,也或是为了自救。

2021年11月起贝壳内部提出“一体两翼”战略,发展第二曲线。所谓“一体”指的是贝壳房产经纪业务基本盘;“两翼”分别为整装大家居事业群(家居装修、家具产品)与普惠居住事业群。

2021年底,贝壳成立了惠居事业群,推出“贝壳租房 ”;2022年4月,贝壳宣布完成对圣都家装的收购,拥有圣都100%已发行和流通的股权。

贝壳管理层也将2022年视为贝壳第二赛道发力的元年。

2021年,贝壳的营收大头主要来自存量房和新房业务,收入模式主要是房产交易的抽佣以及平台服务费。2020年起,贝壳的新房业务比重反超二手房业务,2021年占比升至57.5%。而贝壳新兴业务及其他营收占比持续在3%以下,还不足以堪当大任。

图片来源:贝壳招股书

收入模式主要依靠房屋交易,这就导致了贝壳营业成本中外部分佣、内部分佣及薪酬等营业成本占到了收入的70%以上,且持续升高。

报告期内,贝壳综合毛利率由2019年的24.5%降至2021年的19.6%。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新房业务营收占比逐年增加,但其利润率不仅在三大业务中最低,且呈逐年下滑走势。报告期内,新房业务利润率由2019年的24.3%降至2021年的19.3%。

反观新兴业务的利润率,则能保持在80%左右,这或是贝壳不愿放弃探索家装家居等新兴业务的主要原因。

图片来源:贝壳招股书

结合目前的情况,如何在房产经纪外,开拓第二增长曲线,优化成本结构提升盈利能力,成为彭永东亟需解决的问题。

7个月裁员3次

场外锣鼓喧天,场内哀声连连。

就在上市的前一日,贝壳又被爆出启动新一轮大规模裁员,裁员整体比例大概50%,被称为贝壳“重生计划”。

“此次新一轮裁员涉及产研、运营、中后台等,几乎涉及所有部门,其中多的达到60%-70%,少的也有30%-40%。”

此前,贝壳分别在2021年10月、2022年3月都传出了人员优化的消息。

不同的是,去年10月贝壳的大规模裁员对象主要是一线的房产经纪人、与核心业务无关的职能部门以及研发部门,优化员工人数达到3万名以上。但今年3月的裁员对象则牵连到中高层管理人员,包括集团副总裁在内。

而这一次更是爆出裁员名单中有孕妇在列,并且只给N+1和哺乳期保险钱。

图片来源:脉脉

2021年四季度,贝壳经纪人数量仅为45.5万人,相比二季度54.9万的经纪人数量减少了9.4万人。

不由感叹,时代的一粒尘落在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行业风雨飘摇尽是无奈与心酸。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全球财说

    深度关注金融和资本市场...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