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光大银行“掉队”!营收净利罕见双降,拨备覆盖率跌超6%

拾盐士 2024-04-03 15:45 发文

十八年来首次“营利双降”,王志恒治下的光大银行掉队了?

出品|拾盐士

作者|多面金融工作组

日前,光大银行披露了2023年年报。这份营收净利双双下滑的年度“成绩单”,还引发了一场“股价保卫战”。

2023年,光大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456.85亿元,同比下降3.92%;实现净利润 410.76亿元,同比下降8.8%。归属于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06.52亿元,同比下降9.2%。

对于十几年来首次出现“营利双跌”,光大银行的这份业绩显然未能达到市场和投资者预期。在业绩发布第二日开盘后,光大银行A股与H股一泻千里,其中A股一度跌9%,H股最高跌达13.56%。

对于23年业绩下滑的原因,光大银行行长王志恒在业绩会上解释称,是信用减值的拨备增加了16.77亿元,通过加强存量风险处置,银行未来整体的资产质量和发展基础更牢固。

净利润罕见下滑,光大银行让投资者失望了 

据拾盐士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13家发布了2023年的业绩报告,包括六家国有大行以及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浙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七家上市银行。

从13家上市银行的业绩来看,只有兴业银行和光大银行的营业收入、归属于股东净利润均为负增长。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份行,营收虽然也小幅下滑,但净利润指标均保持增长,因此兴业银行的投资价值在这一次也被投资者重新审视。

2023年,光大银行营业收入为1456.85亿元,比2022年同比下降3.92%;利润总额为497.57亿元,同比下降11.09%;净利润为410.76亿元,同比下降8.8%;归属股东净利润为407.92亿元,同比下降8.9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14亿元,同比下降93.59%。

年度报告中指出,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集团为夯实资产质量管控基础,加大拔备计提力度。

截图自光大银行年度报告

从四季度的营收趋势来看,光大银行当季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62%,降幅环比前三季度明显收窄,其中利息净收入是其主要收入。

2023年,光大银行利息净收入为1074.80亿元,同比下降5.43%;集团净利差1.68%,同比下降25个BPs;净利息收益率1.74%,同比下降27个BPs净利息收益率1.74%,同比下降27个基点;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36.98亿元,同比下降11.39%。

光大银行在报告中解释称,主要是受贷款利率重定价、新发放贷款利率下行、存量房贷款利率调整等因素影响。

 

十八年来罕见的双降成绩单,致使光大银行发报第二日开盘后股价急跌。

截至3月28日收盘,光大银行跌幅收窄至7%,股价为3.12元,H股股价一度下调13%。在3月28日,在市场呈现普遍涨幅的情况下,银行板块股价呈现下降趋势。光大银行在42家A股上市银行中,以7.14%的跌幅位居榜首;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跌超2%。

2022年底上任的行长王志恒,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营收降幅整体符合同业的趋势,过去一年一方面受贷款收益下降和投资收益下降的影响,另一方面减费让利的政策以及资本市场低迷的影响,光大银行整体的利息收入和手续费收入都有所下降。”

对于股价大跌的问题,王志恒也表示:“早上我也看到了资本市场对光大银行的反馈。我想跟大家讲的是,光大银行经营的基本面是稳定的,也没有应该披露而没有披露的重大风险事件,请大家放心,我们对光大银行的未来充满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王志恒于2022年底就任光大银行行长,在任上发布的第一份年报就出现了营收下滑的情况,2023年更是出现了净利润下滑的情况,这未免让王志恒面临多方的压力。

涉房不良贷款增加,拨备覆盖率下滑超6% 

光大银行年报显示,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在营收下降的情况下还加大了拨备计提的力度,特别是在去年的四季度加大了拨备计提的力度,导致光大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高达165.89亿元,接近是第三季度的2倍,也创下了季度历史最高的纪录。

而广大银行这些举措都指向——控风险。拨备覆盖率提升对银行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防范不良贷款带来的风险,提升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从光大银行的年报看,去年加大拨备计提力度主要也是为了风险防范,而处置不良贷款板块则成为光大银行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

2023年,光大银行拨备覆盖率181.27%,比上年末下降6.6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474.7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02亿元;不良贷款率1.25%,与上年末持平。关注类贷款率1.84%,与上年末持平;逾期贷款率1.95%,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2023年,光大银行共处置不良贷款537.14亿元,比上年增加46.78亿元,其中,核销呆账331.28亿元,债权转让74.48亿元,债转股4.15亿元,资产证券化127.23亿元。

其中不良贷款行业中房地产业占比达18.6%,同比上升3.04%,总计88.33亿元,超过排名第二的制造业与排名第三的批发和零售业。结合房地产行业目前的发展形式,光大银行今年的房地产不良贷款情况可能仍不乐观。

广大银行为了增强风险抵御能力,计提资产减值损失521.05亿元,同比增加14.96亿元,增长2.96%。由此可见,光大银行在风险管控以及处置不良贷款仍面临较大压力与挑战。

不过从财报来看,光大银行目前的资产质量总体稳定可控,资本充足率等指标依然满足监管要求。

报告指出,光大银行2023年总资本净额为6513.8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9.80%;多渠道补充资本金:成功实现169亿元可转债转股,顺利完成15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发行,有力夯实资本基础,资本充足率 13.50%,一级资本充足率 11.3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9.18%,均符合监管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光大银行利息收入2508.09亿元,同比增加95亿元,增长3.94%,主要是投资利息收入增长。

其中,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3.64亿元,增长1.37%,为1751.89亿元,贷款规模增长,包括企业贷款、零售贷款和贴现;投资利息收入同比增加42.10亿元,增长7.89%,为575.68亿元,主要是投资规模增长;还有拆出、存放同业及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78.82亿元,同比增加34.59亿元,增长78.20%。包括拆出、存放同业及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规模和收益率双升。

由此可见,虽然光大银行在2023年营收和利润表现上不尽人意,但总体资产质量仍是稳定可控的。

王志恒表示,高质量发展要保持规模速度的合理增长,坚决摒弃规模冲动。银行要发展、要成长,一定的规模是必要的,但是要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在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内保持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光大银行锚定FPA/AUM/GMV三大北极星指标,拓展重点业务领域。其中FPA总量5.09万亿元,同比增长5.06%;AUM总量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2.42%;GMV总量3.94万亿元,同比增长18.14%。

副行长杨兵兵称,今年该行将开展四大项目,一是优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风险特征,二是推进服务“五篇大文章”的审批体制优化,三是上线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检系统,四是启动新一代风险管理综合系统。

当前,银行行业面临着存量竞争加剧等因素带来的压力,上市银行盈利指标总体呈下行态势。和其他股份行相比,光大银行的竞争优势并非十分突出。2024年,王志恒能否带领光大银行摆脱业绩困境,实现稳中求进的发展目标仍是未知数。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拾盐士

    不偏不倚、拒绝寡淡,让财经有滋有...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