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太突然!124亿独角兽卷入漩涡

铅笔道 2023-10-27 11:37 发文

滴灌通究竟在做1道难题,还是1道个无解题

作者丨铅笔道编辑部

近日,一个百亿独角兽被卷入漩涡,它就是滴灌通。

10月23日,加华资本创始合伙人宋向前在朋友圈发文,评价滴灌通模式。

核心意思如下:

1、滴灌通的本质是贷款;2、利息收入不低于20%,更像是高利贷,是升级版P2P,而非普惠金融;3、本质是贷款也无妨,但不应巧立名目、精心包装。

这场争论引起了广泛关注。

宋向前是1名消费(股权)投资人,代表案例有居然之家、东鹏特饮、巴比食品、爱慕内衣等。

而滴灌通是一个帮助小微企业融资的公司。

它的方式很特别,既不是股权融资,也不是债权融资:资金投进小微企业后,可享受每日收入分成,且不占股权。

滴灌通创始人为李小加,是港交所前行政总裁

成立仅2年多,滴灌通便长成一家独角兽:分别完成7000万美元、4.58亿美元融资,估值达17亿美元,折合RMB约124亿元。

从立场看,两方的初心都是好的。滴灌通的初心是“帮助小微企业”,而宋向前的初心为“有没有收割小微企业”。

能关注小微企业,已经能说明这场论战的公益性。而双方的焦点在于,“滴灌通”到底是不是放贷?

从定义看,滴灌通确实有一些难以解释的地方。它既非股,也非债:企业拿到钱后,不需要还,但需支付收入分成。

这种“分成”到底怎么定义?

首先,它肯定不是某种分红。原因很多。

比如投资人不是股东,按收入分红不合法,按利润分红必须遵循严格条件,比如需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需弥补过去5年亏损。

其次,它肯定也不是借贷利息,因为不需要强制到期还款;它也没有收益限制,比如国内贷款利息不能超过24%(年)。

它是一种同甘共苦的资本,但又不占公司股权。

所以仅从定义看,“滴灌通”确实非驴非马,引来批评也很正常。

但另一个角度,创新事物初期都是“骡子”,都容易让人“看不见、看不懂、看不起、来不及”。小孩刚出生时都挺丑。

比如京东做电商初期,为了防止线上窜货(扰乱价格),品牌商不给京东供货,他就去线下采购“剩款老款”。

等销量打开、议价权增强后,品牌商逐渐认可,开始出“专供款”。

再比如今日头条,初期的内容都是无版权的:未经媒体同意,就将内容上传平台,通过匹配算法获取流量,遭遇传统媒体抵制,比如《广州日报》《新京报》。

但随着今日头条流量增大,对媒体产生了“二次传播”价值,后者便开始认同、授权。而后,今日头条再消灭版权漏洞,如此才有今天的抖音集团。

所以,“滴灌通”今天的“让人看不懂”,倒也无伤大雅,只需要监督。而宋向前这类投资人的发问,便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

定义不关键,更关键的是:“滴灌通”是否长期对小微企业有益,是否对投资者有益?如果有益,初期的不无完美也是“瑕不掩瑜”。

先看小微企业。其实,能把业务定位至小微企业,很需要勇气。为什么?

根据铅笔道的研究结论,toB生意的本质是不断追求客单价,即做大客户。而小微企业是企业客户里的最小单元。

从收入标准看,小微企业的营收一般在500万元/年以下,不同行业差异很大。比如餐饮行业,小微企业的收入标准为<2000万/年。

而滴灌通的行业定位是零售、餐饮、服务和文体(实体门店),老板多为夫妻老婆店或个体户。这些企业属于融资的“真空地带”:股权投资极少涉猎,也不是银放贷的重点。

从定位看,滴灌通的模式具有普惠+公益性,因为赚它们的钱需要勇气,风险很大。而实体+夫妻老婆店+个体户的画像,又有共同富裕的属性,能赢得社会与国家的支持。

小微企业是滴灌通的绝对受益者:只要资金进来了,他就没有风险,收入多就多分,收入少就少分。

只要这种分成符合双赢机制,符合“同甘共苦”机制,小微企业就是利大于弊。

所以滴灌通的模式能否成型,不取决于企业,而是取决于投资者:到底能不能帮投资者赚钱,年投资收益率怎么样,比贷款强还是弱,比股权投资强还是弱?

据其创始人李小加透露,滴灌通的投资者来自海外,都是机构投资者:他们的投资收益预期是多少,能成为未来他们的长期首选吗?

以上将是滴灌通模式的致命问题。

目前查阅全网信息,无法获知滴灌通的投资收益率。根据铅笔道调研数据,股权投资年化收益能有20%算是中上水平,而P2P贷款大约是8%-16%。

作为一个夹层工具,滴灌通是个什么水平?

正如宋向前所述,如果超过10%就有本金损失风险。他个人预计(年)利息将超过20%,否则难以覆盖其余项目损失。

这个难题就丢给了滴灌通:作为不用还的资金,它收益必须要比贷款高,否则就失去意义。而拥有怎样的投资认知,才能从小微企业身上,获得比贷款更高的利息?

尽管滴灌通采取了多元策略,比如先投品牌、连锁。目前已经签约1万多家店,整体关店率1%-2%——客观地讲,这个风控属于优质水平。

但滴灌通才成立2年,自己还未完整穿越经济周期,它上面的门店更是。

美国丹佛大学教授 H.G. Pars曾对美国餐厅研究10年,结果显示,每年新开的几千家饭店中,约有27%的店会在一年内倒闭,仅60%可以坚持到第三年。

因此,这道证明题还不算结束,或许等到5年、10年,才会有最终结论。

另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滴灌通上面的企业走的不是toVC模式,也基本没有上市前景,唯一的路径是依靠卖货赚钱,依靠利润发展——几乎没有资本杠杆。

更小的杠杆,更大的经营风险,意味着收益更少风险更大。滴灌通究竟是在做一个难题,还是一个无解题,是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铅笔道

    影响3000万创新公司...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