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恒大突遭清盘呈请,中国民企是否“大”势已去?

华商韬略 2022-06-28 11:47 发文

  大,不是问题。怎么大,才是问题。

  作 者丨华商韬略出品人 毕亚军

  最新消息显示:6月20日公告表示,正在积极推进重组并将于7月底前公布初步重组方案的中国恒大,已在香港被一家离岸公司起诉并提出清盘申请。

  无论最终结局如何,这家曾经创造了一系列最快最大纪录的民营大企业,都已给自己乃至社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伤害。

  再加上此前的海航、安邦、华信、明天系……乃至曾经的“模范生”互联网平台大企业也都进入多事之秋。

  近几年,中国民营大企业可谓是问题频出。社会上对民营大企业的反思,甚至反感也越来越多。不少声音更将民营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对立起来看,认为大企业抑制了中小企业发展,不利于科技创新与国家产业竞争力。

  越来越多民营大企业都在龟缩,生怕被人喊一声巨头,大有一种“大”势已去的感觉。但当下的中国,却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真正有实力与竞争力的民营大企业。

  1、产业攻坚突围,需要大企业冲锋。

  谈竞争力,只有规模不一定行,没有规模一定不行;大不一定强,但真正的强必须大。无论做芯片,还是做衣服,都是如此。

  尤其关键领域的攻坚,除非有电动车这种大家一起重新开始的机会,能够去以小搏大,弯道超车,否则,作为后发者想要追赶先发者,只能是一场以大博大的战争。

  以半导体为例,先后突围的日本与韩国都是集中力量,用越亏越是加强规模效应的豪赌,才逼迫对手止亏出局,进而获得成功。

  缺乏集中力量的大企业,正是中国半导体当前最值得警惕的危机。

  中国从事半导体业务的企业数量可能是全球之最,光2020年就新成立超过5万家。但中国最大的芯片企业在世界战场上也都是小企业,所有企业加起来,都敌不过台积电、英特尔或者三星等任何一家。

  而半导体恰恰是个一出手就世界大战的行业,每往前走一步,都需要大巨头的大规模投入做后盾。如果没有类似电动车这样集体换道的机会,而我们又不改变这种小而散的局面,捏出真正的拳头,基本上可以断定:

  芯片这个仗,我们是永远难打赢的。

  2、提升国际竞争力,需要大公司打头。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经济竞争,首先是各国大企业与大企业的竞争,是各国大企业带着整个国家的产业在全世界打仗。

  全球产业发展与竞争,也是大企业之间的竞争。甚至是几大企业,几拨人的竞争。

  比如,半导体,真正带军打仗并定胜负的,全世界也就那么几个企业,几拨人。

  美国经济为什么依然强大?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它的大企业依然强大。无论可口可乐、宝洁、耐克、星巴克,抑或微软、苹果谷歌,这些企业依然掌握着世界产业方向,掌握着产业的最高附加值和利润。

  如果说美国是经济霸权主义,那真正掌握权柄的人,一定有这些大企业。

  日本这些年为什么疲弱?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它的大企业不再强大。虽然,日本已经在材料、零部件等领域建立强大优势,培育出一批批隐形冠军,但显而易见,它的大企业没落了,索尼、东芝、松下、夏普等一个个日薄西山,但却少有新的大企业起来了。

  如果说日本已经或者正在丧失经济主导权,让它丢掉权力的,就是它搞丢了大公司。

  中国在建筑工程、家电、机械、平板显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的国际竞争力,首先也要归功于培育出了一批世界级大企业。

  如若中国至今没有像中国建筑、海尔、美的、三一重工、京东方、宁德时代比亚迪这样的世界性大企业,而是一堆中小企业,那我们在这些行业,将依然只是陪跑者。

  3、中小企业发展,需要大企业带动。

  大企业会抑制中小企业发展,抑制创新,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

  若从同行相争来看,这或许有一定道理。整个市场就那么大,大企业多吃了,中小企业就少了。但即便这样,事实也并不成立。

  以最受诟病的互联网行业为例,我们曾先后认为三大门户、BAT就是天花板,并且抑制了行业创新,腾讯一度被冠以“狗日的”,但还是不断有新企业跑出来,甚至更快地跑出来。

  放到产业链、产业经济生态去看,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就更不是此消彼长、有你没我的零和游戏,而是相辅相成、没你就没我的共生共荣。在很多领域,没有大企业这个火车头的引领,就没有中小企业的成长。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制造业。在制造业,很多中小企业安身立命与发展壮大,机会就在于为大企业配套。如果它通过配套跑大了,还可以让别人为它配套。

  发达国家的产业政策驱动,很重要一条也是中小企业配套大企业、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大家一起往上打的路数。而且,首先是抓大企业,没有大企业,拼盘也要拼出大企业。这正是几大日本财团的来历。

  通过这种路数,这些国家既培养出一堆站在台前的,具有带动效应的,打遍世界的大企业,也带出一批批从零部件到材料的隐形冠军,乃至带着本国服务业一起往外扩张,最终把整个产业经济越做越强,越做越大。

  某些希望通过看得见的手让产业经济结构更健康与公平正义的人,曾有一个浪漫美好的梦:“一鲸落,万物生。”

  事实证明,这是错误的。

  在现代产业与市场经济中,“大巢倾覆,安有完卵”才是残酷现实。无论房地产,互联网,还是制造业,都难逃此宿命。

  大企业,就是现在经济生态中的那个大巢。

  中国必须加强中小企业,包括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才能让产业链更完善并强而有力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但这必须有个前提:

  培育更多有带动性的大企业。

  需要大企业的道理清楚了,但为什么强调民营,国企不行吗?

  答案很简单,民营经济不但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也是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部分。

  国企当然行,国企也应该并正在持续发展壮大,而且同样带动中国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走向世界,但在很多领域,民企往往更具天然竞争优势。我们现在的很多产业发展,都更迫切地需要这些竞争优势。

  新能源汽车产业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相比燃油车,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绩,堪称扬眉吐气的伟大胜利:不但一雪前耻,赢得了产业发展的主动权,甚至已占据领先优势,而且还从整车到零部件再到关键材料,一起逆转与逆袭。

  胜利背后当然有国有几大汽的功劳,但比亚迪、长城、吉利、蔚来、小鹏,宁德时代、天赐材料,乃至更上游的赣锋、天齐、青山等民营企业,也是有相当贡献的。

  ——END——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华商韬略

    聚焦标杆与热点、解构趋势与韬略...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