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三大的“中国局”:警惕出现下一个被制裁的华为

商业观察杂志 2020-08-04 22:35 发文

中国资本观察

汇丰银行构陷华为的可怕一幕,为中国企业拉响警钟的同时,往往忽视掉身边还有一个搞乱世界的群体——“三大”评级机构。

“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一个是美国,一个是评级机构。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评级机构可以用债券降级毁灭一个国家;有时候,两者的力量说不上谁更大。”《世界是平的》作者汤马斯·弗里德曼曾如此感慨道。

能在学界“泰斗”弗里德曼口中动辄毁灭一个国家的评级机构,主要是指世界所公认的“三大”机构——穆迪、标普和惠誉(以下合称三大),他们为何牛?

“三大”评级机构都已有百年历史。特别是1975年,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SEC认可这三大为“国家认定的统计评级组织”(NRSRO),并将评级结果纳入美国证券交易法规体系。“三大”如虎添翼。他们通过在世界各地开设分支机构,对其他评级机构控股或收购,获得丰富的公司和各类债券产品的历史数据,三大机构由此掌控了全球资本市场定价权。

“做局”中国?

7月31日,惠誉宣布维持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为“AAA”。数据显示,到2021年美国政府债务占GDP比例可能超过130%。按信用评级主要考虑的偿债能力看,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应该不会低于美国的级别。

事实则恰恰相反——6月29日,标普全球评级确认,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为“A+/A-1”,展望稳定。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数据计算,全国政府债务的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为38.5%,低于欧盟60%的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

这意味着,三大评级机构在严谨的主权信用评级中,都可以随意决定他国主权信用级别,中国企业的评级服务则须更加警惕,因为三年前那场“做空”中国还宛如昨日。

时间回到2017年,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中国GDP增速超预期,连续两个季度达到了6.9%,可以说是世界增速最快、最稳定的经济体。面对这样的经济表现,国际评级机构不但没有提高主权信用评级,反而降低评级,其中原因显然不单纯……

当时,尽管财政部逐一反驳了穆迪此次评级的错误、疏漏。很多人或许没注意到,就在同时达成的中美双边贸易协定中,我国做出了允许美国评级机构在中国经营的承诺。截至目前,标普和惠誉均已在国内设立全资子公司,而三大控股或参股的影子公司则在国内开展评级业务有数十年之久。

不过,在有些专业人士看来,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了解有限。标普、穆迪、惠誉这三大评级机构,早已通过控股或技术合作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数十年,对中国了解应该是较全面的,但却做出了违背专业能力的轮翻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行为,显然是不客观的。

“三大多年形成的霸权、专业能力和相对客观的职业追求,就是投资者做出决策的风向标。”北京某投行分析人士表示,“同时,也是国际评级机构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的手段。”

在他看来,做空中国的目的,主要是中国经济的稳定高速增长为外资提供了一个“安全港”,让美国倍感压力,资本流入美国的动力减弱,调降中国主权评级是一种对冲。

数据显示,过去的四五年间,中国经济虽然稳中有降,但都在预期的调控目标范围内,进入2017年,更是有恢复新一轮中高速增长周期的迹象。这让国际资本因美元加息流入美国的意愿减弱,让美国感受到了竞争压力。

美国联合三大机构“做空”中国的动力随之日渐高涨。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5月底和9月底,为配合美联储的加息政策,穆迪和标普先后调降了中国的主权评级。试图打压中国下一季度的经济数据,达到对冲中国经济增长产生的压力。

同时,提高中国的融资成本。众所周知,主权信用评级会影响国际机构对一个国家的看法,相应就会提高资本使用的价格。所以某种程度上,“做空”中国是西方机构提高中国在国际上融资成本的一种手段,中国企业的国际融资成本也因此水涨船高。

举个简单的例子,美国为什么要维持自己的AAA的评级?这样大量资本就会向其聚集,然后他们再对其它国家刻意降低评级,就可以人为提升别人获得资金的价格。这一高一低,资金的价差就出来了,美国就能从中雁过拔毛。

回顾“三大”评级机构对中国主权信用的历次评级,一贯是多贬少褒。这背后其实都是套路,是在追逐利益,更是在“做局”中国——给中国制造国际舆论压力,干扰中国的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计划。

“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沦落为政治化,这是国际信用评级领域的悲哀。”国内某评级机构负责人表示,西方善于通过制造国际舆论向一个国家施压,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对中国更是如此。

在她看来,三大评级机构时不时用所谓评级手段打压一下中国,也是想通过国际舆论压力向中国决策者施压,试图干扰中国的发展。


评级行业门槛待提升

就在三大“做空”中国,干扰中国发展的同时,他们通过参股国内评级机构还享受到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获得十分可观的利润。

据公开资料,1998年9月11日,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评级公司——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由惠誉国际和国际金融公司参股,2006年,中诚信49%的股权被穆迪收购。

2016年12月,中国诚信以持有的100%中诚信证评股权对中诚信国际增资,增资完成后中国诚信持有中诚信国际70%股权,穆迪持有30%股权。2017年,中国诚信分立为中国诚信(存续公司)和北京智象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下称“北京智象”),中诚信国际的投资人由中国诚信变更为北京智象。截至2019年末,北京智象持有中诚信国际70%股权,穆迪持有中诚信国际30%股权。

联合资信和惠誉于2005年开展技术合作,2008年5月,惠誉正式持有联合资信49%的股权,并接管经营权,2018年1月惠誉又将股份转出。

据悉,中诚信国际和联合资信合计占据中国评级行业约六成左右的市场份额。初步估算,穆迪和惠誉从中国市场的利润分红少则数亿元。

仅仅是“吃相”难看,也罢!但更重要的是,在信用评级过程中,中国企业的核心经济数据均会被评级机构所掌握。那么,三大会像汇丰银行一样“做局”下一个中国公司吗?在当下特殊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企业是时候该留个心眼了!

众所周知,信用评级是对企业整体情况全方面的评价,需要企业提供各个方面的详尽资料。内容涉及体制机制、运营模式、发展方向、市场战略、核心竞争力、研发技术、预算预期、内部模板资料、板块扩充与剥离、重要人员流动、合并收购、国际合作等。

其中,一定程度上包括内部机密级别信息,尤其在一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企业中,有些内容是国家级的核心技术、核心数据、核心机密。

对于有经验的分析师来说,通过上述各类信息可从中判断企业产品分布、战略、上下游供需等核心数据,从而分析行业未来发展程度,在此过程中,不排除部分涉及我国核心行业的数据存在外泄的风险。

近期,备受关注的汇丰银行构陷华为一事,已经为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很荣幸,我司是为华为提供评级服务的唯一评级机构。相信华为在招标选择评级机构时,除了考虑我司的市场地位与影响力之外,非美资背景也是其重要考量因素之一。”联合资信如是称。

据了解,三大机构和外资通过控股或参股国内评级机构,即可轻松获取这些中国企业内部信息、揣摩甚至直接得到我国国家机密,通过效仿中国经验,在国际上削弱中国企业竞争力,甚至有时还通过政治手段对中国施压。

“三大和外资的过度介入,有可能造成国外仅通过评级行业就对国内各产业结构、发展形式、战略目标和先进技术了如指掌,进而达到控制国内经济发展的目的。”前述评级机构负责人担忧道。

事实上,一味扩大三大机构控股的国内评级机构市场占比,国内评级机构可能沦为为国际三大收集中国企业重要信息的工具,为三大更便捷地获取我国核心技术、核心数据和核心机密提供便利,造成三大仅依靠国际声誉便轻松获得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多年积累下来的研发成果和成功经验,使中国企业面临信息技术流失外传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潜在竞争风险。

纵观世界其他国家,以日本、韩国、印度、马来西亚为代表的部分亚洲国家已经对国外评级机构和其参股评级机构进入本国市场在准入条件和评级范围等做出了严格规定。

以日本为例,作为亚洲的经济发达国家,日本国内评级行业虽也有国际三大介入,但大部分市场份额由日本大藏省授权的本土两大评级机构R&I和JCR所占据,且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和战略的独角兽级企业均为此两家客户,可见日本对民族评级机构的保护与扶持。

同样,美国更是设置了诸多隐性壁垒:一方面进入的评级机构需得到NRSRO(国家认可统计评级机构)的成员同意;另一方面要求进入的评级机构在美国市场有较高的认可度和客户群体。

上述国际经验和普遍实行制度已告诫我们评级行业是不适合完全开放的行业。国家重点领域的评级交给没有外资背景的评级机构来负责,是防止重要信息技术不因评级过程而外泄,保护中国企业和保障我国经济安全的必要举措。

显然,这样不仅可以防止重要信息技术外泄,还可提升本国经济的话语权,使我国的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编辑:王小陌

资本观察网全媒体精彩文章荐读:

-统计局:5月制造业及非制造业PMI均保持在临界点以上

-央行: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 推动利率持续下行

-成功登顶!5G北斗见证世界新高度 中央企业勇创世界一流!

-企业在,岗位在,就业就在 人社部打出“免减缓返补”组合拳

-两会热议民法典草案:扎根中国土壤 紧扣时代脉搏

>>>版权声明<<<

本文由中国资本观察原创,版权归中国资本观察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如望合作,请留言联系资观小编。

中国资本观察是专注资本市场新闻与投资理财资讯的新媒体平台。现已覆盖今日头条、新浪看点、百度百家、东方财富、雪球、凤凰、搜狐、腾讯、同花顺、UC平台、新浪微博、中金财经、趣头条、快传、东方财经、天极网等平台。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商业观察杂志

    关注商业变革探索资本未来捍卫投资...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