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突破 但挑战依旧存在

中环网 2024-02-04 17:52 发布于山东 发文

生态环境的信息化建设一直以来是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个重要方向,根据生态环境部1月新闻发布会上的消息显示,生态环境部一直高度重视、高位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从而使信息化的支撑保障作用大幅提升。

生态环境信息化作为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当中要求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智力方式变革,充分发挥数据赋能作用,全面提升政府治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在《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当中,强调要求加快数字赋能。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实施生态环境信息化工程,加强数据资源集成共享和综合开发利用。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新的突破。根据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副主任李红兵表示,生态环境部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四统一、五集中”。四个统一就是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运维。五个集中就是数据集中、资金集中、人员集中、技术集中、管理集中。信息化基础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干部队伍数字素养明显提升,为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同时,生态环境信息化在生态环境治理上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目前我国已实现集成生态环境、气象、水利、交通、电力等多源数据,形成环境质量、污染源、自然生态等九类数据资源,数据总量达到3.9个PB,打造生态环境信息化大系统,完成大气、行政许可、土壤、执法等40余个专题应用,实现“一图统揽、一屏调度”。

并且在提升政务运转效率,大力推进数字机关建设上,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职能履行的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效率提升,实现无纸化办公、移动办公,29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

此外,信息化共享也有了新的成效,建成各类主题库、专题库,向各地方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提供220余项数据资源共享服务。

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通过运用大数据手段支撑生态环境管理及决策,主要包含信息化系统及平台的建设、数据管理与共享、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监管执法、绩效评估、公众参与等多个环节。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信息化建由国家主导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依旧面临着挑战,尤其是基层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方面,数据管理与共享上仍存在“孤岛“。不同层级、地域、部门之间因平台系统不同,基础数据构建不同等,存在着数据共享不统一,不及时,同时数据存储与管理较为混乱,无法为生态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侧重偏差,目前依旧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对于系统的应用水平不重视,使用不熟练等也导致信息化平台无法深入挖掘其应用和功能,也无法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发挥真正的作用。

生态环境信息化任重而道远,生态环境部也表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也落实《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意见》做出的部署,紧紧围绕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加强数字技术应用,不断推动信息化与业务管理深度融合,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为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发挥积极作用。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中环网

    环境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