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骑向碳中和:到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开会往返50公里

何继江 2022-06-02 15:59 发文

2022年5月18日,到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开会。与会有国家电投创新部和鲁、中央研究院范霁红董事长、副总经理沈峰,中国治沙学会常务副会长杨文斌、中国林科院生态所研究所邹荣松等人。会议对光伏+生态修复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这天是骑行去开会,记录了微笔记数则。骑行开会好处多,特整理与大家分享。

通勤骑行,旅游骑行,骑向碳中和,骑向健康中国。

欢迎大家加入北京市民骑行通勤俱乐部。

导读

一、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

二、展厅中了解光伏人参

三、运动达人范霁红

四、骑行往返50公里

五、助力车测试报告

六、经停昌平42公里绿道

七、在绿道休息站开线上会议

八、中央研究院的楼顶光伏和风电

九、上承路边的太阳能集热板

十、北清路边别墅区的太阳能集热器

骑向碳中和宣言

北京市民骑行通勤俱乐部

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

2020年,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超过56%。

勇做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技术引领的排头兵,价值创造的示范员

展厅中了解光伏人参

创新驱动未来

一层大厅有个国家电投的展厅。

在展厅中拍了不少照片,选一张当天会议主题相关的农光案例。

日本筑波光伏项目是日本境内最大的农光互补电站。

农是什么?
看出来了吗?
是人参!

光伏人参!

人参适合弱光条件,与光伏组合是个好主意!

运动达人范霁红

骑行往返50公里

早晨去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的时候经过5.4公里的自行车专用路。

去程21公里,95分钟,多次停车考察拍照。

平均速度12公里每小时,最高时速36公里每小时。

路上还曾遇到大拥堵,因为汽车开上了自行车道,再上大量电动自行车停放在自行车道上,导致拥堵。

在路上吃午餐,不能堂食。

最高时速27公里。

下午6点,在国家电投晚餐后骑行回家

骑向碳中和

回程两段。第一段7.2公里,在昌平42公里绿道的一个休息站开了一会儿腾讯会议。

第二段15.3公里,天黑了,骑得比较慢。在一段很宽敞的自行车道上加速,速度达到34公里每小时。

助力车测试报告

从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返程出发时的里程表

到家里的里程表。返程25公里。

去程基本是ECO助力档,电量从100%降到80%。

回程22.5公里,基本开NORM助力档,电量从80%降低到60%。

停车在国家电投期间,孙副院长骑车去做核酸,或有其他人也测试了车辆,骑行了可能约3公里左右。

自行车的里程表距显示去程25公里,返程25公里,共50公里。

夜间骑行,我的车有灯,显示出安全方面的优势,我还有反光背心,配上头盔。

共享单车都没有车灯,太不安全了,应当强制安装车灯。

经停昌平42公里绿道

不经意中看到42公里昌平绿道的标志,决定去看看。在北清路的休息站坐了一会儿,参加线上会议。这条路管理不行,不少电动车出入,对自行车和行人的压力极大。

电动车禁止通行

路上的电动车

地图显示,这条路往南通到奥森。

我试着想找找,没找着。

在绿道休息站开线上会议

昌平42公里绿道北清路入口没几百米就有一处休息站,遮阳,可坐。

与中国林科院生态所、中科院地理所,内蒙古农大、中国电建西勘院讨论生态脆弱地区光伏风电开发的生态效应问题。

中央研究院的楼顶光伏和风电

上次来国家电投中国研究院是4月1日

清华社科学院&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未来创新发展沙龙

那天他们介绍三楼办公楼顶上都装了光伏。但楼太高,看不到光伏。

这次骑行到中央研究院西南角的时候,远远地就看到了光伏。

在楼上会议室也能看到三层楼顶平台的光伏,还有两个垂直轴风机。

上承路边的太阳能集热板

骑行北京158:昌平42公里绿道的北清路入口,上承路上的太阳能集热板,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达到了相当水平。光伏要学习它,要超越它。

北清路边别墅区的太阳能集热器

骑行北京157:很多别墅上安装了太阳能集热器。论美观,与建筑的一体化,光伏当然能够做得更好。光伏光热,共同为建筑碳中和做贡献。北清路上,王府学校东。

骑向碳中和宣言

“碳中和”离不开每个地球公民自下而上地积极参与和行动。

骑行是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实施的具有很强减排效益的日常行动。

我们期待,更多的绿色骑行使城市变得更加可持续,更加宜居,提高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我们期待,经过大家的努力,骑行重塑为安全的、受人尊敬,广泛接受,高效智慧的生活方式。

我们更期待,“爱上骑行、骑行减碳、骑行光荣”家喻户晓,蔚然成风。

我们倡议:

1、尽可能骑行通勤,并鼓励家人、朋友、同事加入骑行队伍;

2、周末旅游增加骑行活动比重;

3、遵守交通规则,安全骑行;

4、积极建议城市骑行道路建设,积极反馈城市骑行道路运行管理问题,助力我们的城市成为“自行车友好城市”。

5、促进骑行工具、装备和基础设施更加人本化,更加智慧化。

6、积极探索衣食住行各方面绿色低碳可能性;

7、努力追求人生的碳足迹最小化,争做碳足迹大零蛋。

2022年的世界地球日,我们共同承诺:

通勤骑行,

旅游骑行,

骑向碳中和,

骑向健康中国。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及所有骑向碳中和倡议联盟单位和个人

北京市民骑行通勤俱乐部

5月5日开始,因为北京疫情防控的需要,北京多个地铁站出入口封闭,受此影响,很多市民选择骑行上下班。也有不少市民主动选择骑行上下班以减少聚集。

我们在422世界地球日举行骑行活动时,提倡骑行通勤。

但我们真没想到疫情如此快速地促进了新骑行通勤时代的到来。

在422骑行考察团的基础上,我们已经组建了北京市民骑行通勤俱乐部,欢迎大家的加入。

北京市民骑行通勤俱乐部的入会基本条件是:

一、拥有一辆自己的自行车;有变速系统的自行车或电助力自行车。

二、承诺骑行通勤。经常骑行通勤。距离不限。

三、有过一次较长距离的骑行经历。如一天内骑行30或50公里。

四、愿意经常撰写骑行体验或骑行考察笔记,并对北京的道路等骑行设施、骑行条件等提出建议。

欢迎大家加入骑行通勤的队伍;

本俱乐部无正式组织结构,目前仅计划以微信群形式交流骑行信息。

欢迎其他城市组建市民骑行通勤俱乐部。

通勤骑行,旅游骑行,骑向碳中和,骑向健康中国!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骑向碳中和倡议

何继江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能源研究会碳中和专委会副秘书长

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博士后

清华MBA校友能源环保协会副会长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每人一千瓦光伏课题组负责人;

清华大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可再生能源促进生态修复和可持续生计”项目部中方负责人

这是何继江的个人微信公众号,也发布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团队的原创文章。

普及绿能,淘汰碳能。

推动能源革命,促进社会发展。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何继江

    推进能源革命:普及绿能,淘汰碳能...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