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大变革浪潮下,环保国、民企关系的重构|青山

青山产业评论 2022-05-06 18:20 发文

作者|山少爷

山西人,现居南京

当下的环保行业,大家除了在“碳中和”话题上论一论、议一议,其他似乎归入了一种新的平静。不管是政策、监管,还是市场、企业,都呈现出这种状态。看得出来,经历了上一轮大变革浪潮下的政策调整、行业震荡,环保产业正在进入一种新常态。而这种平静也意味着,上一轮政策机遇的窗口期正在渐渐过去,也意味着环保行业新的生态结构已经成型。

在新的行业生态结构中,国、民企关系的重构在业内影响广泛、最受关注,本文就此话题展开讨论,希望帮助青友们在新的时代、新的局面下更好地识局、破局。

01

新时代、新局面,“新”在何处?

需求新:一个阶段,环保产业的状况,在根本上取决于这个阶段行业所要解决的需求,这个需求可能是发自于解决环境污染与人民幸福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的真需求,也可能是发自于各地方政绩包装、政治站位的伪需求。现实的情况更多时候是真、伪需求勾兑出来的一种混合需求,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混合需求中,伪需求占了很大成分,而在新的时代,对真需求的成分的要求会越来越大。

因为,当下政策对环境治理的理念和要求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落点已经不再停留在达标排放的过程目标上了(最近在讨论调整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而是提升到了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绿水青山的终极目标。

政策新:推动前述新需求出现和保障需求目标达成的则是新政策,十九大期间是生态环境治理规划目标、法律法规重新修订并实施的爆发期,这是一次我国环境治理体系全面且深入的升级,奠定了当前行业新格局的基础。多项重要环保新政才实施没几年,对此各方都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和适应。

市场新:这几年政策上的高举高打对市场产生的刺激效果,主要表现在两个维度,一是市场体量的明显放大,以至于一度有企业因过度扩张而失速暴雷的现象发生,二是赛道的多元和细化,一些新的细分赛道由此出现或坚挺。当然,因为市场短期快速释放和国央企大规模进场的原因,未来行业要面临增速放缓、赛道拥挤的局面。对此局面,所有企业都要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在现有市场容量之下保持和扩大份额?

格局新:在新需求、新政策、新市场形成的过程中,环保行业的生态格局也在重构,目前基本上形成了国央企主导市场、民企提供配套服务的新格局。根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最新数据,2020年,营业收入、环保业务营业收入、营业利润高度集中于营业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其以9.1%的企业数量占比,贡献了超过90%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其中,大型企业数量占比仅3.1%,却贡献了超过80%的营收及利润,而这80%的份额则主要集中在头部的50多家国企央企、混合企业中。列入统计范围的15556家企业以小、微型企业为主,其数量占比合计达72.9%,但仅贡献2.6%的营业收入及0.3%的营业利润。

这种新格局将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维持存在,甚至短期有加深的趋势。

02

国、民企各自的特征及优劣势

至于上述行业新格局的形成,一方面在于当前环保行业的特性(主要表现于以下3点):

政治目标属性:污染防治是当前国家主要推动的攻坚任务,在宪法的定义中是与国民生活幸福度密切相关的迫切任务,现阶段可以说是处在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这一属性要求环保产业的推进要快速且有效,自然在一些情况下就不可能单纯依靠市场来推动。

公益属性:环保是典型的公益性产业,主要由各地政府付费。这一属性决定了行业的利润一定要在公益性和盈利性之间做审慎权衡,甚至有些情况要不以盈利为目的。

工程属性:环保产业和基建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都具有投资规模大、收益周期长、收益率低等特征,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财政的紧张状况,这对参与企业的资金、运营等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则在于国、央企的的特征及优劣势:在构成市场主要份额的固废和水处理领域,大的市场项目基本上都具有上述特性,这也就对参与市场的企业提出了要求,也就是说市场主体要能够匹配这些特性。而国企和民企作为环保行业中特征最为明显的两大阵营,分别具有以下特征:

国企:

盈利目的性不占主导,以实现保值增值为准则,甚至可以超越单纯的商业利益目标,故而有“政治任务、政治站位”之说。

模式上普遍倾向于重资产类型,比如,国企的投资逻辑是一定要投给一部手机,但不能投给一个手机APP。因此,行业内基本上把国企默认为“平台”。

资金上占有明显优势,与政府、银行有同出一脉的“血缘”关系,说白了就是花国家钱办国家的事。

效率和灵活性较差,按指标办事、报告请示、官僚作风等现象常见。

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自下而上产生,不具备较好的应对市场灵活创新的机制。

民企:

盈利是命根子,一切经营行为以利润最大化为宗旨,没有盈利就没有民企。

模式上更加倾向于轻资产,商业的思路是以技术服务换利润。

大多在资金上存在较大劣势,强如头部民企也扛不住垫资时的无奈和回款时的无助。

更加能够实现机动灵活,效率相对较高。

科技创新动力相对较强,创新自上而下产生,对创新技术、产品反应灵敏。通过以上国、民企在营利性、模式、资金、效率、创新5个维度的对比分析,看得出来,国企和民企可谓是各有优劣势。但很显然,「现阶段」核心的市场需求的特性与国企的性质更加契合。特别就资金的禀赋而言,国企的优势几乎是民企无法企及的,环保产业的特性决定了资本得是投长线的钱,而资本市场多是短钱和热钱,就这一点而言,国企的进场解决了环保行业“缺长钱”的痛点。

当然,国企占主导并不意味着民企失去价值、失去地盘,相反民企在这种新格局中更加容易走向聚焦,走向自身的长板,而且环保设备、耗材等领域事实上迎来了更大的需求。

03

新时代下,国、民企关系的重构

长远来看,国、民企各展所长、优势互补是符合趋势的。当前的环保行业,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阵营:第一阵营是诸如三峡的环保央企“航母级”服务集团,第二阵营是诸如光大、北控等全国性环境综合服务集团,第三阵营是以各省环保集团为代表的区域环境综合服务集团,第四阵营是以民企为主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这四个阵营中,前三个阵营基本上都是国企,而民企主要集中在第四个阵营。这也是和行业里现有从业者关系最大的阵营,也是在过去20年环保行业里创造专业类工作岗位最多的阵营,他们在行业的角色是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技术、产品和运营相关的专业服务。

相对前三个阵营,这个阵营的企业虽然没有强大的个头,但却是产生科技创新最活跃、最多的。就四个阵营相互之间的关系而言,只有第四阵营与前三者不在一个生态位上,也就够不成竞争关系,更多的是需要和被需要。

因为,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会永远停留在大建设的阶段,只能说现阶段是更适宜国企来主导的。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市场需求的转变,环保行业对技术、运营的需求会逐渐变强,而这是民企的长板所在。另外,在国企的各个行列之间,是存在着相当的竞争关系的,任何一家国企想在自己的地盘上轻松地躺赢将越来越难,国企无可避免地要补短板。

因此,在新时代、新局面下,国、民企重构的关系中,国、民互需互补的成分占了绝对成分,平台+技术服务成为行业的主流模式之一。可以说现阶段的环保行业,没有国企,市场很难推进,没有民企配套服务,行业的效率起不来。而在国、民企关系重构的过程中,混改已经成为一项显著的手段。

对于承载使命进场的国央企而言,资金、项目这些都不是问题,最要紧的是如何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这就需要有更擅长、更高效的人来做事,而混改无疑是提升自身效率的良策,且符合民营企业持续增长的诉求。

04

总  结

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决定其命运和关系的都是时代变革中产业的本质需求。一个企业可能横空出世,也可能顷刻消失,这都是眼前发生过的事情。大象有大象的生存模式,蚂蚁有蚂蚁的生存模式。国企需要在模式和效率突破,而民企需要在技术创新、节能创新上突破。

无数的历史证明,一个行业在国和民两个方向的任何一端过度化,都是死路。面对新时代、新局面,国企自有政府在操控,对于民企,做好两件事:一是要有识局之眼光和智谋,二是要有破局之法宝和筹码。

备注:数据支持|青山研究院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青山产业评论

    领航中国环保产业升级的创新型智库...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