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探索】“双碳”愿景下的园区转型升级 零碳园区能否成为突破口?

前瞻网 2022-07-01 16:19 发文

1、“双碳”及园区减排任务艰巨,园区零碳化意义重大

——“双碳”战略立足于全球共识,中国实现“碳中和”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

当前,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了一项跨越国界的全球性挑战。在《巴黎协定》的指导下,各国达成了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2℃之内的共同目标,同时寻求将气温升幅控制在1.5℃以内的措施。控制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首要解决手段。

中国无比重视全球气候问题,为彰显大国的责任与担当,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世界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是我国基于当前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近十年来,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始终居于全球首位,CO2减排基数大。与美欧国家相比,中国尚处于经济上升期,且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间隔年限较短,实现“碳中和”愿景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

——园区为密集碳排放生产活动承担主体,其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

实现“双碳”目标需瞄准重点产业及高排放领域。我国碳排放主要来自电力、工业、交通、建筑等部门。伴随着“企业入园”的趋势,国内大部分企业,尤其是生产制造企业大多都落户于各类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工业园区承担了密集的工业生产活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2020年发布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近70%的工业用能集中在工业园区,园区碳排放占全国总碳排放总量的31%,工业园区未来节能减排潜力巨大。

2、政策出台及试点园区批复,指引园区零碳发展之路

——政策鼓励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园区低碳建设成为碳达峰重点任务之一

从温室气体节能减排及低碳发展政策来看,国家多年来不断出台相关顶层规划,对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能耗总量等指标做出阶段性规划。自2020年9月我国首次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抓紧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家多次发布低碳园区相关鼓励政策,积极推动园区绿色低碳转型,从生态示范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到低碳示范园区、绿色园区、近零碳园区等,积累了大量低碳发展经验和做法,涌现出一批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为下一步发展零碳智慧园区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支撑。

由此可见,园区作为我国产业聚集、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载体,其零碳转型发展颇受重视,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我国正逐步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共同构成贯穿碳达峰、碳中和两个阶段的顶层设计。其中,《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打造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低碳园区”,“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

——低碳园区试点遍地开花,为零碳园区建设奠定基础

根据工信部、发改委发布与批复的第一批与第二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名单,我国有55个工业园区入选,在大部分省市均有分布,其中,北京中关村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12家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实施方案获得批复。以低碳工业园区试点为抓手,发挥产业集聚的辐射作用和工业绿色发展的引领作用,带动整个工业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为零碳园区建设奠定基础。

注:图中标注园区为两部委批复同意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实施方案的园区。

3、园区高质量发展面临困境,零碳园区成为关键突破口

——园区高质量发展“重任在身”,绿色转型面临难点

园区为瞄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打好制造强国战略的“基底”。传统园区在低碳、近零碳、零碳园区的过渡的过程中仍然面临一系列痛点难题,主要在产业产能结构、园区能源管理、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针对以上问题,园区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造信息化、专业化、智慧化的节能降碳方式,利用数字技术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减污降碳和能源资源高效利用,以更加精细、动态的方式推动工业园区节能降耗、提质增效,从而促进工业领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园区系统化的碳减排体系仍有待完善

从我国工业园区已实行的低碳政策措施及其减排效果来看,目前系统化的碳减排政策体系在园区层面推进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根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调研,目前仅有20余家园区具有明确的碳减排针对性措施。目前,园区对实施的碳减排措施或未来政策建议可分为共性措施和特征措施两类:前者针对大多数园区均有适用效果,主要作用于能源系统尤其是能源基础设施;后者为针对园区重点行业的定制性措施,对该园区效果显著,但适用范围受限。由此可见,园区零碳化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园区,提出普适性及特殊性的相关措施,助力传统工业园区碳减排,实现零碳化智慧化发展。

——园区可从能源、交通、建筑等方面进行零碳化改造,助力园区实现碳减排及智慧化布局

园区形态功能各异,承载业务丰富多样,零碳落脚点也各不相同。从各零碳园区的典型案例可以发现,为实现园区的碳中和,应抓住能源、生产、交通、建筑、生活等重点碳排放领域,从开源、节流、抵消三方面入手,并借助智慧管控系统,全方位推进园区的净零碳排放。

零碳园区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应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管理的全过程融入低碳化理念,以多种节能、减排、碳汇、固碳技术为先锋,以大数据、云计算、5G+等数字化手段为支撑,抓住碳排放的重点领域,通过能源绿色化转型、产业低碳化发展、设施集聚化共享、资源循环化利用,最终实现园区的“碳中和”。

4、零碳园区为碳中和背景下新型园区的终极发展阶段,助力园区转型升级

——零碳园区全方位融合碳中和理念,概念包括碳减排、能源体系优化、低碳技术、数字化等发展路径

目前,国内外尚缺乏明确的零碳园区定义和相关标准。根据全国信标委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的定义,零碳园区指在园区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方位系统性融入碳中和理念,依托零碳操作系统,以数字化手段整合节能、减排、固碳、碳汇等碳中和措施,以智慧化管理实现产业低碳化发展、能源绿色化转型、设施集聚化共享、资源循环化利用,实现园区内部碳排放与吸收自我平衡,生产生态生活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园区。

零碳智慧园区是在“双碳”背景下,历经低碳、近零碳的动态演进以及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持续优化迭代,最终实现净零碳排放的一种园区发展模式,体现了我国低碳转型工作的深化与升级。

——零碳智慧园区重塑城市高质量发展格局,具有重大建设意义

经过30多年的持续发展,园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引擎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深化,产城融合园区成为了践行新发展理念,打造宜居宜业城市空间的重要载体。而在“双碳”战略的推动下,零碳智慧园区更进一步成为发展战略科技力量、推进供给侧改革、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构建高质量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力量。

「前瞻碳中和战略研究院」聚焦碳中和领域的政策、技术、产品等开展研究,瞄准国际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碳中和”开展有组织、有规划科研攻关,促进碳中和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为企业创新找到技术突破口,为各级政府提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路径管理咨询。院长徐文强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二十余年来一直深耕于低碳清洁能源和绿色材料领域的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和产业化,拥有55项专利、33篇论文,并已将30多种产品推向市场,创造商业价值50+亿元,专注于氢能、太阳能、储能等清洁能源研究。

前瞻零碳园区项目解决方案包含园区规划→建设→招商→运营全阶段服务,为客户提供从前期目标规划,到中期园区产业技术改造,到后期招商运营全面一体化综合服务。强调“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助力产业升级”,落脚点为“园区碳排放总量/单位产值碳排放量下降”,兼顾绿色与发展、兼顾生产和生态的全面规划。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园区建设规划布局与招商引资策略分析报告》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前瞻网

    前瞻网是一个产业研究型资讯服务平...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