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液晶电视没有未来了

大屏电视面面观 2021-02-05 11:56 发文

2001年,康佳推出一台自主研制的液晶显示器,象征着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制的液晶显示器诞生,这对于国产电视画面的清晰度和分辨率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在此之后,液晶电视风靡全国,一度成为“高端”、“潮流”家庭的代名词。

不过,到2021年这短短的20年间,电视显示器就经历了液晶、等离子、量子点、OLED、激光电视等技术的交叉更迭。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市场对电视的功能和技术不断提出了新要求,对显示器的成像效果要求也更加严格。新兴技术的冲击,再加上近年来电视行业的持续低迷,液晶电视被认为是明日黄花,一度让不少人发出了液晶电视辉煌不再,液晶电视没有未来的惋惜声。

液晶电视存在无法修复的技术“硬伤”

液晶电视采用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面板作为显示介质,是第一代平板显示技术,需要依靠LED(发光二极管)或CCFL(冷阴极荧光灯管)作为其背光源,属于被动发光。这就导致了液晶电视存在“漏光”的问题,造成屏幕色彩呈现差异、无法展现真实的黑色,甚至由于响应时间过长而造成动态画面的延时、拖影等。

这是液晶电视的技术痛点所在,甚至可以说是无论通过怎样的技术升级和改造都无法消除的一个“硬伤。因为液晶电视内部的液晶分子从接收到芯片指令到偏转到不同的材质改变状态这个过程一定是需要“响应”时间的,无论技术怎么改进,这一段时间只能被缩短,但永远不可能消除,所以液晶电视的缺陷注定存在。

相反,在LCD技术之后面世的等离子和近年来呼声较高的OLED都属于自发光技术。因为不需要背光源,所以色彩可以自发显示出来,没有了发光管的影响,画质表现就不会受损。

这些自发光技术和激光技术正好改变了被动发光技术的缺陷,无论是性能还是画质都远远超过“漏光”的LCD技术。所以,在技术层面,液晶电视已经很难再翻越新技术的大山。

价格战在低迷彩电市场非长久之计

纵观近年来的彩电行业,市场行情并不乐观。从2016年开始,持续不断的价格战让整个彩电行业出现了销售量有所上涨,但销售额反降不升的情况。2017年面板价格上涨,影响最大的正是液晶电视的成本价格,不少电视厂商尝试通过让渡利润换取销量。但情况并未好转,2018年的零售额反而同比下降8.6%。2019年虽然有5G、8K等新技术加持,但整个行业仍处于量额齐跌状态。

从2020年到今年,彩电市场整体低迷的状态没有改变。尤其是去年年中开始,液晶面板再次上涨,并且今年大有持续走高的迹象。面板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液晶电视的成本价格,这无异于直接斩断厂商们“低价多销”的路线。

与此同时,近几年消费者对彩电的选购逐渐向大尺寸和智能化方向倾斜。不仅是老牌电视厂商,如海信、长虹、康佳等极力布局智能彩电、智能家居生态领域,还包括一些非传统电视品牌也进入彩电市场分走“一杯羹”,如小米电视、OPPO电视、华为智慧屏、荣耀智慧屏等,市场竞争再次加剧。

即使不谈各大品牌对市场的激烈争夺,液晶电视其实也很难在大屏或超大屏电视的价格上获得竞争力了。虽然近年来液晶电视一直在持续降价,但实际上能降价的范围是被框定在一定尺寸内的。对于液晶电视来说,买电视就是买屏幕,屏幕所占的成本与屏幕面积成正比。尤其是超大屏电视,当一台液晶电视的屏幕尺寸达到100寸时,屏幕成本甚至可以占到总成本的90%以上。也就是说,越是大屏的液晶电视,价格越难以下压。相比之下,近几年兴起的依靠激光光源配合投影幕,不需要显示屏的激光电视,在超大屏领域能让液晶电视完全失去价格优势。

所以对液晶电视而言,价格战已经不是一条长久的良计,或者说,这条曾经的良计很难在技术多样化、智能化的今天展现其用武之地。在技术和价格优势双双丧失的情况下,液晶电视的时代正在逐渐走向终结。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大屏电视面面观

    聚焦大屏电视,看国内外资讯...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