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乐信、维信金科业绩喜与忧 质量经好念不?

首条财经 2022-04-07 15:51 发文

念好口碑经、体验经、质量经!

作者:刘杰

编辑:郝科科

风品:张娜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年报“秀肌”如火如荼。金融科技股,仍是一个焦点。

目前,陆金所、360数科、信也、乐信、维信金科已露出亮相,盈利能力普遍不错。

1

业绩面面观

全年营收看,陆金所最高,达到618.35亿元;其次为360数科,营收166.36亿元;乐信为114亿元,信也为94.7亿元,维信金科最低为34.58亿元。

但从增幅看,维信金科最猛,达到34.40%,信也、360数科也均达20%;陆金所为18.80%,相比之下,乐信增速仅2.15%。

利润层面,陆金所净利167.09亿元,堪称王者;而营收增长垫底的乐信,净利却大增195.60%,为五家增速王;30亿元的净利,也是公司成立以来最好利润表现。

受亏损困扰的维信金科,也扭亏为盈,实现净利11.79亿元,取得上市以来最好成绩。

2

一年亏一年盈 “担保费”怪谈?

公开资料显示,维信金科控股(简称维信金科),是中国领先的独立线上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旗下拥有维信卡卡贷、豆豆钱等产品,覆盖信用卡余额代偿、消费分期、购物分期等垂直领域。2018年6月21日,维信金科登陆香交所主板。

2018至2021年,分别亏损10.27亿元、盈利6479万元、亏损8.7万元、盈利11.79万元。上市以来,盈利表现宛如坐过山车,2021年即便大赚近12亿,仍未填平上市以来的累计亏损。

不过,若以经调整后的数据计,维信金科上市以来实现盈利共计10.82亿元。

聚焦2021年,大幅盈利提振不少内外信心。只是能否持续、合规隐忧何解,还需时间观察。

年报显示,维信金科利息类收入和支出双降,贷款撮合服务费翻倍,其他收入小幅收窄。

截至2021年末,该公司实现贷款撮合服务费15.4亿元,较2020年末的7.13亿元,增长115.9%,占总收入44.53%。

大增的贷款撮合服务费,包括信用增级贷款撮合和纯贷款撮合业务。前者服务费较上年同期翻倍达到14.9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增信类撮合贷款通常涉及信用保证保险或担保,应由维信金科提供联合建模和担保服务,资金方审批贷款;纯撮合模式则由资金方自担风险。

而浏览黑猫投诉平台,截至4月6日14时,有关维信金科投诉达到2.6万条,近30天内有855条投诉信息。除了高利息、不合理催贷,收取较高担保费、服务费等也是质疑焦点。

如3月24日,投诉编号17358186989称,维信金科名下豆豆钱APP违规收高额保费,暴力催收。豆豆钱违法复制本人签名,复制了很多份合同 其中以担保名义,收取高额保费 已经涉及国家的高利贷范畴,本人借款本金 20000元,等额本息12期 豆豆钱涉及金额达到24000多元.....

3月7日,投诉编号17357889906称,逾期后4天早上打电话来暴力催收还款,中午下午连续多次打我通讯录电话,对我个人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希望能制止这些无良网贷。这笔贷款本就严重超过国家规定的利息。借了3W分9期,每期3852.9个月总利息达到4668元......

投诉编码17358098593称,因急需用钱周转,在维信金科旗下产品豆豆钱贷款,但发现每月被收取高额服务费。共借款48900元,分12期归还,每个月还款达4911.19元,全部还清共计需10034.28元的利息及服务费。质疑其存在“高利贷”行为,并要求退还高额服务费。

上述投诉均已经过平台审核。

行业分析师郝瑞表示,对于利用担保费进行增信的服务,商业银行合作机构在没担保资质的情况下,不得收取任何相关费用。当消费者如发现贷款平台、助贷平台无相关资质却在收担保费、服务费时,应终止交易。那么,维信金科的担保费是否有些怪谈?

《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指出,商业银行应当在书面合作协议中明确要求合作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费,保险公司和有担保资质的机构除外;商业银行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和不符合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经营资质监管要求的合作机构提供的直接或变相增信服务。

面对声声投诉、面对监管日益加码大势,维信金科风控力、品控力几何?如何化解违规质疑,稳优发展值得冷思。

3

4.7万投诉量 点名与改进

相似疑问,也困扰着乐信。

公开信息显示,乐信成立于2013年8月,是中国领先的新消费数字科技服务商,凭借科技创新不断创造新消费方式,打造出以分期消费品牌“分期乐”、数字化全场景分期消费产品“乐花卡”、先享后付产品“买吖”为核心的新消费服务生态。

梳理黑猫投诉,截至4月6日14时,仅旗下分期乐相关投诉量就达4.8万余件。其中,近三十天投诉量超千件,甚至超过维信金科。

1月23日,一匿名用户在黑猫投诉平台发起集体投诉,质疑乐信期下分期乐存在暴力催收、高利息问题。目前投诉量已超1900件。

如投诉编码17358094011称,由于疫情原因,家里生意不好,需要资金周转,所以下载了分期乐。随后,该消费者在分期乐工作人员的宣传下申请了借款,随后才发现利息并非工作人员说的那样低,而是达到36%......

3月26日,投诉编号17358222134称,分期乐催收人员暴力催收,威胁恐吓,电话骚扰我家人和朋友,严重影响到我家人正常生活和工作......

上述投诉均已经过平台审核。

除了投诉,还有监管点名烦恼。

2021年2月23日,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发布信息显示,因未在隐私政策等公示文本中逐一列明APP所集成第三方SDK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的问题,分期乐被通报。

5月10日,又因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与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等问题,分期乐被国家网信办通报。

玩味的是,梳理黑猫投诉,即使最近一个多月,仍不乏用户投诉被电话骚扰、泄露个人隐私等。试问,保证用户信息安全改进了多少?

4

喜忧背后 一场质量大战

查漏补缺,总是好的。

诚然,欠债还钱无可厚非。但疫情之下、百业承压,能多份理解暂缓,善莫大焉。比如近日,据媒体报道,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等银行明确表示,“确因疫情影响可以延迟。”

而即使不能暂缓,合理合规收息、收费,不在重压之下“割韭菜”总是必须应该的。

根本而言,得用户者,得天下。再牛的消费金融提供商,做的也要一份口碑生意、信任生意。

聚焦业务面,或许也有无奈与急迫。

维信金科营收增速够强,然体量仍显薄弱,远不及陆金所、360数科,甚至不足乐信的三分之一;净利虽实现可喜扭亏,取得上市以来最好成绩,但相比上述竞品仍不在一个体量,自身的盈亏起伏,也让持续性有待观察。

而乐信净利增速强悍,营收增速却最慢,与陆金所、信也、360数科体量差距进一步加大。

2021年,乐信面向信贷的收入为69.56亿元,同比下滑7.6%;直销收入16.61亿元,同比下滑12.6%。好在基于平台的服务收入力臂狂澜,达到25.69亿元,同比增长26.1%,抵消不少不利下滑。

单看第四季,更不算乐观,不但营收21.99亿元,同比下滑27.5%,环比下滑25.93%;净利也只有2.56亿元,同比下滑49.8%,环比下滑55.94%。

净利增速变脸背后,贷款发放量下降、活跃用户减少是一个重要考量。

2021全年,乐信注册用户增加了0.47亿人,达到1.65亿人;贷款发放总额增加370万人,达到2140亿元,整体发展向好。

然第四季,活跃用户量630万人,同比下滑23.8%;新增活跃用户90万人,同比下滑55.6%;贷款发放总额436亿元,同比下滑18.1%。促成贷款436亿元,同比减少18.16%,环比减少21.9%;期末管理贷款余额859亿元,同比增长12.4%,环比减少7.5%。

而同期,360数科和信也科技,促成贷款分别为969亿元和39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4%和81.4%。

全年看,360数科规模依旧领先,促成贷款3571亿元,同比增长44.7%;信也科技实现三位数增长,促成贷款1374亿元,同比增长111.1%;乐信促成贷款2138亿元,同比增长21%。

当然,也有向好信号。

2021年Q4,乐信整体贷款利率降低到25.8%,环比下降1.5个百分点。管理层预计,将在今年6月份前,全部贷款利率压低到24%。

创始人肖文杰表示:2021年标志着我们的核心业务开始进行结构性转型,以应对监管和宏观环境的变化。定价在24%以内的贷款持续增加,全年贷款发放量达到创纪录水平。

从此看,规模之外,乐信更加重视发展质量。这在监管趋严,合规稳优大主题下,利于后续发展、有前瞻深意。

财报电话会上,乐信管理层表示,2022年全年促成交易额预计增长10%。同时公司宣布,基于当前股价已大幅背离实际价值,公司将启动新一轮回购,未来12个月将回购价值5000万美元的乐信ADS。

维信金科,也有可喜质量深耕。

人工智能驱动上,通过提高目标客户识别能力,实现用户基数和贷款撮合量增长。

2021年,维信金科通过引入多维数据来源、深度分析信贷风险绩效,完成信用风险模型迭代和优化,并以宏观经济和客户行为变化为依据,对信贷政策、风险运营实施动态管理,确保资产质量保持健康稳定。

财报显示,2021年维信金科累计注册用户数量增至1.125亿,全年促成贷款407.12亿元,同比增长 32.3%。

在主要的信贷风险指标中,2021年首次付款逾期率约为0.42 %, 为行业低水平。M1-M3以及M3+逾期率亦全年保持较低水平。

可见,乐信、维信金科也在质量为先、发力精细化运营。

不变也不行。

贝索斯曾言:“不要追求终点,而要永远站在起点。”

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随着新型互联网消金加入,消费金融由蓝海逐渐转入红海。机构间存量争夺,导致产品、服务高度同质化。另一厢,粗放型增长导致的种种乱象,也引发监管层持续加码,乐信、维信金科必须加速合规经营回归,建立特色化、差异化壁垒。

目前看,持牌消金公司已超30家,阿里、小米、京东、中国平安均已在消费金融领域深度布局,各自携巨资、流量等协同入场。

可以预见,下一场必然从抢占市场、价格竞争,转为基于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服务质量竞争、高品特色竞争。简言之,还是要念好口碑经、体验经、质量经。

那么,金科、乐信做到多少、又相差多少呢?

本文为首财原创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首条财经

    专业财经新媒体,深度、独立、穿透...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