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金融科技的新周期:存量竞争、下沉市场、贷后处置

零壹财经 2023-11-09 10:23 发文

来源|零壹智库

作者|杨蕙溢

过去几年,中国零售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新零售”正在迅速崛起。今年以来,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愈加重要。在新的宏观经济背景、金融政策环境和技术发展趋势下,作为经济毛细血管的零售金融,正处在快速的调整和革新之中。

金融科技与零售相辅相成,步入“积厚成势”的新阶段。为深度探讨技术大变局之下零售金融的应用和发展趋势,11月2日,由零壹智库主办的“加码金融科技,繁荣零售金融新生态——第五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大会”在苏州隆重召开。

本次大会的圆桌论坛环节聚焦“零售金融科技生态: 共建与选代”主题,由金融科技专家韩圣海担任对话主持人,与中关村科金副总裁邓江,二十六度数科创始人/CEO纪正以及上海特资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刘波三位嘉宾展开对话交流。

韩圣海在开场时指出,ChatGPT以及其他新兴应用的落地,已经为零售金融发展带来赋能和变革动力。随后,他邀请三位嘉宾围绕自身视角下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应用侧重点,贷后管理效能、未来增长点等话题展开讨论。

01

如何看待当前金融科技发展?

邓江表示,金融科技是围绕着金融业务场景、监管要求和经济发展,不断服务于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的工具。金融科技的演变历经数据大集中、开放平台、移动金融,目前已到智慧金融阶段,每次变革均是基于业务需求变化顺势而为。现如今,利差收窄下存量客户经营愈发重要,意味着对银行的精细化管理要求更高,科技驱动业务重构带动零售服务能力提升在即。考虑到金融科技每5-8年为一个迭代周期,我们现在正处于智能化时代下金融科技的“转段”时刻。对于包括科技公司在内的所有的金融行业参与者来说,此刻机遇与挑战并存。

纪正从商业银行视角出发,提出金融科技是为零售业务服务的重要手段,并强调数字化人才建设的必要性。目前利率下行存贷差逐渐缩小,银行零售业务竞争持续白热化,一些数字化转型较快、科技能力较强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已凭借其零售人才储备优势在零售金融发展中大有作为。但绝大部分区域性银行以及部分股份制银行零售数字化转型科技难题待解,人才储备尚难以满足需求,亟待强化相关数字化人才建设。

刘波肯定了金融科技在助力零售金融发展方面的重要贡献,重点就科技支持金融不良资产清收处置进行了阐述。他表示,技术的迭代于整个贷后资产处置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两方面:(1)科技对于提升资产处置效率大有裨益,比如更多利用阿里拍卖、京东拍卖等线上平台,使个贷抵押类资产高效流通,确保银行债权实现;(2)针对纯信用类个人零售类不良资产案件数量多、诉讼执行效率低等问题,以科技为“翼”,可助力金融审判“加速度”。

02

零售金融从增量比拼走向存量竞争,

金融科技应用的侧重点有什么变化?

邓江表示,近年来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获客成本持续攀升,导致整体运营成本增加。伴随息差减少,靠过去粗放式的方式获得业务增长的模式不再可取,考验着各机构的精细化运营能力。强竞争下,金融机构持续下沉客户群体求生。下沉市场策略意味着低价保量,依靠传统的物理网点渠道、客户经理面对面营销等方式触达客户不符合经济效益要求,已有众多商业银行选择与中关村科金合作打造基于AI驱动的自动化运营、自动化营销及远程化服务模式。目前,众多金融机构对AI大模型在智能客服场景的应用,抱有极高的期望。中关村科金推出领域大模型,并全面升级云呼叫中心、智能客服、智能外呼、质检陪练、智能音视频、智能消保等全系产品。其中,智能客服可7×24小时及时回应客户的诉求并给予相应帮助,提升消费者保护水平,降低客户投诉风险。

纪正表示,随着业务线上化迁移,客户获取零售金融产品更加便捷,这类产品更加多元化或者定制化,与增量经营相比,当下存量经营更可取。而存量经营需要着眼于数据和模型,现在数据、模型以及相关的支持人才是非常稀缺、非常昂贵的。存量时期,差异化经营、差异化风控是关键,单独依靠人工去完成所有工作是不可行的。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可能就需要基于AI技术收集行内数据,进行提炼、学习、生成更加适合自身的营销模型和风控模型。将数据模型和AI相结合,是存量经营时代的核心技术能力,也是提升银行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刘波表示,上海特资律师事务所目前的业务大多涉及存量金融资产,金融科技应用逐步深化。未来,大量的金融不良债权可能要综合运用催收、仲裁、调解甚至是司法立案来处理。鉴于法院鼓励溯源治理的调处机制,仅靠批量法诉去立案解决金融纠纷可能会遭遇到较大的障碍,科技可优化资产处置的效率,可能只要一小时就可以完成上百件案子诉状的准备。伴随ChatGPT走热,未来人机交互可能会广泛应用于律所,例如存在需求的客户可以与智能机器人进行咨询,交互到一定节点再进行付费。

03

着眼于贷后管理,金融科技还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邓江表示,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重视风险预警,希望在资产变为“不良”之前建立完备的数据分析体系。比如,利用科技对资产质量进行全生命周期监控,包括对合作渠道、对部分区域性或者行业性不良资产进行实时监控,并且精准绘制客户画像,进而动态调整前期的风险准入门槛,并制定预案,妥善应对不良资产反弹。

另外,鉴于法律层面、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机构如何在贷后工作中保证个人信息安全,不触犯法律法规、不触及消保红线,也需要借助科技的帮助来解决问题。中关村科金一直致力于打造完善的贷后管理体系,为银行提供咨询和科技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纪正指出,贷后管理不能局限于贷后,要前移,也就是在早期快速、精准识别出哪些客户可能存在不良风险或者不良趋势,提前进行干预。目前,这对银行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客户可能在多家金融机构获取授信,金融机构难以及时地拿到客户所有的授信信息,所以对于贷中和贷后环节管理来讲,全面收集客户信贷信息就变得更加重要。并且,若客户所从事行业存在周期性,行业的运行状况也可能对客户的资信状况造成影响。如果金融机构能够利用科技对客户资信状况的变化做出精确判断,就能够有效地去控制和压降风险和贷后运营成本。

刘波认为,可以利用大数据来解决个贷资产的估值,在信息修复、诉讼保权提效、合规催收等方面起到作用。但对于催收这块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有序地去扩张,如何用技术的方式去解决催收的效率问题,这是他们未来重点关注的问题,特资所目前也在探索利用科技赋能提升资产尤其是个贷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率。

04

基于零售金融业务全生命周期的视角,

未来金融科技新的增长点在何处?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邓江提及智慧金融阶段,依靠科技手段建立客户全生命周期旅程管理的必要性。第一,互联网金融做的好的地方,在于其客户画像非常完整,所以金融机构未来应当利用AI以及大数据的能力,真正做到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客户咨询过何种问题,在APP上经常操作何种功能等。

第二,金融机构还应合理、高效的利用数据,为每一个客户群体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

从第三方科技厂商的角度,邓江也谈到,金融机构科研预算持续增加下,科技厂商未来还是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与甲方金融机构共同提升科技服务金融的效能。

纪正表示,科技与金融已实现深度融合发展,懂金融业务的科技公司在未来的业务增长必定前景广阔,业务引领、科技赋能。

刘波强调,应当注重净化金融环境,在加强科技手段运用的同时,个人信息保护是核心考虑。未来的金融服务应该更加场景化,而且在场景里可能会足够细分。考虑到获客和活客都是金融机构不断地通过自己的深度服务去提高黏性的过程,刘波认为,在场景金融的前提下,银行能够用技术赋能不断提高服务客户的能力,获客、活客也能够同时进行。

End.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零壹财经

    数字经济决策服务平台...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