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为什么消费金融平台都想把钱借给你?警惕这几个隐形套路!

商业秀 2024-03-18 14:29 发文

文|商业秀视频组

编|林晓

出品|商业秀

今年的3·15晚会曝光了一个本该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过去的一年时间,经历了的借钱反而被“套路”。

根据《央视财经》报道,据小李介绍,这一切全部源自于一款名为同程金融的App。一年前,家中变故让小李一时间囊中羞涩,但他又不好意思向朋友开口借钱。

有人告诉小李,在网上通过网友接触到同程金融App可以借钱。网上说购买它的礼品卡,就能回收变现,变成现金。

明明是借钱,为何要先买卡、再回收、再变现,才能借到钱?着急中,小李在网上下载了同程金融App,找到了网友提到的礼品卡,这张礼品卡被包含在一个礼包中。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礼包可以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分一期,时间是一个月。只要你申请,就可以先把同程金融App的礼包拿到手,一个月之后再付钱。

借钱之后,小李才觉察到,同程金融App上借钱给他,是层层诱导的。消费者在同程金融App上,先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申请到了一个礼包,然后消费者把礼包中的礼品卡,通过同程金融App上的回收通道再卖给同程金融App,同程金融App会把这笔钱转到消费者的账户,由于消费者是按分期一个月的方式购买礼包,因此,一个月之后,消费者就得把买礼包的钱还给同程金融App。

为什么同程金融App为什么不直接贷款给消费者,非要绕这么大一圈子才让消费者拿到钱?这究竟是礼包产品,还是变相发放金融贷款?

据当事人小李介绍,在同城金融App购买礼包的价格一共是40000多元,通过改头换面的回收变现实际到手只有28000多元。此外,还必须要为礼包强行搭售的其他商品买单,其中一款洁面巾标价145元,厂家实际售价竟然不到30元。

在黑猫投诉平台检索“同程金融”可以发现共有3.7万多条投诉,内容涉及高利息、催收等。

实际上,近年来时有消费者投诉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各种“套路”来诱导你借钱消费。不只是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金融公司通过大数据快速找到你,让你借钱,提前消费。很多互联网大厂都在想方设法让你借钱消费。

比如这次同程金融被曝光的同时,有媒体发现,同程金融关联的一家小额贷公司广州市萤火虫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法定代表人也为叶南星,注册资本6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融资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咨询、财务咨询、小额贷款业务等,该公司同样由广州旅金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穿透股权发现,广州旅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苏州同程旅金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5.14%。而苏州同程旅金科技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为上海携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持有苏州同程旅金科技有限公司15.09%的股份。

回到场景,我们也能看到,毕业找工作,有在线教育公司的合作贷款平台让你借钱培训;租房子有平台或消费金融公司让你贷款、分期付房租;一年一度的天猫“双11”、京东6·18,有花呗(现为“信用购”)、京东白条让你借钱分期买买买。甚至,你在刷抖音、刷朋友圈,都会经常看到各种借贷的视频广告。

虽然消费分期解决了很多人的一时困境,但也有人因为不清楚消费分期产品背后存在的一些套路,以致于掉进了“巨额负债”的陷阱。

提前消费一时爽,还钱时候火葬场。「商业秀」和「一览弘观」多年来持续关注和揭密这个行业的“套路”,我们团队基于消费金融产品和业务调研的基础,通过图文和视频来揭秘那些隐秘的套路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各家消费贷款产品的真实年利率是多少,以及我们在借贷产品面前,应该怎么选择。

-Business Show-1 

超低利率、0门槛等

营销话术误导

这些让你借钱的机构和平台,往往打着“超低利率” “0门槛”的旗号。注意了!这是营销套路的第一步。

在很多的消费金融产品的宣传页面,我们通常会看到这样的营销话术——“超低利率”“0门槛申请”“全民可借”“极速放款”“随借随还”“想还款可提前还款”。

而且它们也并没有说明和充分展示清楚利率到底是日利率、月利率还是年利率。这几乎给用户造成了一种错觉:在这里借钱,又快又好,利率超低。

但是这些宣传内容其实和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存在夸大、误导消费者的情况。比如,有人在投诉平台上晒出了自己的血泪教训,销售人员在办理贷款时说的月成本是0.55%,结果合同上写的是月利率0.98%。

月成本和月利率,明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办理的过程中,业务员却只会一直强调“月成本很低”,而不跟你提“年化利率”。

我们曾对几家商业银行和来自消费金融公司的基层业务人员做过调研。结论是,可以说几乎没有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会非常明确地告知消费者真实的年利率是多少,而更多采用偷换概念或含糊其辞。

即使说,有些消费贷产品的利率值非常固定也很容易计算,但平台往往都是以日利率或者每月还款额等信息进行对外宣传。

而这种宣传营销误导,一直是银保监会明确打击的。而就在2022年2月,头部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招联消费金融公司就因“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被银保监会罚了290万元。

-Business Show-2

名义年化利率和真实年化利率的区别

现在很多消费贷款的展示利率也就是名义年化利率看起来很低,但其实背后真实的年化利率却高到吓人。

曾经,网上流传一张来自界面新闻的图,揭秘了包括花呗(现为“信用购”)、京东白条、小米随星借、百度度小满有钱花、平安普惠、海尔消费金融等热门的消费贷产品的真实年化利率,其中最高的超过了35%,而在我国年化利率超36%的消费贷就会被定性非法放贷。

来源:界面新闻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我们注意到,有很多投诉案例称,自己在还款很多期之后,才发现钱越还越多。于是开始纳闷儿,明明借钱的时候说的年化利率很低,也就3%到5%左右,怎么还钱后这个真实的年化利率就提高了呢?

我们先来搞清楚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名义年化利率,是一年的固定单利率,比如说定期存款年化利率是5%。一般你去贷款,消费分期产品上看到的那个利率,通常就是名义年化利率。而实际年化利率,它可能是计算复利的。

比如说你在1月定存10000块钱,每个月会取出来一次 ,然后再把本金和利息都存进去,到年底,这中间复利一共计算了12次。所以,名义年化利率和实际年化利率,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利滚利”,你可以理解成区别在于,是不是算上个月的累计本金和利息。

而在还款方式上,我们一般采用的是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两种。这两种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利息的差距。而在消费贷产品里一般采用的是等本等息,也就是每月的本金、利息都是相同的,但是实际年化利率远高于你看到的名义年化利率。

一位来自平安普惠的内部人士向我们提供了内部产品的真实年化率计算公式:真实年化率=名义年化率/X,而这个X对应的是不同期限——12期、24期、36期,分别对应的名义年化率是6.5% 、12.5% 和18.5%。而通过这个公式计算得到的真实年化率,往往高于25%。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平安普惠、捷信消费金融、拍拍贷、乐信旗下分期乐等多家平台被用户投诉涉嫌“高利贷”,其真实年化利率过高,其中捷信消费金融的投诉案例已超6万。

来源:黑猫投诉

来源:黑猫投诉

而这些消费金融平台往往对外宣传其超低名义年化利率、甚至超低日利率、月利率,每月还款额很低,主要目的是引流获客,吸引借贷。

-Business Show-3

保险费、服务费等

“隐形”费用

就算有的产品低利率成立,但是大多数借款人在借款之前并不知道有很多消费金融产品的背后,其实还有手续费、服务费、管理层、保险费等诸多费用的坑。

早年,一些金融机构或者消费金融公司在给用户放贷的时候,一般会先从本金里扣除一部分钱,这部分钱被叫做“砍头息”,业内默认这种潜规则,后来监管明令禁止砍头息。现在很多的消费金融产品开始变相玩起了“砍头息”,比如收取保险费、服务费、管理费之类的前期费用。

平安普惠在黑猫投诉上被频繁投诉收取服务费、保险费等费用

很多用户在投诉时说,平台的业务员根本不会提这些隐形费用。一位捷信消费金融的线下业务员告诉我们,尤其是3C数码类的消费分期,利息看起来并不高,但是服务费却高得惊人。

就算用户主动问服务费用,业务员也是各种忽悠,以放款快、审核松、额度高等条件来转移话题,诱导用户。而这部分费用,一般都会出现在借款合同、咨询服务条款里,比如一些条款会说明授权第三方代为扣收。

-Business Show-4

伪造合同签名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我们看到很多用户的投诉直指自己在一些平台贷款时,发现服务担保合同和和服务委托书的签名竟是盗用伪造的。

来源:黑猫投诉

一般签约时,用户只会在借款合同上签名,但是多数人只会在发现自己还款越来越多或者逾期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委托担保合同、服务委托书、个人信用信息查询授权书、付款金额确认书四份合同上也出现一摸一样的签名。

一般而言,平台会将个人信用信息查询授权书默认为代签。但其他三份合同完全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签的。据业内人士和律师称,这些签名涉嫌伪造,需要申请做司法鉴定,同时向法院提供上诉不知情的证据,比如录音录像图片等资料。

-Business Show-5

年轻人的消费分期

要牢记三个「一定」

这几年,在政策利好之下,消费金融行业发展一片欣欣向荣,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增长、企业发展,也为个人生活提供了一些便利。但是一旦养成过度消费,以贷还贷的习惯,近的影响可能面临逾期,一旦逾期,就有可能会被暴力催收。长远影响,最终会承受高额利滚利的后果。

关于暴力催收,在投诉平台上,我们搜索了网络借贷平台存在的暴力催收案例,其中海尔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小米集团天星数科旗下信贷产品小米随星借(原“小米贷款”) 、度小满有钱花被频繁投诉。其中,投诉案例以年轻人居多,甚至有不少在校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新人。

那么,究竟是年轻人偏爱消费分期,还是消费分期偏爱年轻人?

首先,公开数据显示,全国有1.75亿90后,其中只有13.4%的年轻人没有负债,而86.6%的90后都接触过信贷产品。90后确实是敢于花钱,热衷超前消费,是消费分期的主要群体。

其次,我们从消费分期的产品逻辑来看,它们一定是为迎合年轻人的需求而生。你看,那些热血的消费分期广告口号——“不给年轻留白,活成你想要的样子”对年轻的人需求迎合得天衣无缝。当然,这恰恰也符合这届年轻人的一个特质:提前消费,及时满足。

消费分期不是不能借,而是要理性地去借,在决定进行消费分期贷款前,要记住这三个「一定」:

一定要看清楚宣传的利率是多少,最好亲自动手计算真实的年利率。

一定问清楚反复确认分期贷款的各项具体收费,再做决定也不迟。

一定要在电子版的借款合同以外,争取一份纸质版的合同,同时拍照留存。

最后,我们也来做一个小调查,用过分期产品的请在评论下打1,没有用过的请打2,如果正打算用的,请你从头开始,看一下本期内容。

这也是每年3·15期间我们都会做的专题内容,希望能帮到你,不要踩小李的坑。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商业秀

    理解商业,看见价值。聚焦互联网科...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