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为什么搞数字化要知行合一?

慕蓉 2022-09-05 14:48 发文

数字化是这两年最火的词,其实也代表了我们正在理解、实践,正在突破一种混沌状态。我们国家的互联网普及率非常高,但是实际上企业端的信息化水平并不高,这就造成了在搞数字化的时候,信息化基础非常薄弱。

尽管数字化不是信息化,但是信息化是数字化的前提和基础,这里不仅仅是因为技术问题,更多的是人员的理念和能力的问题。

做了很久很久的传统行业+数字化的业务,不管是自己作为执行者同时在做几个项目,还是作为咨询公司在为客户提供数字化相关的咨询,我看到了几种各说各话的争论,那么我也来说说我这个躬身入局者的思考。

一、数字化需要理论和实践同步

数字化本身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并不是装几个软件就可以称之为数字化,是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产生新的盈利模式。所以这也很容易解释,为什么很多资源型企业数字化转型难。

这样的企业本身已经依靠既有的资源和渠道形成了商业模式,增加数字化只会增加团队成员的工作负担。明明可以依靠低买高卖这种模式赚取差价,谁还愿意去赚数字化服务模式的小钱。

但是这种资源型的企业,尤其是老板,能够感觉到未来这种模式有可能被颠覆或者不可延续,所以一般都是老板提出来数字化转型。可是,老板最关心的肯定是现在的业务,很难在数字化转型上贡献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这时候,就出现很严重的问题。因为,做过数字化转型的就知道,这是一把手工程,只要是一把手没主抓,失败概率极大。

通过我自己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和大量的调研、搜集资料,我认为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都需要大量的理论学习、阅读,然后再实践,通过实践再进行意识层面的迭代和总结。

宁向东在观察一个企业的文化时候,主要看三点:一是白板笔是否有水,二是企业的卫生间是否干净,三是看老板秘书的脸是否漂亮。

那么我在观察一个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否成功,也看三点:一是公司的书架的是否有大量的的书籍,这是看学习;二是看白板笔是否有水,这是看交流和讨论的氛围;三是看既有信息化系统是否在使用,这是看数字化的实践基础。

其实说白了就是数字化没有什么成功的先例,尤其是各行各业、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又不同,所以不学习、不阅读、不参加培训,不形成一种数字化思维,百分之百得失败。

这个并不是实践多就可以取代理论学习,因为在数字化方面我们不知道和欠缺的太多,而新知识和技术又更新换代太快。如果我们不大量的学习和阅读,就如一个小学生直接到企业工作一样,既有的知识体系根本没办法支撑实践。

而在实践层面,我觉得数字化更应该关注实践后的复盘和迭代跟踪。因为在搞数字化的时候,试错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如何找到更好的方式,如何少趟坑,是需要工具和方法进行复盘,而且要谨记复盘不是总结大会,是一次次的路径优化的推演。

而迭代跟踪是复盘之后很重要的实践,迭代本身就是要通过复盘,然后要有跟踪机制,了解演化的过程,有错误可以退回一步再优化,这里面是有管理成本的,好的领导者是要平衡这两方面。

二、数字化需要产品和运营双驱

数字化我反复会提到产品和运营双驱。这是因为大多数企业因为缺少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所以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最关注的是产品的建设,但实际上运营才是重头戏。

本身数字化一定是伴随着新的商业模式,那么就意味着必须有运营的问题在里面。而大部分的组织是不了解运营的工作具体有哪些,当然就算后期有所了解,但现有组织架构和人员能力也是不匹配,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大型企业做数字化转型,会单独成立一家公司来做这部分工作,同时也出现了另一种问题,就是一个子公司是没办法撬动整个组织的数字化转型,尤其是运营难搞。

运营涉及到大量的内部运营和外部运营的工作,尤其是在外部运营方面,不仅仅是新的链接的建立,比如线下和线上渠道的打通,运营体系的建立;还有各个平行子公司之间的对接也很复杂。

这里面一方面是大家对数字化的认知有太多不同,另一方面还有很多误解,比如一些利益关系的打破及工作的被取代等等。

在运营工作这部分,千万不要认为这是营销工作,是有很多区别的,也有很多新的岗位产生,比如内容运营、数据运营等等,尤其要用互联网思维来做运营,而不是生产运营,如何通过收集大数据、如何数据互通、如何运用大数据做分析和预测等等,都是需要有运营的团队来操盘。

记住,在中国做数字化,运营比重要大于产品。

三、数字化需要交流和思考同频

交流和思考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很重要,所以我们在接触新领域的时候,最关键的是要先进入到那个圈子。不过我提的数字化的交流,是要各种跨圈层和跨界交流。

我们在移动端的信息获取非常方便,但是我们也发现圈层之间的隔离也非常明显。以前我们谈论热播剧可以谈论到一起,但是现在不行了,因为方便获取,还有个性化的推荐,这也造成了我们总是在看我们喜欢看的,而另外一个世界我们却不了解。

而数字化本身就是一种“跨”的行为,但是到底跨哪,怎么跨就需要多了解不同圈层、不同领域的知识、信息和内容。打个比方,尽管现在很多人都了解爬虫可以爬来很多数据和信息,但是这背后的标签体系和技术是大家都不清楚的,那也意味着数字化到底如何和业务结合,需要打哪些基础工作,都是不清楚的。这也造成了大量的企业花冤枉钱,做了很多不实用的无用功,最后不了了之。

所以数字化太需要交流,这里面有跨圈层的、也有跨界的,不同年龄的更要多交流,尤其是与数字原生这一代。当然交流的前提是你得懂对方说的语言,这就跟前面说的学习和阅读脱离不了关系,只有同频交流才能产生更多有价值的东西,才能引发更深刻的思考。

要了解到数字化大部分不是照搬老经验,而是要激发出来新的东西、新的路径,然后自己团队沉淀、思考,形成符合自己企业的数字化产品和运营。

我经常对我的客户说,我可以告诉他们我的趟坑经验,让他们少进坑。每一个搞数字化的都知道新东西太多,成功经验很少,所以我们都是一边趟坑一边总结经验一边继续前行。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慕蓉

    慕蓉,产业互联网专家,操刀过粮食...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