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被严重错杀了,社保开始抢筹了,业绩持续爆发的低位低估值小盘龙头

新能源正前方 2024-05-06 13:59 发文

这是新能源正前方的第916篇原创文章,点击上方『新能源正前方』可关注并“星标”本号。文章仅记录《新能源正前方》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市场的偏见就跟人的偏见一样,有时候真是无药可救!

 01 捷佳伟创2023年报简析

2023 年公司实现营收 87.33 亿元,同比增长45.43%;实现归母净利润16.34 亿元,同比增长56.04%;扣非净利润15.25亿,同比增长57.03%。其中 Q4 单季度实现营收 23.28 亿元,同比增长33.15%,环比增长0.26%;归母净利润 4.11 亿元,同比增长81.77%,环比下滑12.76%;扣非净利润3.96亿,同比增长89.37%,环比下滑10.45% 。

业绩无论是绝对值和增长幅度都很漂亮,不过净利润比起此前市场的预期其实是偏低的,主要是Q4 计提了2.1亿的资产减值损失,加上验收情况也低于预期。全年存货为 212.82 亿元,其中发出商品占存货 87.42%,而中报这个比例是64.5%,如果剔除掉这两个因素,业绩总体上还是超出市场预期的。

不过设备企业的商业属性比较特殊,不能只看当期业绩,更要看订单的表现情况。存货212.82亿,相比年初增长了211.12%,合同负债也达到了181.11亿,创了历史新高,比年初增长了211.6%,这些都构成了未来两三年业绩的强力支撑。

毛利率达到28.95%,创下了近5年新高,Q4单季度再一次稳住了30%的毛利率,而且提升到了31.85%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更是达到了35.17亿,不仅创了历史新高,甚至比公司过往的历史现金流净额加起来都多。

公司如此亮眼的业绩表现,自然是得益于TOPCon路线这两年逐步成为行业共识带来的设备需求增长。

根据第三方调研机构的数据,2022年底国内TOPCon电池产能约为100GW,但截至2024年3月份,宣布首片电池片下线的TOPCon项目就已经合计 603.6GW!即使考虑到产能爬坡的因素,假设 2024 年之前投产的 TOPCon项目已达到或接近成熟状态,该部分产能合计也将达到560GW左右。

而捷佳伟创作为 PERC 设备龙头,很早就布局了 TOPCon 路线,基于原有技术,公司研发出 PE-Poly 技术路线并实现了隧穿层、Poly 层、原位掺杂层的 “三合一”制备,采用原位掺杂,生产时间仅为传统 LP 路线的五分之一,同时实现了隧穿层、Poly 层、原位掺杂层的“三合一”制备,解决了传统 TOPCon 电池生产过程中绕镀、能耗高、石英件高损耗的固有难点,成为了topcon设备龙头,市占率在50%左右,最大限度地吃到了这一波时代红利。

跟迈为押注HJT不同,捷佳是各种路线都有押注,除了在TOPCon上凭借 PE-poly 设备产品获得领先优势之外。HJT 路线也有不错的进展,公司的板式 PECVD 的射频(RF)微晶 P 高速率高晶化率沉积工艺取得突破,基于双面微晶的 12BB 异质结电池平均效率达到 25.1%,电池良品率稳定在 98%以上,公司的大产能射频板式 PECVD 预计将比市面上主流设备减少 1-2 个微晶 P 腔体。报告期内,中标了全球头部光伏企业量产型 HJT 整线订单,并且公司的常州 HJT 电池中试线上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 25.4%,G12-132 版型异质结组件平均功率达到了 727.69W,量产型双玻组件功率属于行业先进水平,最高功率组件达到 738.98W;组件转换效率分别达到 23.47%和 23.84%。

不过客观看,捷佳在HJT方面的竞争力还是不如迈为,hjt设备龙头还是迈为,市占率遥遥领先,捷佳想要追赶并不容易。

钙钛矿方面,2023 年 9 月公司五合一团簇式钙钛矿叠层真空镀膜装备获得客户FAT 验收通过后顺利出货,10 月份顺利出货大面积钙钛矿薄膜立式量产设备。

研发上,去年投入了4.7亿,同比增长了 63.46%,相比公司自己而言,增长幅度还是比较高的,不过跟迈为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再考虑到公司多技术布线,各条路线能分到的研发投入资源肯定更少,希冀在hjt路线上跑赢迈为也不现实,公司更多还是看topcon的机会。

 02 市场对topcon存在偏见

这其实也是现在市场不愿意给捷佳伟创更高估值的原因,市场对于捷佳还是有偏见,或者说市场对topcon路线还存在偏见,依然认为这就是一个过渡路线,很快会被其他路线所替代,比如hjt或者BC等。

事实上,这种偏见也不是现在才出现,前几年市场对于topcon一直都是这种认知,甚至不仅仅是投资者这么认为,连业界也是如此,各家对于N型的最终路线都吵翻天了,并各自押注。

但实际上我们看到,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业界的质疑慢慢少了,到了去年更是纷纷撇下争议,选择先上topcon产能,结果就是早早押注了topcon的厂商取得了先发优势大赚特赚,捷佳也因此收获了巨量的topcon设备订单。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很多大厂已经选择了先上topcon产能,但行业和市场关于topcon的认知依然存在很大的偏见,都还是认为就是过渡路线,而且过渡期不会很久。

考虑到hjt、bc路线的降本进度,市场对于topcon路线的这种认知很可能还是存在非常大的偏差,更大的可能性是在接下来3到5年里,topcon都依然将是主流路线。

从这个维度讲,捷佳依然有纠偏的机会,只是考虑到设备企业最大的机会在于技术更新换代,在topcon产能已经达到了600GW的情况下,后续的topcon设备订单增长幅度也难免下滑。

只是综合公司当前的业绩和估值,总体还是严重低估的状态!

对了,话说回来,捷佳伟创这家公司在市值管理方面的认知和工作也做得太差了吧,年报这么好,加上市场偏见如此严重,为何不跟着年报同步2024年一季报,继续用业绩打破市场的偏见,这样才有机会反弹呀……

1、所长专属“交流圈子”—《所长会客厅》

2、出版图书《从零开始学价值投资》

3、一键获得各种牛逼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