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大禹智芯3周年:将DPU演变成为新一代云网络底座

A轮财经 2023-06-30 11:39 发布于北京 发文

导语: 

在全球竞争中,芯片的意义,已经从一个单纯的高科技产品本身抽离出,被各方赋予关乎企业存亡、国家战略的艰巨使命; 

在市场竞争中,芯片的价值,是当之无愧的皇冠上的明珠,芯片荒、芯片潮、芯片涨价都可见一斑,每一次变动都关联着产业链上下游的商业效能。 

有公司站在C位,NV、INTEL、高通、ARM等都是炙手可热的巨头;有公司站在S位,ASML、台积电、三星等每一家都影响全球产业格局。 

今天我们要聊的这家企业,站在“T位”,因为懂行的人都觉得它是Tomorrow,继CPU、GPU之后,下一代潜力无限的DPU。 

A轮财经「创业公司周年传记」第04篇。 

主笔/ 大余

文章架构师/ 马佳

出品/ A轮财经 

01.

公司档案&创始人背景

大禹智芯有四位联合创始人。

作为大禹智芯团队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李爽曾任美团云总经理、阿里巴巴集团网络部总监、百度系统技术委员会主席,曾领导开发中国第一代高性能网关,为中国云计算时代奠定硬件基础。 

大禹智芯团队的联合创始人/CTO的蒋晓维,美国北卡州立大学计算机工程博士,在英特尔、阿里巴巴、谷歌工作期间,都曾带领团队完成芯片架构的重要工作内容。 

大禹智芯联合创始人/CPO王昕溥,曾任美团云技术总监,阿里云和蚂蚁金服网络产品研发负责人,百度CDN平台研发负责人、系统部技术委员会成员,在国内几大互联网公司都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国内大型互联网/云基础设施技术有着十分深刻的了解。 

大禹智芯联合创始人/COO高亚滨曾任思科XaaS与云协作业务大中华区总经理、阿里巴巴全球技术战略合作总监,多次获得Top Sales,Services Award等奖项。 

而除了几位创始人,拥有十分强大的学历和工作经验背景以外,其他核心团队成员也均来自于国内外互联网、云计算头部公司及传统网络、芯片头部厂商,毕业于包括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顶尖学府。 

可以说,大禹智芯汇聚了国内最早一批DPU类产品技术研发和市场运营方面的优秀人才,团队成员彼此合作十余年,具备深刻理解技术发展趋势、用户需求和业务场景的综合能力,在DPU领域中真正懂需求、懂技术和懂最佳产品路径。 

这也为后来大禹智芯在DPU业务上的优秀建树,提供了优渥的基础条件。 

02.

三周年大事记:误打误撞的前瞻性 

说起大禹智芯和DPU的结缘,大禹智芯团队自己称其为是一趟“神奇又魔幻”的旅程。 

在大禹智芯团队创立之初,团队一致认为边缘计算会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一大趋势,于是开始研发如何对算力进行充分调度,使其能够兼容更多的功能和技术。 

在这个研发的过程中,团队慢慢发现,在实现这个研发的过程中缺失了很重要的一环——硬件设备。他们开始寻访各种厂商,想找到这样一款硬件设备,去解决软件所无法解决的问题。然而遍寻无果,目前市面上成熟的技术和硬件设备中,还没有发现能够实现这些需求的产品。 

几乎与此同时,DPU这个概念被行业内提出,这让他们眼前一亮。 

创始人团队丰富的大厂工作经验,让他们具备了十分敏锐的嗅觉。他们很快意识到这未来会是一个市场需求量十分巨大的产品,于是他们暂时放下手头上的边缘计算“大计”,转而投身于DPU的研发。 

DPU相关技术概念,起源于国内外公有云头部厂商,可以实现在满足云计算业务要求的基础上,降低基础数据处理任务消耗的算力,从而释放和提高可用算力。如今被公认为继CPU、GPU后云计算的第三引擎。 

这是一次误打误撞的“前瞻”,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打磨,2021年12月,大禹智芯第一代DPU产品——Paratus 1.0正式发布,主打网络及安全功能,精准匹配计算需求。 

大禹智芯也正式以国内DPU的领头羊身份,逐渐步入投资人和产业的视野。 

03.

三周年大事记:KnowHow的归纳 

作为最早涉足的业界先行者之一,大禹智芯认为,DPU的未来发展趋势,能够被简单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即云厂商对DPU支持功能的探索,并逐渐完成在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成功部署; 

第二个阶段即随着DPU在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成功部署,DPU的功能逐渐趋向稳定,外部DPU公司根据自身理解对DPU产品进行定制化设计和探索; 

第三阶段则是DPU将全面通过硬件可编程能力,来适配数据中心底层软件的迭代,DPU将不再局限于大型互联网公司,而将更多由外部的DPU芯片公司来承担,所承载的用户也会向更多并不具备芯片设计能力的企业级用户扩展,同时将从数据中心走向其他更多应用场景,如边缘计算、5G、网络安全等。 

基于这三个阶段的认知,大禹智芯针对部分DPU应用场景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大禹智芯的公司愿景是“以大禹之道释放高速网络的应用潜力,让企业有选择地享受技术红利,助力企业又好又快地搭建领先的IT基础设施”。 

不难看出他们的野心——将DPU演变成为新一代云网络底座,做更广大的市场。 

04.

三周年大事记:从1.0到2.0的打磨迭代 

目前市场对DPU需求,主要从公有云业务而来,未来将向更广泛场景拓展。所以对于目前DPU的主流功能需求,还集中在网络、存储、安全、高性能 IO 以及inline 加速等方面。 

而这,也正好是大禹智芯研发Paratus系列的重点所在。Paratus 1.0和Paratus 1.5是大禹智芯的第一款DPU产品,通过运行在ARM SoC上的Linux操作系统及DPDK、SPDK开发套件,用户可将原先运行在主机侧的功能方便的下沉到DPU上运行,实现主机侧算力资源的释放。 

基于相同的DPU开发运行环境,大禹智芯提供了虚拟化网络组件,存储客户端组件以及与开源云管平台Openstack和Kubernetes集成所必要的相关组件。用户可以通过Paratus1.0构建高性能的裸金属云、虚拟机云及容器云等服务。Paratus 1.0可广泛应用于公有云,边缘云,企事业内部私有云及其他复杂网络流量处理等场景。 

Paratus 2.0是大禹智芯在1.0序列产品基础上,通过增加FPGA组件而打造的全新DPU产品。采用ARM SoC + FPGA的硬件架构,在保持了与第一款DPU产品相同的软件开发运行环境的同时,提供了基于FPGA的网络数据处理通路,大幅提升了网络流量处理能力。 

在此基础上,Paratus 2.0还具有一些独特的功能:大禹智芯自研高性能网络协议HPRT™的实现可充分释放RDMA应用的潜力;无感知端到端网络数据加密功能可最大化保证数据网络传输可靠性,其功能及性能均为业界领先水平;网络上层应用行为分析功能可为网络入侵行为判断提供实时可靠的数据支撑。 

技术研发是硬实力,也是第一道壁垒。 

05.

三周年大事记:洞察疑难杂症,提供解决方案 

有了技术和硬件,大禹智芯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在大禹智芯研发出的DPU硬件基础之上,开始探讨适应当前企业需求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 

例如,以大禹智芯DPU为底座打造的云化裸金属解决方案,结合大禹智芯自研云管平台,面向有数字化转型需求的广泛用户,可加速企业自有IT系统上云进程,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先进的基础设施层服务支撑,让企业用户简单快捷地享受DPU技术红利,更高效灵活搭建满足自身业务需求的云平台。 

大禹智芯不仅将云化裸金属作为一种可交付的产品形态提供给客户,同时将云化裸金属作为基座,在其之上构建虚拟机云和容器云。可以实现虚拟机所需的虚拟网络及存储实现全卸载,实现虚拟机镜像及数据使用远端存储,无需依赖本地存储。完全释放宿主机计算资源,大幅提高虚拟机部署密度,与用户云管平台结合可实现完全自动化部署和管控。 

容器POD内与POD间的虚拟网络流量均由大禹智芯DPU处理,所有容器POD间的网络访问策略也全部由DPU来承载,充分释放主机侧CPU资源,大幅提高单宿主机容器部署密度以及容器集群的容器/POD数量。容器镜像及持久化存储均使用远端存储,无需本地存储。 

对于云服务中的流量编排问题,大禹智芯也给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在云安全场景中,安全原子能力以虚拟机或容器形式存在,订阅安全服务的流量在各原子能力间需要实现服务链功能。大禹智芯DPU可实现原子能力间的流量编排,在保证功能和性能的前提下大幅降低CPU计算资源的损耗,使原子能力部署密度提升。 

理念再先进,都不要自嗨,以创造客户价值为第一位。 

06.

战略复盘:不做教育市场的人 

对于产品和市场的关系,大禹智芯想的非常清楚,那就是去洞察市场需求,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而不是教育市场,研发产品让市场适配。 

他们认为,DPU虽然是一个新鲜的技术,目前他们正在做的也是自研芯片。但他们不对市场对DPU的应用作出主动定义,不对芯片的应用做预设。 

大禹智芯创始人表示,“我们不想去做教育市场的东西,不应该市场来适配我们,而应该是我们去适应市场。” 

凭借着团队汇聚了最早一批DPU类产品技术研发和市场运营方面的优秀人才,以及整个核心团队之前丰富的大厂工作经验,大禹智芯在研发过程中,先找准市场需求,再去匹配需求,作出符合市场期待的产品。 

发展的前提是公司活着,活着的前提是适配市场。 

07.

组织复盘:四位联创,各司其职

大禹智芯的成功,还得益于一群聪明人的互相协作。 

大禹智芯团队具有完整拥有十年以上云计算平台设计、研发和运营的经验,具有扎实的软硬件及芯片等技术功底及丰富的行业经验,对于云计算平台的使用场景及基础设施的搭建,特别在DPU使用方面有着清晰的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企业管理分工上,大禹智芯的选择是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创始人李爽领导大禹智芯总体的洞察和规划,制定研发的方向和公司整体的发展战略。 

高亚滨凭借之前丰富的销售管理经验和客源,主要负责市场的拓展。另外由于她曾经有产品市场及成本分析的经验,所以能够比较透彻地知道所有产品的使用场景和企业的需求,在一些产品的定义和研发上,可以更好的去帮助定义场景和产品。 

蒋晓维和王昕溥则专攻技术,负责芯片序列及软件序列的研发和设计。 

大家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从研发、生产、营销、市场、策略多方面出手,让大禹智芯的内部效率,相对高于同行的创业团队。 

组织效率的累积叠加,才是持续跑赢大盘的基础。 

08.

未来展望:DPU行业的上限在哪? 

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越来越庞大的数据流,整个云计算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架构,正从以CPU为中心向以DPU为中心逐步演进,这个演进过程将不断提升数据中心的整体处理效率,看起来无限辉煌的DPU行业前景,却并没有冲昏大禹智芯团队的头脑。 

大禹智芯蒋晓维博士这样认为,“目前,国内DPU仍处于发展早期阶段。对于国内DPU企业来说,眼下最重要的事还是要先把实际产品做出来,并在应用场景中进行检验,在落地过程中不断加长补短。场景拓展、生态开放等问题会在这个过程中,逐一找到答案。” 

但大禹智芯对于DPU的未来期待,仍然抱着可观的乐观态度,如果说当前ChatGPT、AI等引领了算法、算力驱动下的应用技术创新,那么DPU则是创造算力、优化算力的底层技术创新。底层技术创新不可或缺,DPU未来,将迎来更大的发展舞台。 

在大模型或广义的AI训练场景下,CPU GPU DPU三方各司其职,紧密配合的关系会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服务网络中,DPU作为IaaS底座,将CPU及GPU的算力以不同云服务形式提供出来;在计算网络中,DPU为GPU之间采用RDMA方式进行的数据交互提供网络支撑和性能保障。通过引入DPU,可使CPU与GPU全身心承担不同的计算任务,提高算力利用率。 

09.

A轮财经点评:二十年一个大周期 

lINTEL创办于1968年; 

lAMD创办于1969年; 

lARM创办于1978年;

 lQualcomm创办于1985年;

 l台积电创办于1987年;

 lNVIDIAI创办于1993年;

 …… 

芯片这个产业,都是以二十年为一个周期单位的,我们没办法用成败来定义一家刚刚三年的DPU公司,我们也没办法准确预测未来三年它的发展。 

唯三确定的是:先活下来,拥有技术硬实力,接受市场的检验。 

大禹智芯三周年,如同士别三日。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A轮财经

    以年为单位,陪伴创业者。...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