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不越俎代庖,青云QingCloud以生态之力构筑“数字世界”

IT创事记 2019-11-07 08:25 发文

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大家都在越来越多的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改造企业的IT架构,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更好的辅助决策和提升客户满意度,以此来应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但与此同时,一个个残酷的事实也摆在我们面前:工业巨头通用电气的业务部门GE Digital所做的数字化转变最终以失败告终;而玩具公司乐高也曾宣布放弃了数字设计师的计划;奢侈品牌巴宝莉打出的口号是“要成为全球最佳的数字奢侈品牌”,但是业绩没有任何显著起色;福特公司重金投入的数字化转型,导致公司成本大幅增加,股价表现也因此受到了拖累。

像这样遭遇数字化转型困境的公司还有很多,那么,企业究竟如何避免数字化转型失败呢,在此前结束的青云QingCloud CIC全国巡展深圳站上,我们似乎找到了一些破解之道。

此次,青云QingCloud不仅全新升级了QingCloud云平台与青立方Qing3®超融合系统,还重磅发布了《企业核心业务数据库云化转型解决方案》白皮书,来帮助企业面对数据规模的爆炸式增长和数据应用模式的不断丰富,以及基于传统集中式IT架构的数据库系统所面临各种瓶颈。

在青云QingCloud看来,企业核心数据库云化转型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而计算与存储分离的架构——“基于分布式存储的Oracle解决方案”将成为企业核心业务和数据库云化转型升级的理想路径。



数字化转型2.0阶段,传统行业成为主角

“当前,数字化转型1.0阶段基本结束,正在进入到数字化转型2.0阶段”。青云QingCloud市场副总裁刘靓认为,在数字化转型2.0阶段,传统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将会是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借鉴虚拟经济的思路和经验,可以让更多新技术落地在传统产业,从而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这与研究机构IDC的观点不谋而合,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到2.0时代,正在渗透到所有行业。预计到2022年,全球GDP的60%以上将是数字化,每个行业的增长都是由数字化增强的产品、运营和关系驱动,中国GDP的65%将与数据有关。截至2018年,50%以上的中国大企业都将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公司的战略核心。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无疑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依托第三平台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支持企业业务的增长和创新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而青云QingCloud正在致力于将这些新技术推动百行千业的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不仅懂IT,更懂企业,赋予企业更多自由

数字化转型1.0阶段,企业新业务上云,形成新的业务核心,数字化转型2.0阶段,企业目标变为核心业务上云,形成又一个云上业务核心。基于此,企业面临着两大核心任务,第一,核心业务上云;第二,“双核心”的融合。要想实现这两大任务,企业首先就要拥有一套统一的、坚实的云基础设施。

在今年的CIC(Cloud Insight Conference)云计算峰会上,青云QingCloud推出了“全维云平台”,包括全栈(从计算、存储、网络的IaaS层到PaaS层以及到应用层)、全态(通过统一的架构实现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以及托管云等各类云模式)、全域(通过云、网、边、端实现全域智能与无缝连接)三个维度的平台能力。

可以想象,企业所有的业务系统都将构建在全维云平台之上,企业不仅可以实现业务负载的自由安置和任意迁移,还可以实现数据的流动和集中,从而能够更加快捷的应用交付和迭代,同时汇聚更全面的数据,并释放出这些数据的价值。

青云QingCloud希望,在未来的数字世界中,无论企业在什么行业,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哪一个阶段,对于云计算有着怎样的需求,通过“全维云平台”都能够满足企业当前乃至未来的发展需求。

青云QingCloud CEO黄允松认为,“对于基础设施提供商来说,针对客户差异性的IT架构,需要提供可分可合的方案,强调人不被技术束缚,强调开放,这是青云QingCloud 7年来的Slogan‘云之基石,自由计算’的含义。”而这句Slogan也早已注入了青云QingCloud的基因中,并已经付诸实践。

之所以能够成为拥有业内最齐全的产品线、能力最多的厂商之一,青云QingCloud深知作为服务企业的厂商,不仅要懂IT,更要懂企业。刘靓谈到,“我们更懂企业IT,不仅仅因为创始人的背景,青云QingCloud的研发和商业团队对企业里的数据中心、开发、运维、系统架构以及测试等职能、流程和需求都了如指掌,有着非常深刻的企业IT基因。”青云QingCloud成立至今已有七年,其对于IT的理解、对于传统企业需求的认知拥有深刻的理解,这也是能够在巨头如林的云计算市场中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构建全景数字生态

企业要想实现数字化转型2.0阶段的两大核心任务,除了要具备一套云模式的IT基础设施外,还需要有一套全新的生态系统来支撑。生态系统一词,最早是1996年由美国经济学家穆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的,意即与自然界一样,商业界也具有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每家企业都有可能构成商业生态系统当中的一环,其命运不仅受自身因素的影响,也受所在生态系统的制约。

青云QingCloud深知整个生态的游戏规则,平台要做到有“边界”,做到不越俎代庖,有所为有所不为。刘靓认为,在传统行业,这些企业都拥有着多年来大量的专业性积累,互联网和科技企业并不能真正颠覆传统行业,代替他们实现数字化转型。因此,对于传统行业一定要保持一颗尊重和敬畏之心。其次,青云QingCloud把自身的角色定义为“陪伴者”、“赋能者”,而不是“代替者”。

未来的“数字世界”一定是由企业、平台厂商和专业厂商三者共同实现的,缺一不可。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包揽所有工作,再大的平台也做不了百行千业的应用,也不能代替企业自身实现数字化的进程。

因此,企业自身、服务商平台和专业厂商(例如ISV、SI等)三者的合作更加重要。只有平台和专业厂商能力的互补和深度的整合才能给企业提供更加完整、更加场景化的解决方案。

青云QingCloud作为平台,一直以来都在恪守“边界”,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理念,只做通用的平台层的工作,任何场景化、行业化属性的工作则交由专业的合作伙伴来做。

在生态的构建中,青云QingCloud更希望联合更多的专业合作伙伴,成为合作伙伴的“千斤顶”、“大后方”和“百宝箱”,把青云QingCloud的能力更好地赋予合作伙伴,最终和企业一起打造全景的数字生态。基于此,青云QingCloud推出了一系列面向合作伙伴的支持,从方案构建、营销支持、销售推动、服务支持四大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撑。

据介绍,青云QingCloud与合作伙伴、企业的合作是非常灵活的,尤其不少都是从使用青云QingCloud开始的。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物联网技术的初创公司,升哲科技为客户提供智慧消防、智慧安防相关的产品和服务。这家公司所有的系统都依托于青云QingCloud的公有云之上,升哲科技不仅是青云QingCloud的客户,同时更是合作伙伴。面向最终用户和企业,双方将共同提供具备云能力的物联网场景化解决方案。

通常,大厂商在挑选合作伙伴时往往是自上而下,寻找行业中最顶尖的ISV一网打尽,非收购即战略合作,而后才能进行真正的合作。而青云QingCloud的生态拓展模式则是从具体的项目起步,通过双方在项目当中积累的合作经验,互相信赖。尤其是在应用开发层面,ISV的应用已经完全与青云QingCloud云平台的接口实现对接,这种合作模式会更加务实,也会非常持续并且稳定。

“通过多年来对于传统企业的深刻认知和项目经验,青云QingCloud整个研发战略、技术发展方向都是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和规律是一致的”。刘靓谈到,通过统一的架构实现全维云平台的构建,通过高度解耦与混合云,充分赋予企业自由。借助这种新型生态的打造,青云QingCloud希望能够与合作伙伴一同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数字化转型方案。


未来的“数字世界”,将由你我共同开启

为了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先进经验和对生态的独特理解带到每一个地方,青云QingCloud正式启动CIC 2019全国巡展,目前已经在成都、西安、沈阳、深圳、太原等地落下帷幕,为技术爱好者、运维工程师、架构师,乃至企业IT管理者,以及代理商、ISV、SI带来了满满的干货。

在巡展中,青云QingCloud深度剖析了能源、制造、医疗、连锁等行业的最佳实践,以及混合云、核心业务云化、智能组网、DevOps与微服务、数字化办公等一系列场景化解决方案,并全面展示了物联网与边缘计算、容器、超融合、分布式数据库等前沿技术与产品能力。

接下来,青云QingCloud的CIC 2019全国巡展还将在石家庄、苏州、上海、武汉、杭州陆续召开,邀请资深专家共同探讨各行业如何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数字化创新,以及区域内传统企业CIO大咖分享自身数字化转型的实战经验,相信一定不会令你失望的。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IT创事记

    创见科技未来,为读者提供科技企业...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