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转舵云服务业务,萤石网络究竟意欲何为?

翟菜花 2023-04-10 16:58 发布于河南 发文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迭代,物联网云服务已成为数字时代最重要的交互媒介。

近日,chatGPT更新到了第四代,更是将科技创新意识推至高潮。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为核心的云服务正成为各大科创企业不断锚定的新增长点,推动自身业务快速发展。

这也是2023年开年以来,云服务概念股在chatGPT这一波热潮中强势跟涨的逻辑。据不完全统计,在A股中涉及云服务概念的股票超过50支,其中有一家公司在去年12月完成创业板上市,上市之后股价一路下行,而后2023年开年之初又趁着chatGPT的东风步步向上。

这家公司,就是萤石网络(688475.SH)。

就在上月28日,萤石网络举办了“2023 ECDC萤石云开发者大会”,面向客户推出了萤石开放平台、萤石ERTC服务、萤石物联专有云三项服务于主业务板块的布局。

其实,这也透露出一个信号:萤石网络开始从高度依赖单一智能家居摄像机业务,逐渐向市场前景更为广阔的云服务业务而转变。

但我们发现,在强手如林的云服务赛道,萤石网络的发展却暗含不少隐忧,仍有不少难题待解答。

一、向云服务业务转舵,但力度还远远不够

作为海康威视所属子公司,萤石网络当初拆分上市之时就备受市场关注。其在供应链体系、营收来源上都非常依赖海康威视。比如,萤石网络此前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海康威视及其关联方连续三年是萤石网络的第一大客户,发生销售额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9.1%、17.03%及12.44%。而在关联采购方面,2019年萤石网络向海康威视及其下属企业采购材料及商品金额占当期采购物料总额比例甚至高达99.57%。

也正是有了海康威视输血,萤石网络一直就高度依赖智能家居摄像机业务。2019-2021年期间,萤石网络占比超八成的智能家居产品中,摄像机主业营收最高且占比逐年攀升,销售收入分别为14.76亿元、20.19亿元和29.39亿元,占主业营收的比例分别高达62.71%、65.81%和69.99%;毛利率整体也较高,分别为27.16%、29.01%和30.77%。

然而,智能家居摄像机近些年市场也极度内卷,各品牌竞争愈演愈烈,以价格战抢占市场的战略打法也时有发生。在此背景下,即便是主打高端的萤石网络,过去三年的智能家居摄像机整体价格也被迫一降再将,从2019年的172.39元降到2022年H1的153.21元。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萤石网络也在不断尝试切换赛道,开始向毛利率一直维持在75%高位的云平台服务业务发力。比如,在To B端云服务方面,萤石云采取了“物联设备+云一体化”的设计,B端企业用户可通过物联网、音视频和AI等信息技术,实现业务的实时性管控,全面掌握整体业务细节和进程。不仅如此,萤石云还提供了开放的物联设备管理平台,一共开放60多项能力,涉及了接入、直播、通话、存储、AI和信令6个类别,为多家行业领先的物联设备制造商提供设备接入能力。

而从结果来看,该项业务的营收贡献占比虽从2019年的11.05%提升至2022年H1的14.96%,但仍然与智能家居摄像机业务营收相差甚远,这也意味着萤石网络要想进一步框实云平台服务核心地位,还需要下足功夫。

此外,目前的市场格局是,众多云服务综合解决方案品牌商均不具备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容量庞大,市场整体处于分散割据的充分竞争状态,单家企业市场占有率不高。

对于萤石网络来说,有利的一面是市场尚可有所作为,不利的一面则说明了越来越激烈的厮杀也即将到来。

二、技术创新才是核心竞争力

在整个物联网云服务和音视频云服务行业,上游主要为硬件设备供应商和通用软件供应商,下游为政府、企业等需要实现云服务管理业务的单位。

自2006年诞生云服务概念,从早期概念探索期的应用打造,到普及期的技术驱动,再到统筹推进期的数据驱动,上游行业得到了充分竞争,不管是硬件产品,还是数据应用都迎来了成熟期。

于是上游行业又进一步分化:

如阿里云、华为、中兴等大型云服务企业,以自研产品构建核心竞争力,形成宽大的护城河。

而那些中小型云服务企业,则选择外购技术后再拼装成解决方案,向下游交付产品。

从萤石网络之前披露的招股书数据来看,萤石网络历年来云服务需要采购的带宽等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资源,均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腾讯云和阿里云来购买,采购金额已从2019年的5898.30万元猛增至2022年H1的7514.44万元。

这组数据可以侧面反映出萤石网络云服务业务的主要模式为向上游头部供应商采购核心数据和技术服务,通过自主研发解决方案,再销售给下游客户。

另外萤石网络的专利数量也从侧面反映其核心技术的竞争力偏弱。

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 ,萤石网络在云平台构建技术、视音频AI算法技术、产品智能化技术等领域拥有74项授权发明专利及74项软件著作权,这一数据相比同行业其他公司偏少。

据悉,云服务近6年内相关专利数量在快速增长,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2021年中国云服务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从最初的4233项激增至5914项。以同赛道的用友软件为例,其拥有发明专利超过400个,两者几乎不在一个等级。也就是说,相比于行业整体水平和行业内的其他企业,萤石网络的专利数量显然是偏低的。

而且重要技术外购+自研解决方案的模式,从短期来看能带来相对稳定的毛利率,但长期看来,是不利于萤石网络建立核心竞争力的。

以萤石网络2021年推出的主要面向儿童陪伴、老人看护、宠物陪护等场景研发而出的云端算法为例,该款云服务可以根据应用场景自主选择AI算法来进行人脸识别、宠物行为识别、跌倒动作识别、烟火识别等。

但当将算法直接嵌入芯片,自动实现本地识别技术推出市场后,萤石网络的云端算法就不具有优势了。换言之,就是当AI云技术直接嵌入到芯片中做成标准化交付给品牌商,越来越多的智能化产品使用该款技术时,就对萤石网络此前推出的云端算法造成很大的打击。

这其实也反映出,单点散发式地解决方案往往是云服务赛道中小企业的主流方式,而如果想要为客户量身定做,是必须要以核心技术为支撑,以形成标准+定制的组合解决方案才能框实护城河。

三、结语

无论是物联网云服务,还是音视频云服务,两者都是一个复杂且对大数据积累、技术算法有着严苛考验的有机综合体。

业界普遍认为,我国云服务发展经历了概念遐想、技术探索和高质量发展等演进阶段,当前已经进入以数据和技术驱动为核心的新型发展阶段。

正如此次萤石网络举办的开发者大会对外界传递的讯息,未来物联网云平台因其物联和视觉的能力可以做为数字化建设的数智底座而大有可为。

但要想真正实现并不是空中楼阁,根基都在数据和技术上。只有全面收集和汇总数据来做技术创新,才能生成决策模型以及通过模型打通各项壁垒,最终实现目标。

换句话说,数据是根基,技术是脉络,只有两手并抓才能实现长足发展。

那么,萤石网络要怎么适应新的市场变化呢?又有哪些更详尽的规划?我们还需拭目以待。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翟菜花

    翟菜花的个人专栏:专栏作家,天使...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