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2024年第25次审议会议召开,审议情况公告如下: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这家不折不扣的储能系统集成商上市之路在历经轮次问询后,终于迎来了成功。
01
打铁还需自身硬
根据根据 CNESA 统计,海博思创在 2023 年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出货量排行榜中位列第二名,在此前两个年度连续排名首位。
此前,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月召开座谈会,强调资本市场健康之间关系亿万投资者利益,将严格监管以确保市场公开、公平、公正。证监会将聚焦IPO准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直到现在,这8个月的时间里,上市企业就比较稀少,而新能源企业更是屈指可数。
在这种“环境”下,海博思创凭借自身的成绩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2021年-2023年,海博思创营业收入分别为83,786.40万元、262,583.94万元和698,190.98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88.67%;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529.47万元、18,208.95万元和57,795.34万元,过去三年净利润水平实现了数倍增长。
同时,海博思创在2021年至2023年的研发投入逐年增加,分别为5,593.78万元、9,410.02万元和17,856.62万元,研发人员占比超过30%。
海博思创重点参与了《全寿命周期主被动安全技术协同的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及应用》《云边协同大数据驱动的电池储能系统故障精准诊断及预警技术》等多个“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在科技创新上的持续投入,将助力其在行业中的技术领先地位。
而且,海博思创也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02
吃螃蟹的人
尽管此前经历了多番关于负债率高,核心产品毛利率持续下滑等问题的问询,但是海博思创的过会成功,让业界备受鼓舞。
海博思创作为行业先行者,是国内领先的电化学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提供商,专注于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
随着大容量与长时储能需求的增加,储能项目规模由MWh级向GWh级跃升。电力市场化改革促进了储能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如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充储一体化等,要求储能系统更加灵活经济,投资运营收益持续提升。
基于这一背景,企业与AI、大数据分析的技术的融合等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必须路径。海博思创将AI与储能深度融合绑定,形成“硬件+软件+AI大模型”的储能3.0新格局。并且率先布局储能系统的全生命周期数智化赋能,是首批将AI与大数据应用于储能领域的厂商。
通过海量数据积累、深度算法研发及真实场景验证,海博思创全面提升了储能系统的运行效率与维护效果,为储能电站的投资与运营创造了最大价值。
03
波澜起伏的上市
此次的上市并不是海博思创的第一次申请。早在2023年6月,海博思创就曾向上交所递交了申请科创板上市的招股书(申报稿),此后经历了两轮问询。审核问询过程中,上交所尤其对海博思创核心产品毛利率持续下滑、负债率高等问题进行重点询问。
2020年到2022年,海博思创的营业收入爆发式增长,从最初的3.70亿元,到2021年的8.38亿元,2022年已达26.26亿元。其中,来自储能系统业务的收入分别为 2.41亿元、6.53亿元和24.56亿元,占比越来越高。
截止2023年底,海博思创的营收进一步提高,达到了69.82亿元之多,其中的69.27亿元都是由储能系统业务贡献而来。
但是,海博思创的高速增长的营收背后,储能系统的毛利率却不尽人意。
2021 年、 2022 年及2023年,海博思创储能系统的毛利率分别为24.80%、23.05%和20.02%,不仅呈现持续下滑趋势,更是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均值22.34%、22.43%、25.75%变动趋势相反,2023年甚至产生了5个百分点的差距。
以此同时,海博思创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47.55%、74.58%和74.12%,后两年明显突破了资产负债率70%的警戒红线。
此外,海博思创及其子公司还背负着三庄诉讼案:中裕酒店案、门源鑫通合同纠纷案、襄阳明途案。并且三桩诉讼中两件都与产品质量有关,海博思创也被交易所质疑“公司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行业标准。“
海博思创,和今年首个上市的艾罗能源虽历尽波折,但为业界带来鼓舞。这也标志着资本市场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