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史上最严:网信办10大重拳严控算法“走歪”

紫金山科技 2021-08-30 09:14 发文

周五这一天,很多人都对在微博热搜做着“截屏”的动作。

多位明星被严控,饭圈被整治、打榜被严禁、热搜被禁止利用算法控制……网信办史无前例的大动作,似乎总在提示网友:

“呀这条上热搜了,赶紧截图去八卦和讨论,过一会没准就没了。”

哪怕是热搜禁止被控制(人为操控)这条,也在网友的担心里。

网信办的一系列措施,不少人拍手叫好。

而某浪估计高兴不起来,种种措施下,(岂不是少了很多**收入的来源)。

那么广被诟病的其他平台和APP呢?

来看看本周的一周之最~

本周最“疑”996被指违法,打工人却高兴不起来?

这一周最令职场人、打工人关注的一条消息莫过于“996被指违法”。

8月26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开发布了10个《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第二批)》。其中一个案例显示,张某入职某快递公司,试用期为3个月,试用期月工资为8000元。公司工作时间为早9时至晚9时,每周工作6天。2个月后,张某以工作时间严重超过法律规定上限为由拒绝超时加班安排,被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张某申请仲裁后,获赔8000元。

对此,两部门明确:“996”严重违反法律关于延长工作时间上限的规定,相关公司规章制度应认定为无效。

有评论说,该公司傻到居然把这样的条款明文写在了合同里。

但更多的网友承认,即便合同和规章对于996没有明文规定,也会利用薪酬设计、KPI等把延时加班做得即隐蔽又让员工难以反抗。

“现实中的过度加班行为往往不会被反映在劳动合同上,更多的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奇葩说》第六季里有一期的辩题就是“感兴趣的工作总是996,我该不该886(说再见)”,当时很多人认为这个辩题没有太多可讨论的空间,毕竟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被迫接受996了。

此前,知乎上也发起了过对于996该不该辞职的投票,有47%的人可以接受感兴趣的工作996,他们觉得只要酬劳合理,辛苦不是问题。在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眼里,996不算问题,加班不给工资或者工资不高才是难题;又或者,公司不提倡996但总是把工作安排得非得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来完成。

前不久腾讯某部门宣布改善「大小周」工作制,推行双休。随后也提出,一些业务领导将周会安排在周一一大早,并要求汇总上周的业务数据进行汇报。

(不会有人明确发邮件表示“请周末加个班整理出来”。)

而且很多公司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八小时工作制,但在员工走流程申请加班的过程中会设置诸多阻碍。例如申请加班须提供相关工作安排的证据,填一份表格说明加班时间的工作安排、交付的成果、占用的时间,并需要说明这一时间为什么是合理的,还要主管领导确认,抄送相关部门、相关领导等,让不少人知难而退只能“自愿”加班来完成当周的KPI。

8月26日最高法和人社局的996违法案例公布,不知将在多大程度上让各行各业真正重视起劳动法和员工的正当权益。

从大面上说,互联网取消996是共同富裕趋势下全国一盘棋的整体考量,是商业本质的回归,也是为了减少舆论压力。

而从具体工作上来说,996也在蚕食着人们的创新力、创造力。现在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其他打工人所在的行业,很多都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人口红利逐渐收紧,当下互联网企业单纯增加工作时间或者增加人手,已经再难以向以往一样轻易获取市场或者流量,而用户的体验以及创新则是企业存活下去的法宝,却不是996所能带来的。

so,已经被996内卷的职场人们,能否在早9到晚9的时间里,一边完成工作一边掌握本事和向榜样学习,最终,给自己赢得对于996说no还是说yes的一份选择权利。

本周最“转”

蔚来事故未平,奔驰又高调推广自动驾驶?

半月内蔚来车型连出两起车祸,特斯拉早前的事故被“翻旧账”,近日特斯拉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又遭受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调查……眼瞅着自动驾驶概念要凉,而事实上,这一连串的“事故”似乎并未影响车企在自动驾驶上的“故事”延展。

早在2016年美国消费电子展上,就开始有不少自动驾驶公司争相宣布自己在2020 年可以实现L4 甚至 L5 级别的自动驾驶。

两年后Uber因为安全员疏忽导致测试车辆发生致命事故,收到一张巨额罚单,才使一度被热炒的自动驾驶概念慢慢回温。

但在近两年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广告中,车企也往往爱用L2、L4等看似高级又模棱两可的技术术语,来代替其自动辅助驾驶字样的宣传。

这也导致一些车主,一开始非常不相信,但上手后又特别容易相信——因为从软件上,这些新颖的性能都被做得太好了,非常符合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体验。而真正保障开车人士安全的隐形硬件能力,只有真车上路规避障碍时,才能发现还远没有人们预想的那么智能。

相对于新能源,传统车企一直对L2等能力的宣传更为低调。甚至不少车企自己也认为,过度提及自动两字,本身就是对安全增加了隐患。

而近日,奔驰突然高调宣布,计划于今年晚些时间为S系列车型配备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系统,据称是用于高速公路上拥堵情况下走走停停场景的,甚至该功能启用时,“可以承担驾驶车辆的全部责任,使驾驶员无需将注意力集中在遵守交规行驶上”。

同时又提及,如果车速超过一定数值,会重新提醒驾驶员尽快集中注意力,并恢复对车辆的控制。

(拥堵时,汽车自己开,车主请随意;不拥堵时,车主你得立马清醒过来自己开,是不是这意思?)

以至于,哪怕如今驾照考试比以往严格多了,但没有自动辅助驾驶的新车,似乎已经不好意思上台了?

自动驾驶的辅助能力,已经让投资者看到了希望,让传统车企找到了新卖点,所以不管是频出事故,还是演绎故事,“自动”两个字仍然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新老车企在市场推广上的主要宣传。

但作为消费者,我们不能不清楚一点的是,真正能大规模应用、能让人完全放开手脚的无人驾驶在目前这个阶段绝不是一个值得的尝试。

只有当技术、网络、车路协同能力、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等都全面构筑起一个真正为自动驾驶服务的商业环境时,才是“自动”两个字真正有意义的时候。

如今,还是好好开车。毕竟方向能力已经被导航软件“夺”走了,驾驶能力不能再疲软了。

本周最“严”

史上最严:网信办严控算法被用于“歪门邪道”

这一周,网信办连出重拳整治“饭圈”乱象和严控算法技术用于热搜,并发布了取消艺人榜单,规范粉丝群体账号,严禁呈现互撕信息,清理违规群组版块,不得诱导粉丝消费,降低签到、点赞、评论等指标权重,增加作品导向及专业性评价等指标权重等10条措施。

更值得一提的是,网信办还就《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用户模型和用户标签管理,完善记入用户模型的兴趣点规则,不得将违法和不良信息关键词记入用户兴趣点或者作为用户标签并据以推送信息内容,不得设置歧视性或者偏见性用户标签。

以及: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不得利用算法虚假注册账号、非法交易账号、操纵用户账号,或者虚假点赞、评论、转发、网页导航等,实施流量造假、流量劫持;不得利用算法屏蔽信息、过度推荐、操纵榜单或者检索结果排序、控制热搜或者精选等干预信息呈现,实施自我优待、不正当竞争、影响网络舆论或者规避监管。

可能普通人对算法的力量并未认知的多深刻,哪怕他是天天都在被算法推送短视频、电商产品、新闻消息。

之前有一部《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纪录片,向人们解释过算法的威力。甚至有个学科叫“增量黑客学”,工程师的工作就是“黑入人们的心理”——人们平时所使用的特别普通的功能,哪怕就是下拉刷新内容的功能,背后也有着其心理学支撑。

当互联网公司拥有了利用算法控制网络呈现的能力,并和利益紧密挂钩时,一是会成为被资本操控的工具,二是将会把人们的认知圈定在一个越来越闭塞的平台里。

去年6月份,阿里蒋某事件发生时,微博因为在蒋某舆论事件中干扰网上传播秩序以及传播违法违规信息等问题,暂停更新微博热搜榜一周。

最近的阿里事件,大家也发现,很多备受争议的话题却不见于热搜。尽管微博澄清了“花钱撤热搜”、“花钱压热搜”等说法,但是从事给企业、艺人、品牌买热搜工作的人早已私下频频交流过,热搜买卖是明码标价的事,被整治只能说是算法控网做得已经“太过分”。

一位互联网创业研究者说,当产品和内容越来越被运营决定,当运营越来越被平台和流量操控,当平台和流量越来越被资本操纵,当我们越来越看不到真实的生动时——如何用好算法这把双刃剑,不为利益砍掉真实,不为钱景断掉前景,才是技术背后的企业和资本,更应该考虑的事。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紫金山科技

    出品5G+AI的专业报道,聚焦产...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