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中国品牌向上:才啃硬骨头,又遇拦路虎

帮宁工作室 2023-03-31 14:50 发文

作者 | 单 宁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3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调研湖南制造业,长沙首站来到比亚迪,参观比亚迪长沙雨花基地展厅及汽车四大工艺生产线。总理说:“比亚迪现在是行业龙头,不仅做中国行业龙头,更要做世界行业龙头。”

比亚迪是中国品牌加快向上脚步、华丽转身的一个缩影,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发生革命性逆转。

3月16日,比亚迪汉唐双旗舰冠军版上市,分别向20万元级、30万元级中高端市场发起挑战。

此前1个月,2月16日,吉利发布中高端新能源系列——银河,首款智能电混SUV银河L7首发,标志着吉利进入了新能源高价值向上的阶段。

再往前,比亚迪仰望、长安深蓝、东风岚图、上汽智己等一系列高端品牌动作频仍。

中国车企借推出新高端品牌、高端车型向上突围,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汽车产业的一道新风景。

01.啃下三块“硬骨头”

“中国品牌扎堆10万元左右中低档车的局面已成过去。”业内人士评价。

中国品牌向上,发轫于2015年。

此前一年,即2014年,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将Model S钥匙亲手交到第一批中国用户的手中,包括时任汽车之家总裁李想。

特斯拉的到来,让中国消费者看到了一个“全新物种”——那些旨在便利生活、提高效率、创造幸福的科技需求,唤起了消费者的兴奋。

也唤醒了造车新势力。这一年,小鹏、蔚来成立,开着Model S的李想创办了理想汽车。紧接着,哪吒、威马、高合、零跑、云度等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近60%的份额,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

“蔚小理”快速崛起,带给传统中国品牌向上的信心,以上汽、一汽、东风、北汽、广汽为主的头部央企和地方国企,以及以比亚迪、吉利、长城为主的民营厂商,纷纷创立新能源子品牌。这些车企拥有雄厚的人力、财力,能够支持企业快速转型。

尤其是比亚迪,2022年全年累计销量达186.9万辆,同比暴增1.5倍,问鼎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而且,比亚迪开始向合资品牌反向输出新能源技术,成为丰田、福特、戴姆勒等合资品牌的电池供应商。

“早期积累的电动化优势,促进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崔东树表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564万辆,占全球市场总额的55.84%。

政策扶持、市场转型升级、用户消费观念转变……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凝聚了天时、地利、人和。

中国品牌逆转,体现在3组数据上。

其一,市占率攀升。

据乘联会数据,2月中国品牌零售份额为51.1%,同比增长7个百分点。而过去一向强势的德日系品牌份额分别为20.6%、17.6%。

2022年9月后,中国品牌市场份额便稳定在50%以上,并在12月达到新高,为55.2%。相比2017年、2018年40%左右的市占率,中国品牌在五六年时间里涨了近10%。2020年市场份额还为24.1%的日系,两年时间已跌破20%。

在乘联会发布的2023年1-2月厂商批发销量排行榜TOP5中,合资品牌中,唯有一汽-大众入围,其余4家均为中国品牌,分别为比亚迪、长安、吉利、奇瑞。其中,比亚迪更是断层式领先,摘得销冠头衔。

其二,单车均价提高。

2022年吉利单车均价为10.3万元,同比增长29.6%,“中国星”系列达15万元,而吉利旗下领克于2020年,就以12.74万元的单车均价超过上汽大众,后者为11.6万元。长城单车均价为12.87万元,同比增长20.8%,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增至15.27%。比亚迪单车均价超过17万元……

单车售价提升,打破了过去合资主打10万元以上、中国品牌主打10万元以下的市场格局。这是中国品牌企业长久拼搏的结果,也是其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

其三,出口量及均价提升。

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311.1万辆,一举超过德国,跃居全球第二。出口均价也迅速攀升。据乘联会数据,中国汽车出口均价由2018年的1.29万美元提升至2022年的1.89万美元。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成为重要拉动因素。

02.遭遇三只“拦路虎”

尽管从目前的市占率、价格体系来看,中国品牌借助电动化,初步实现了品牌向上,但距成功还有一段距离。

帮宁工作室认为,目前有3个重要因素,影响中国品牌向上的步伐:一是同质化严重,没有形成差异化竞争;二是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三是成本亟待下降。

“目前,技术同质化越来越严重,造一辆好车并不难,难在如何让市场买单,形成庞大的量级,否则品牌向上都是口号。”某中国品牌相关负责人对帮宁工作室表示。

业内专家认为,目前中国汽车品牌和国际品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售后服务和配套供应等相关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由于销售体系内部竞争、杂乱无章,2022年,小鹏汽车遭受危机,2023年其开始整合直营及授权经销商店。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中国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但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保持持续向上的动力,仍需继续努力。 

首先,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增强差异化竞争力。

关键核心技术具有不可复制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在电动化时代,中国品牌应警惕合资时代的拿来主义,坚持自主创新。”崔东树说。

实现产业升级换代,关键在于掌握前沿技术及颠覆性技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技术部部长王耀表示:“企业应集中力量,突破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短板,包括高端车用芯片,高比能、高安全、长寿命动力电池,以及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创造独特竞争力。”

其次,建立自研稳定体系,控制成本。

“从目前新能源汽车来看,几乎所有的主机厂的造车成本都过高,依旧陷入‘卖一辆亏一辆’的境地。”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以英伟达(NVIDIA)自动驾驶芯片OrinX为例,一颗芯片价格高达400美金(约2700元),并且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同等性能的替代品。目前,智己LS7、理想L9、小鹏G9、蔚来ET7均采用了OrinX芯片。

昂贵的成本,使得绝大多数新能源车企未能跨过盈利大关,这从“蔚小理”可窥一二。

2022年,蔚来、小鹏、理想净亏损分别为144.4亿元、91.4亿元、20亿元。3家车企亏损总额达255亿元,比2021年同期扩大1.8倍。

通过自研减少零部件采购成本,已经成为车企的共识。例如特斯拉早就开始自研芯片,长城、广汽、上汽、吉利等均在芯片领域布局。中国品牌车企布局芯片领域主要采取两种方法,一是通过战略性投资与芯片企业深度合作,二是着手自研芯片。

“培养出强大的零部件产业链,把上下链联通,是车企降低成本的必要举措。”行业分析师说。

中国品牌向上不是一蹴而就,应坚持长期主义,拉长板补短板。

长期主义,不是长期坚持一件事不计回报,而是要创造长期价值,这需要中国品牌有清晰的品牌定位以及长期的战略规划,在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商业模式、产业生态上进行全新融合。

传统汽车时代“造一辆好车”的理念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现在的市场,“造用户需要的车”成为中国品牌的首要任务。

业内人士指出,从价格趋势来看,中国品牌还应避免虚高的价格定位,强化品牌意识,避免出现降价重回低端。

随着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日趋完善,中国汽车品牌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这让不少外资品牌开始担忧。“我们正在原地踏步,”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托马斯·舍费尔(Thomas Schäfer)曾表示,“在国际舞台上,德国和欧盟正在迅速失去他们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