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年终特稿 | 深耕中国四十年后,大众战略转型的标杆意义

深度车评 2024-01-31 10:32 发文

【核心提示:年销900万台汽车的大众为何战略转型?深耕中国40年的大众如何规划下一个40年?80多年燃油车制造基础,大众如何大象转身?从燃油车到新能源,大众如何再次领先?】文 | 车评君

作为深耕中国四十年,见证四十年改革开放深刻变化的超大型跨国企业,大众在华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各方的神经。

欧盟、德国政府和中国政府都在观察大众战略的变化。

“在中国,为中国”的提出和有序推进,既让“脱钩”与“去风险”理论失去市场,也打消了中国政府和本土合作伙伴的疑虑,更为其后续在华转型指出了方向。

作为大众的学生,比亚迪、奇瑞、吉利等大型自主车企同样密切关注大众战略的动向。

大众的战略转型方向是行业趋势变化的风向标,大众对新能源的积极观点也从侧面帮助比亚迪等自主车企坚定以新能源实现全球化的决心。

1月25日,大众全球董事、中国董事长贝瑞德带领全体高管在京全面阐述了未来数年大众在华的发展战略。他说,为了迎接新能源拐点的提前到来,大众正在加紧电动化转型,有信心未来继续保持在华市场地位。

和全球董事长奥博穆一样,贝瑞德也把中国称为第二故乡,为了在“故乡”更深入地了解竞争对手、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和员工,他坚持每周三次学习汉语——这门以往德国人不敢触碰的东方语言现在几乎已成为每一位德籍高层的必修课。

-1-

电动化转型,大众再出发

作为长期与丰田争冠、年销售额达270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0000亿)的跨国汽车巨头,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产业界举足轻重。无论是在传统重镇北美、大本营欧洲,还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大众都拥有丰富的产业布局、体量巨大的投资规模,以及众多的雇员。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大众在全球交付汽车924万台,同比大增12%,仅次于丰田屈居亚军。其中,中国市场销售323万台,依然是大众的最大单一市场。同时,欧洲、北美以及中东/非洲等市场也获得了两位数的增长。

尽管在华只取得1.6%的增长,但相比其他大型跨国车企,大众却是唯一一个增长的。在新能源渗透率已达40%且极度内卷的中国市场,以燃油车为主的跨国车企能实现增长实属不易。

“我们对在华业务抱有明确的愿景,中国是集团的关键战略重点之一。我们的目标是继续保持在华国际车企第一的地位,并位列中国市场排名前三的汽车制造商。”

1月25日,远在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大众全球董事长奥博穆向在京的媒体沟通会传回致辞视频,他明确提出在中国的目标,他表示:“在迈向下一个40年之际,我向大家保证:将与各方携手并进,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拥抱未来的新技术和新机遇”。

“保证”一词足见奥博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而“拥抱未来的新技术和新机遇”则透出老司机大众对于中国汽车路线清醒的认识,那就是“新”。

入华四十年后,大众选择转身再出发,在这条“新”赛道上。

贝瑞德透露说,基于“十点行动计划”和“2030目标”,到2027年,大众集团将向中国市场提供30款本土生产的燃油及混动车型,到2030年,将为中国提供30款纯电动车型。

贝瑞德还透露,在中国,大众建立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的专门机构,还将与国轩高科、中科创达、地平线、宁德时代、小鹏汽车等多方合作,在电池、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电动车平台上形成强大合力。

“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销售占比预计将达成75%。”当贝瑞德说出如此激进的预测,在场媒体有些惊讶。贝瑞德没有解释75%这个数字的依据,但始终强调,“无论是燃油还是新能源,大众都将致力于继续引领中国市场。”

-2-

响应中国新能源战略,大众再次坚定站队

大象转身,谈何容易!

2022年8月,还在疫情期间,由于要求必须有一位董事会成员工作和生活在中国市场,贝瑞德临阵授命,从狼堡赶来,转眼间,18个月过去了。

“总部交给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对中国市场的现状做出一个清晰的分析,并相应地做出大众汽车集团的对策,制定战略。”

从那之后的几个月,贝瑞德开始了对中国合作伙伴的走访和中国市场的摸底,尤其是新能源车的趋势判断。

贝瑞德带队分析的结果是,中国新能源车的拐点应该提前到2025年到来,也就是说到2025年底,中国汽车销售市场中,新能源车的占比将超过50%。

拐点时间比大众之前的预测足足提前了2-3年。于是,大众迅速调整“十点行动计划”和在华“2030目标”,以适应最新的市场趋势。

按照贝瑞德的说法,大众调整了投资方向,减少对燃油车的投资,更加专注对智能网联汽车方向的投资,也在中国建立了更多的本土合作伙伴关系。

作为全球董事会成员,贝瑞德每周都需要在例会中汇报中国市场的情况。为了传递来自中国市场的声音,贝瑞德需要穿梭于各个合资公司之间,包括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和大众安徽公司,并频繁走访供应商和经销商。

合肥当然更是贝瑞德频繁造访之地。2020年12月8日,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在合肥正式揭牌,成为大众在中国第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合资企业。随后两年内,大众汽车(中国)科技公司(简称“VCTC”)、大众汽车(安徽)零部件公司及大众汽车(安徽)数字化销售服务公司纷纷在合肥成立,计划总投资达231亿元。

可以说,大众安徽板块是大众为响应中国新能源战略而特地投资设立的。拥有研发、生产、零部件配套、销售、市场、服务等完整业务链条的安徽板块将是未来大众在华的战略重心。

为了避免大众安徽与南北大众内耗,大众选择在合肥生产完全有别于现有产品的纯电车型。今年上半年,首款车将投产上市,此外,纯电动车型Cupra Tavascan也已正式投产并出口欧洲市场。

对于大众集团而言,合肥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德国总部之外全球第一个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和部件采购中心。

贝瑞德说,VCTC的成立对南北两家合资企业也有非常大的帮助,决策的对接从9000公里以外的德国总部东移到了中国。“不再有6到7个小时的时差,不再有语言和沟通上的障碍。”

这也是南北大众极为关心的问题。上汽大众已成立40年,一汽大众也已33周岁,成功和稳定的南北大众就是大众在华的压舱石。

去年大众在中国销售323万台汽车,其中一汽大众销售191万台,上汽大众销售121万台。全年大众销售纯电动汽车19.2万辆,同比增长23.2%,其中上汽大众的ID.3全年交付高达7.57万辆,进入纯电汽车前十名。

从40年前时任CEO哈恩坚定选择与中国牵手,在上海安亭打下合资公司第一根桩开始,大众便无数次坚定地与中国产业政策站在一起,坚定地与中国改革开放站在一起。如今,在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时刻,大众又再次坚定站队,选择成为深化改革开放的标杆企业。

-3-

务实与开放,大众格局打开

大众在华电动化转型,既是大众适应中国市场变化、响应中国产业政策的战略转型,也是大众打破藩篱,与中国汽车业界及上下游企业的创新共创。这一过程,彰显了大众与时俱进的务实与开放。

以往在燃油车时代,大众凭借近百年的雄厚造车基础和集团优势,便可屹立汽车业界前沿。但如今在新能源时代,在并不擅长的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大众选择格局打开,广交朋友,合作共赢。

2020年至今,通过建立朋友圈,大众已实现在各类新能源相关技术领域的全方位布局。

2020年5月宣布投资11亿欧元成为国内动力电池重要企业——国轩高科第一大股东,并合作生产电芯,接下来通过与国轩高科的合作,大众将推出下一代动力电池,并成为动力电池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2023年9月,大众子公司CARIAD中国收购上海沐传工业设计,大力加强用户体验与交互创新;

2023年9月,CARIAD与中科创达成立合资公司——翼创雷行,专注本土座舱信息娱乐系统及智能网联功能研发。

2023年11月,CARIAD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酷睿程,开发达到L4级别的全栈式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通过收购或合作,目前CARIAD已具备为大众在华电动车或燃油车做智能化配套的能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去年7月,大众宣布入股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以7亿欧元获得4.99%的股份。入股后,双方将在B级车领域展开技术合作,2026年将推出两款B级车型。作为国内智能电动车第一梯队,小鹏将为大众的智能化充分赋能,大众则有可能帮助小鹏开拓欧洲。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赞赏大众的造车实力和高效务实。

1月25日与贝瑞德视频连线时,何小鹏再次提到“信任”和“高效”,他对贝瑞德说,合作之前他曾担心一家来自全球的公司和一家中国的公司能不能实现高效合作,但看到过去六个月里双方团队在工作中互相开放、互相讨论,他感觉非常棒。

“我们的合作是双赢的。小鹏将为大众带来本地化及智能化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小鹏也希望从大众学到汽车工程技术、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以及通过供应链的前中后组合降低成本。”何小鹏的总结同样务实。

除了借助外部合作,自身建立新能源技术研发力量从长远来说显然更加重要。

本月,大众汽车(中国)科技公司(简称“VCTC”)在合肥开启全面运营,这家投资约75亿人民币的公司是大众在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也是大众在全球范围内唯一专注于智能网联汽车转型的研发中心。

通过成立VCTC,大众将技术开发的对接工作从沃尔夫斯堡东移9000公里至合肥,VCTC是大众对接合资公司需求和合作伙伴的中心接口,大众能直接在中国做出所有产品相关决策,并快速将产品推向市场。

VCTC无疑是下一个40年大众在华的重要战略支柱,目前看来,它被寄予的厚望至少有两点:加快研发速度和优化供应链以降低成本。

大众的目标是: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时间缩短约三分之一,30-36个月内便能研发出新车型。

目前正在检验VCTC能力的是首个专属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平台——CMP平台,该平台将用于开发A级车,2026年推出首款车型,将采用针对中国市场的电池、电驱和电机,成本更低,推出新车速度更快。

对于成本优化,贝瑞德深有体会,正是基于成本的优化,ID.3才有数万元的降价空间,月销量才能从2000台左右迅速爬升至万台。

“VCTC对集团的整个战略推进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每个月大家都会看到它带给我们的优势与进步。”贝瑞德评价说,(像VCTC)这样的布局是多数友商并不具备的。

观点:和中国确认过眼神的大众

贝瑞德是幸福的,在40周年这个重要节点执掌了大众中国;贝瑞德也是压力山大的,在汽车市场激烈转型的关口,带着大众中国跋涉在道阻且长的转型路上。

在9万名雇员、39家工厂的员工、5000万用户、3000多家经销商和无数路边汽修店的心里,大众其实早已是中国的大众——这家陪伴了国人40年的企业,其实比很多中国品牌还了解中国。

你可能没见过桑塔纳、捷达,但你肯定见过宝来、POLO,你可能没见过辉腾,但肯定见过帕萨特、迈腾,你可能没见过ID电车,但肯定曾和朗逸擦肩而过。大众陪伴过我们的父辈,陪伴过我们,肯定也会继续陪伴我们的下一辈和他们的下一辈。无论风云如何变幻,它始终在那里。

这是一个和中国确认过眼神的品牌,40年前选择和中国紧紧握手的那一刻起,大众和中国就再难分开。40年来,大众和捐资助学在一起,和植树造林在一起,和青少年足球在一起……40年来,完全融入中国社会的大众活成了一家真正的本土公司,更活成了备受尊敬的最佳雇主。

最后,让我们重温1997年那句经典广告语,尽管很多90后、00后可能未曾耳闻:

“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

——END——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深度车评

    深度挖掘车企故事,深度剖析行业动...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