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汽车出行圈2019年度大事件:转型元年的生死忧患

亿欧网 2020-01-02 08:53 发文

作者丨钱漪

编辑丨郝秋慧

2019,是中国车市销量断崖之凛冬,是长达二十八年增量时代终结后的转型年。

新能源迎来断奶期,电动车赛道收窄;造车新势力多家交付量产车,跨入危机与曙光共存的下一个槛;“活下去”是汽车全行业的2019标签,难以扛住高压的尾部车企被边缘化,逐步淡出广袤的舞台。

有人落寞掉队,有人穷且益坚,有人挣扎不屈,有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人寄希望于电动化力挽狂澜,有人以降本增效为保命秘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全行业在寒冬中负重前行,忧患之中迸发出的蓬勃生机尤为可贵。

所谓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亿欧汽车回顾盘点了2019年度大事件,供行业人士参考。

事件一:新能源补贴退坡开启淘汰赛,阵痛与机遇并存

3月26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以及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6月21日,工信部宣布废止《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6月26日,2019 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式施行。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贴档位在退坡后仅为2.5万元,相较于2018年减少50%,插电式混合动力由2018年的2.2万元减少为1万元,部分细分项的补贴退坡额度达60%。

点评: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期,国家政策倾斜政策对于产业链基础薄弱的新能源汽车助力匪浅,无论是对于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主机厂的新能源事业,政策补贴都是强心剂和保护伞。

今年,国家补贴政策的有序退出,将让在新能源补贴的保护下成长多年的企业直面市场竞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要凭借纯粹的产品力展开正面较量了。发展的阵痛在所难免,而大浪淘洗将激浊扬清,强者愈强。

事件二:新能源汽车电池自燃事件频发

今年电动车起火事故频发,其中包括特斯拉、蔚来等高端电动品牌。5月以来,发生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79起,其中,电池问题仍是新能源汽车起火的最大原因。在发生起火事故的新能源汽车中,41%的车辆处在行驶状态、40%的车辆处在静置状态、19%的车辆处在充电状态。

点评:技术相对成熟的新造车企在大规模交付后仍出现大量安全问题,产品力安全技术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多数汽车自燃是由于电池热管理系统(BMS)出现问题,研发和量产环节的处理不妥当,导致电池过局部过热,发生热连锁反应,酿成失控事故。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电池芯片和模组技术的研发水平决定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边界,能否克服电池技术难关、保障行车安全是新造车未来的分水岭。

事件三: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5月27日,任正非签发组织变动文件,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华为对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的定位,是作为未来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负责的主要部门,提供智能汽车的ICT部件和解决方案成为面向汽车的增量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部件供应商。

点评:尽管华为一再表示不造车,互联网巨头入局汽车智能化将产业边界进一步延展。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架构来看,表明华为专注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的把握,占据5G通信技术制高点是华为布局车联网以及自动驾驶的先天优势,不造车的华为在汽车领域正掌握越来越大的话语权。车联网系统搭建伴随行业发展逐步完善,智能网联的技术落地场景的丰富将助力华为突围世界汽车行业智能化。

事件四:三部委印发“禁限令”,引导汽车消费升级

6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三部委印发《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 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从“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四方面,推动汽车等产品更新升级。一方面,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另一方面,严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车限购规定,已实施汽车限购的地方政府应根据城市交通拥堵、污染治理、交通需求管控效果,加快由限制购买转向引导使用。

点评:汽车消费对拉动国内整体消费市场的意义非同寻常。《实施方案》的印发意在引导汽车消费升级,鼓励汽车消费,尤其是释放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潜力。促进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引导汽车金融产品创新,汽车消费渠道下沉,客观上促进了汽车产业发展,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健增长,从而起到能够拉动中国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禁限令”出台适应消费者和市场的需要,有利于统筹兼顾长期和短期发展,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事件五:2019年7月1日起实施国六排放标准

7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六排放标准。据工信部公告,国六标准的实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2020年7月起,全国注册登记级销售的车型均要符合国六A标准;第二阶段的时间节点为2023年7月,全国范围实施国六B标准,过渡阶段过后全面国六排放标准到来。

点评:国五标准颁布时隔两年,国家再次出台排放新规。国六排放标准被称作有史以来最严排放标准,主要体现在尾气氮氧化物排放限值相比国五严格了3-5倍,标准提高对于汽车行业技术的驱动无疑有积极意义,技术储备不足的企业将面临危机乃至被清退出局。随着各地国六标准的逐步落地实施,渠道方为加速去库存,纷纷降价甩卖国五车辆,国一至国三车辆将面临限行与强制淘汰,国四国五在使用上则不会受到过多限制。

事件六:蔚来汽车上市一年,市值缩水近90%后触底反弹

蔚来上市已满周年。2018年9月12日,蔚来以10.02亿美元(约67亿元人民币)的筹资额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市值一度超130亿美元,到了2019年却在下跌的路上狂奔。销量方面,蔚来汽车交付量自今年8月起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但与其年度销量目标仍存在不小差距,1-11月蔚来汽车总销量17395辆,年销量目标完成度43.5%。另外,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蔚来分别于5月,9月和12月对北美员工进行了三轮裁减,裁员总数近五成。12月30日,蔚来发布的2019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表现亮眼,股价迅速回暖。

点评:销量增长亏损扩大、高管变动、一线裁员,艰难转型中,对负面消息不断的蔚来来说,2019年不太好过,李斌更被冠以“2019年最惨的人”称号。李斌曾表示这都不是事儿,“我们几乎是被左一拳又一拳地打趴在地上,就马上爬起来,又被打趴,又再爬起来。”曾坠落至市值缩水90%的谷底的蔚来汽车,在12月30日三季报发布的交易日股价暴涨53.72%,创半年来新高,给寒冬带来一丝惊喜和暖意。

外有特斯拉与传统主机厂围堵缩圈,内遇补贴退坡和新势力厮杀,面对错综复杂的竞争市场,以蔚来为代表的新造车势力的生存状况不尽如人意,但从长远来看,给中国带来的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因此单一阶段的表现不足以证明问题。

这不仅仅是新造车的寒冬,而是全球汽车行业的冰封期。新能源汽车制造是一个宏大的时代命题,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唯一机会,自主品牌的成长道阻且长,没有十年难论成败。

事件七:特斯拉中国工厂10月投产

特斯拉于2018年宣布第三座超级工厂Gigafactory 3将落地上海临港,今年1月,特斯拉中国工厂动工。10月24日,工厂进入试生产阶段。11月7日,第一台国产版特斯拉Model 3正式亮相,仅6天后,特斯拉就获得了工信部授予的汽车生产资质。从工厂动工到产品亮相,特斯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据特斯拉规划,上海工厂一期年产能为25万辆,全部建成后年产能将达到50万辆。

点评:特斯拉中国超级工厂Gigafactory3实现量产,将帮助特斯拉持续降本增效并为整合全产业链创造条件。工厂着陆中国,意味着特斯拉开始着力本土化、整合中国本地资源,释放在中国市场的巨大潜能,对自主品牌来说市场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但借力超级巨头入场的鲶鱼效应,倒逼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快速成长发展。因此,特斯拉工厂的投产或能发挥集聚协同效应,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起到积极培育作用,同时也推进着中美科技合作互惠互利的国家大局。

事件八:淘汰赛倒计时,边缘化车企遭市场清退

11月29日,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的合资双方长安汽车和标致雪铁龙汽车双双转让50%股份,合资公司在华销售的DS品牌面临退市。12月18日,菲亚特克莱斯勒与标致雪铁龙确认合并,标致雪铁龙在华另一合资方东风拟出售部分PSA股份,以促进后者与FCA的合并,合资品牌神龙汽车或将解体。

自主品牌中力帆、众泰、华泰、猎豹因经营不善业绩每况愈下,纷纷陷入生存危机,其中,力帆作为中国首家A股上市的民营车企,长达四年持续亏损后元气将尽。2019年上半年,力帆股份营业收入51.78亿元,同比下滑1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5亿元,同比下滑859.98%。边缘车企进入生死淘汰环节。

点评:大浪淘沙,产品力欠缺的品牌在寒冬中折戟是必然,由于产品、营销、定位的战略失误,一众的国外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已经开始挣扎于生死线。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优胜劣汰对于大市场环境与汽车产业发展历史长河一定是好事,淘汰落后产能,释放有限市场空间和资源给上游梯队,为产业转型整合优势资源,以不断推动改革效率。末尾苟延残喘,头部优势将愈发明显,中庸队伍同样面临达摩克里斯之剑悬顶的危机,难以转变崭新正确的姿态适应市场的选手将被相继淘汰出局,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事件九:吉利和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北汽跟随其后持股戴姆勒

12月3日,吉利与戴姆勒共建的高端出行项目“耀出行”宣布正式启动,成为双方意向持续深化友好合作的信号。在今年3月28日,戴姆勒和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双方将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全新smart合资公司的总部将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注册资本为17亿元人民币。此前,吉利已收购戴姆勒9.69%股权成为戴姆勒第一大股东。7月23日,北汽宣布斥资28亿欧元(约合216亿元人民币)购入戴姆勒5%股份。

点评:自主品牌牵手国外高端品牌不再少见,各取所需、开放共赢的本质是合作的助推器。“耀出行”是继3月吉利和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后的首个落地项目。显然,这又是一个品牌战略的双赢举措,既是戴姆勒在华布局出行生态的新例证,又将有效推动吉利控股集团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为吉利的高端化和共享化战略再添筹码。高端化向来是自主品牌重视着力发展的方向,北汽和吉利作为自主品牌翘楚,借力国外豪华品牌加持自身品牌价值,是明智之举,但仅是硬性捆绑远远不够,内化并融合高端品牌的内核才是国产品牌真正高端化的起步。对于外国车企来说,用股份换取全球最大市场,依托中国取暖驱寒,为未来提供更广袤的发展空间。

事件十:上汽集团与广汽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12月23日,上汽集团在上海与广汽集团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宣布与广汽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把握汽车产业变革的战略契机,积极探讨在技术研发、资源协同、投资布局、市场拓展、国际经营等多个相关领域展开合作。协议双方将探讨在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等领域,对战略性核心技术、平台进行联合投资、开发。

点评:面对汽车全产业链转型阵痛期,确保“活下来”,是所有传统造车势力和新造车的第一要务。牵手合作,抱团取暖对企业来说是分担研发成本、分担风险、实现降本目标的有效途径,互利共赢,相互扶持在步履维艰的“异次元时代”中生存下来。电动化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大势所趋,而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乃至自动驾驶领域的研发成本高企,是寒冬中单一家企业难以承受之重,因而独善其身愈加艰难,技术共享对各家企业无疑都是一大利好。

编辑:郝秋慧

作者:钱漪来源:亿欧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亿欧网

    科技与产业创新服务平台...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