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深兰科技|长三角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卢文军:《顺应新基建双循环发展战略,挖掘智慧城市发展机遇》

AI世界 2020-12-02 16:23 发文

      11月26日,上海市科协第十八届学术年会专题活动——智星时空-AI闪耀智慧城市论坛在沪举行,论坛汇聚了国内政府、学术、产业等重磅嘉宾,围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能否成为化解城市发展困局,带动内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剂良药”,“如何在双循环经济体系中,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共同为上海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排头兵献计献策。



长三角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卢文军在现场发表了题为《顺应新基建双循环发展战略,挖掘智慧城市发展机遇》的主题演讲,他认为,数字基建与人工智能已成为顶层设计要素,数字发展如何催生城市发展、提升城市高质量建设,已演变成国内各大科研机构关注的课题。中国已在试行的智慧城市体量大概为290家左右,经济增长、便捷移动、舒适环境、智慧民众、安全生活、公正治理等六个维度都是考量智慧城市发展的依据。


       顺应新基建双循环发展战略

挖掘智慧城市发展机遇


对于今天所提到的智慧城市,未必一定像北京、上海这样大的都市来考虑,同样也适用于二、三、四、五线城市的发展。


最近有两个词非常的热,一个是双循环,第二个是新基建。我们先来聊聊新基建。大家知道在我们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跟现在生活有关联的就是数据基建和非数据基建,比如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产业。像新能源的汽车充电桩、特高压内部,跟数据基建一样是另外一个范畴的功能,其中人工智能应该是作为新基建当中非常重要非常核心的一个板块。今天我们谈的也是属于在新基建的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提到的人工智能,或者说跟人工智能有关联的数字基建,数字的发展如何去催生城市的发展,来提升城市的高质量的建设,这是我们的一个总体思路。


人工智能助力智慧城市


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中,我们先看到的是像人工智能这样一个细分的产业链,从底层包括从产业端来考量,人工智能本身慢慢地变成了和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同样有关联的重要环节。智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相关的,包括物理性、数据性、城市规划布局性上,这些环节在应用层面必不可少。


智慧城市与人工智能之间如何关联?它是怎样的一种关联性?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到有三个层面。



2018年,德勤有一份关于智慧城市的报告,其中讲到现在全球已经启动试行和推动的智慧城市有1000个,其中中国有500个,已经在试行的智慧城市的体量大概是290家左右。在我们的管道层当中可以看到人工智能是一项,此外包括云计算、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技术都属于管道层。在上面配套的基础层面中,有新材料、新能源、无人化的配套设施,卫星、太空等一些基建的设施,这些设施中有一些是数字基建,有些则属于非数字基建。


在应用层面上,功能层面我们看到的就是它是基于第一层的管道技术和第二层的配套技术的设施,催生和叠加到了功能应用,也就是今天我们提到的智慧城市。但今天我们提的其实是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而我们看到的功能应用层面上其实不只有智慧城市,因为第一产业中还有农林牧副渔业,比如智慧林业、智慧港务、智慧农业,比如洋山港的建设。人工智能在今天的这个主会场可能牵头的只是一个点,但是人工智能作为管道层一定是基于5G、工业互联网,比如像IoT,包括5G技术、区块链。


提到人工智能的时候可以简单来看一个案例,这是在湖北的一个小区里面,在这样一个小区当中看到三个大的板块,通过人工智能产生出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的一些方式方法,从智慧、传输、角色、应用子系统看到了各种系统的应用,但是这张图也并不能说是最前沿的。



刚才提到有很多东西是不断往前发展的,所以像物业管理这一概念其实打通的并不是一个物业系统。从这张图当中非常清晰看到三点,第一是物理系统,第二是数据系统,第三是应用的场景的应用。到场景当中可以催生出很多需要挖掘的科学技术,以及我们不断在孵化的这些技术,如何叠加、如何催生、如何发展。


目前看到的应用子系统,以及我们在做智慧城市的时候看到的财务预算,存在出多少钱干多少活的现象,这也是从这个产业或者城市发展中要考虑的两个大的维度。在规划的层面,这些小的案例首先想象它有没有可能实现,第二再考虑使用技术和算法。因为大数据到了一定的量靠单体的设备计算非常困难,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传感器,包括芯片的数量远比想象当中的要大。有些半导体芯片可能是在头发丝那么小一个地方,也可能是几千组上万组的芯片叠在那个地方才产生这种大的数据的采集,当然这个是要求很精密的技术,是为了整个智能安防包括更加高效、绿色地运营这样一个小区的案例。


智慧城市的六个维度,全球有1000多个智慧城市,中国已经有500多个在启动和试行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怎么去理解呢?狭义的概念就是指用智能的信息,用信息的技术去设计、思考、构建我们城市的发展、城市空间的布局,让城市发展中的功能更加优化,使效能更加有效,并且使各项服务更加精准,使百姓在生活更加快乐,让城市的体量、流量、活力增加。今年我很有幸在整个一年当中接了几十个“十四五”规划的项目,很多不是上海的,当城市规划到了一定的力量的时候城市的能级是不足的,但是由于科技力量不断发展,会倒逼城市的发展和空间布局,所以不光是长三角一体化,各地都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引进更多先进的企业,使当地能级和产业的布局、财政收入更加理想更加优化,这是我们需要去设想的。


第二个市场变化中,我们迎来了商机,包括智库、政府、科研等力量,这些力量当中一定是汇聚着一种势能。这种势能就是帮助中国在当下这么复杂的国际国内的环境当中去寻求突破,寻求通过科技、通过整个的顶层计,使我们的国家在下一个阶段当中得到飞速的、优质的、高质量的发展,响应双循环的国家战略。


智慧城市的机遇与挑战


从智慧城市发展中我们看到机会的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比如双循环如何去支撑智慧城市的发展。双循环最核心的要义是在当下相对较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下,中国是否能够实现突破?也就是像以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这些国家为首的五野联盟、六野联盟,他们形成的朋友圈我们如何去突破?然后实现我们在双循环中提升智慧城市的格局,实现自己突围的路径。


“十四五”规划我们看到了像新型智慧城市提出的七个维度和垂直的思考,包括新一代的信息融合,加快信息基础建设和数据的融合,也就是大数据,这里面新基建的铺垫也是非常厉害的。货币资本的力量怎么去催生,怎么使我们现在有可能得到的这些项目飞速发展。



信息技术的建设,社会创新生态更加成熟、绿色,信息数据共享开放,这些在很多的政府部门出现的问题很多。比如一个国家国税局在做电子商务的时候,想要得到纳税人所有的精准数据,首先要看财政、工商、公安等部门能不能提供一些数据,才可能帮助我们非常有效地遏制虚开发票、对增值税发票精准额定,才可能跟企业之间的对话变得更加有效、有支撑。这是我们数据开发中,接下来国家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因为数据如果用得不好就会不安全。分级形成各地区智慧城市标准体系,也就是其中的标准在各地是不一样的。新一代网络的安全,智慧城市一体化的协同发展,这是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些维度。


我们最近在做的一些项目当中,非常认真地思考了如何把数字基建、双循环和人工智能放进去,所以现在规划中的政府越来越智慧。如果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联合像深兰科技、华为这些非常有能量的企业迅速地介入规划,然后在规划层面把我们的想法,对园区对于城市的空间布局,对于它各产能的要求已经做了思量和提前的预见,在接下来的五年甚至可以对标十九届五中全会。


这次我在北京开会的时候,国家发改委的同志跟我说,虽然做的是十五年的规划,但是我们各委部门已经在做另外一个方案,怎么样把2035年整个的规划通过十年达标。我们听了以后非常震撼,中央政府都已经想到十五年的规划怎么通过十年把它做到,我们刚才说到管道层的这些技术,在大数据、5G、区块链、云计算等层面,如何在国内国际的应用层面去做,一定是结合趋势发展、城市发展,做得越多技术才可能越成熟。比如“十四五”中的规划有很多的机会,这些机会也意味着我们这一波的企业和这一波又一波的新生的技术去更新,加速我们城市的发展。


挑战面临的问题无非来自四个层面。



第一,城市信息资源过于分散、碎片化,数据不能够共享,这也是城市建设当中没有打通关键数据以及有效数据的应用带来的难点。这个可能是企业层面很难解决的,我们需要国家政府层面联动去打通,然后把我们的诉求告知他,在某一个试点当中去试,试了以后再倒逼把数据打通的有效性,然后把数据的安全掌握好,因为这是两个不易的过程。


第二,内部管理系统的封闭,缺乏公众的参与。我们这里数据是掌握在个别机构中的,这些机构如果用的不好可能是反作用,所以在数据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包括人工智能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另外一个维度是什么呢?一个是它的先进性;二是可控性,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是,不是机器自己智能,而是人教会机器深度学习的能力,机器在运算的时候是不会像人那样思考的,人是有情感、有思维、有情绪,有文化背景,甚至有一些风俗习惯、宗教习惯,他们的想法计算是不一样的,所以人工智能会基于每个特定区域、特定应用领域而发生很大的变化。


第三,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无法实现城市全面的感知、监控与应急联动。这一点我们在对焦纽约、东京、德国和汉诺威的时候,发现国外有些地方确实值得我们学习,这就是为什么像上海、北京这样的特大都市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国内国际不同领域的专家参与。


第四,缺乏安全保密的体系,这是目前比较难的一些点。


智慧城市下园区的打造


刚才所说的技术同样也可以应用在园区,这里面一共有三个平台十四个子平台,来打穿整个在园区更加有效、安全、绿色、有情、愉快的模式。



在这个模式当中可以看到服务的六个角色,数据的三大中心和平台。链路的子系统包括数据层看到的这些云数据,提升上来以后我们怎么去更有效地对数据筛选、清洗,如何进行有效的计算和分析,这个目前有很大挑战。但我们在应用过程当中会越来越熟悉,包括5G和物联网的应用,再加上人工智能参与园区的规划,智能水平也会逐步的提升。


一体化的架构,加上十四大的子系统,同样可用于产业园区的三大中心平台,这种案例非常多。我们以为南宁、云南为例,我们认为可能那里不是那么发达,但是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在这个领域已经做得非常多,同时也投入很少,这些方面也是我们产业发展当中非常有趣的地方。大数据、5G、区块链、人工智能,在产业发展过程当中越来越让我们感觉到,随着整个“十四五”规划的启动,这一年中非常关键的就是我们目前的技术发力点。我们整个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已经悄悄地打响了这个领域里的纵深战。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AI世界

    人工智能、服务民生,致力于人工智...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