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萝卜快跑爆发,车企才是RoboTaxi的终极赢家?

雷科技 2024-07-15 09:28 发文

真正能帮车企破局的是自动驾驶。

武汉火了,萝卜快跑火了,百度也火了。

谁也没有想到,仅仅400多辆Robotaxi(无人出租车),就让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和武汉连续登上热搜,并引得无数网友和许多业内人士热议。火热的讨论度不仅令人怀疑,Robotaxi是不是真的要大规模商用了?

不,事情没那么简单。当然有关Robotaxi的讨论更多是对传统行业(出租车、网约车)从业者的影响,但长远看Robotaxi的出现让出行行业、汽车产业,甚至交通行业都受到了挑战与冲击。

作为Robotaxi行业的“上游”产业,车企正面对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就连新能源汽车行业巨头特斯拉,也对Robotaxi行业垂涎不已,甚至因Robotaxi产品延后发布,股票出现了震荡,其他车企同样处于是否进入Robotaxi行业的抉择时刻。

自家Robotaxi跳票,特斯拉投资者不买账了

好不容易因销量超预期股价连续上涨近20天的特斯拉,一夜之间股票就跌了70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150亿元)。

这次造成特斯拉股票波动的原因,不是企业经营问题,而是原定8月8日发布的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出现了变故。据彭博社爆料,因为特斯拉想要提前生产更多的原型车,该项目很可能推迟至10月才会正式发布。

过往特斯拉也有不少“跳票”的典型案例,例如新能源皮卡Cybertruck四年跳票三次,彭博社的这一爆料可能是引爆了投资者的不安情绪,才让特斯拉股价如此暴跌。

股民的反应强烈不无道理,在美国市场中谷歌旗下公司Waymo、通用旗下公司Cruise都推出了Robotaxi服务,并为该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曲线。只不过,这两家公司的Robotaxi产品在体验上仍有瑕疵(主要是经常导致交通事故),因此股民更看好在智驾领域技术水平更先进的特斯拉能够一扫阴霾,让Robotaxi重塑出行行业,甚至发展成推动特斯拉营收上涨的新引擎。

只可惜,“意料之内”的跳票,让这份期盼蒙上了一层阴影。

业界看好特斯拉的Robotaxi,很大原因在于其Robotaxi商业模式堪称领先全球。马斯克透露,特斯拉不但会有专门用于Robotaxi的车型,Model 3/Y/X/S也能通过软件升级成为Robotaxi。考虑到特斯拉年销量超过百万,消费者遍布美国,一旦Robotaxi项目发布,有机会在极短时间内向全美国投入超越Waymo、Cruise数量的Robotaxi。

甚至一些尚未开通FSD的特斯拉车主,等到特斯拉Robotaxi上线后,也会出钱购买FSD或其他套餐。毕竟,把自己的车升级为Robotaxi,意味着上班的同时,Robotaxi还能额外打一份工,多一份工资。

特斯拉描画的这个有关Robotaxi的美好未来已经让不少投资者“上头”,而对于其他还未参与其中的车企同行来说,Robotaxi的诞生也让他们看到了新的机会。除了靠全新的出行模式、商业模式来获得额外的利润外,车企本身的制造能力、软件能力都有机会让他们在Robotaxi时代获利,由此不难理解Robotaxi的一举一动成为了特斯拉股价盈亏的风向标。

Robotaxi爆发,车企才是最大赢家?

截至2024年4月30日,国内共发放网约车驾驶证696.4万本,2016-2023年国内出租网约车新车总销量423万台,还不包含非运营车辆转入的网约车、出租车。仅2023年,国内就增加了85万台出租网约车新车。

综合多个相关新闻(如出租车司机收入锐减等)中的数据推断,国内网约车饱和范围应该在500万台-600万台。广汽埃安、北汽新能源都是因网约车市场直接受益的新能源品牌,尤其是广汽埃安,旗下的主力产品AION S几乎有近9成销量都是来自于网约车市场,而2023年总销量48万台的成绩在国内市场中已经排在了前三(就新能源车而言),成为了很多车企“眼红”的对象。

由此可见,假设Robotaxi真的能杀出一条血路、重新定义出行行业,最终产品更新迭代也会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量,变成一个新的风口。其逻辑类似于智能手机从3G切换到4G、4G切换到5G带来的“换机潮”一样,车企在这其中大有可为。

总的来说,针对车企的机会共有三个层面。

第一是做Robotaxi上游企业,为下游公司提供汽车产品。许多Robotaxi没有生产汽车的能力,例如萝卜快跑的第五代无人车是由北汽极狐生产的。这条路赚到的钱可能会少一些,但不用亲自下场与其他车企竞争Robotaxi市场份额,风险相应的也小一些。

第二是一同“分蛋糕”,车企打造Robotaxi平台,并承担起Robotaxi业务运营和调度的责任,产品则卖给消费者,将Robotaxi部署成本分摊到消费者身上,同时也分给消费者一部分利润。

日前车圈顶流周鸿祎发微博称,许多网约车司机抱怨Robotaxi抢了他们的工作,Robotaxi可以卖给消费者,给消费者一台不用自己开的网约车,二者分享蛋糕。

百度旗下的第六代无人车,成本已经下降到了20万元,但如果萝卜快跑要吃下网约车行业五分之一的份额,就要投放超过100万台Robotaxi,成本2000亿元起步。仅靠百度自身,显然难以承担,其他任何车企也难以承担。

让消费者分担投放Robotaxi的压力,并且与其分蛋糕,或许是最好的选择。该方案有利于快速向市场投放大量Robotaxi,并利用Robotaxi的低价优势形成虹吸效应,与竞争对手争抢份额,快速成长为行业巨头。

特斯拉走的便是这条路线,尽管蛋糕要分一部分给消费者,但该模式潜力无穷。财力较为雄厚的消费者,甚至可以多买几台车,当作低风险、小规模的投资项目。该方案还能避免与网约车司机争抢饭碗,对于整体经济亦有好处。

最后的机会则是车企研发、生产、部署、运营Robotaxi全链自行掌控,把蛋糕都拿给自己吃。严格来说,目前国内已有不少车企选择了该路线,例如广汽与如祺出行,一汽、东风、长安与T3出行等。

今年6月上旬,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联合体基本信息》宣布,比亚迪、中国一汽、长安汽车、广汽乘用车、蔚来汽车、北汽蓝谷、上汽集团、上汽红岩、宇通客车等九家车企成为了进入试点的联合体。

之所以叫“联合体”,就是因为试点资格的使用的主体并非这些车企,而是与他们有关的出行公司,如一汽的智能联网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使用主体是一汽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现在看来,此次试点大概率就是帮助部分车企尽快布局Robotaxi。

综合来看,车企“大包大揽”是利润最大化的最好办法,但同时对车企本身的各方面能力要求也非常严苛。抛开生产制造能力、运营调度能力、社会资源能力等等,最关键的自动驾驶相关技术是最后也是最高的门槛。 

正因为如此我们发现,目前国内运营效果最好、最成功的Robotaxi企业是互联网阵营的百度而不是传统车企,核心的原因就是百度所掌握的自动驾驶相关技术,才是让Robotaxi顺利落地、顺利运营的关键所在。

RoboTaxi只是前菜,自动驾驶成了车企的命根子

此前马斯克公布Robotaxi计划的时候,外界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包括何小鹏等行业专家认为,能不能做好Robotaxi关键还是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回顾近期萝卜快跑发生的一系列争议,我们都可以将其归纳为“自动驾驶对常规认知的冲击”,大众消费者并不清楚也不了解这一前沿技术,也由此诞生了质疑、否定甚至担忧。

电车通认为,最近围绕Robotaxi出现的一系列争议,本质上源自于自动驾驶技术对汽车产业的颠覆。只不过作为载人场景、需要和大众直接接触,才让Robotaxi被推上风口浪尖,而实际上在大众消费者不知道的角落,自动驾驶的颠覆早已发生。

Robotaxi只是自动驾驶使用场景的冰山一角,大的方面如货运重卡、矿山等领域国内企业分别有小马智行、华为等企业涉足。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加持下,去掉一定的人工和风险应急成本后,货运和采矿成本也会下降,从而促使许多商品降价,惠及所有人。

小的方面,如物流、快递等领域,顺丰发明的无人快递车已经在国内许多地区上线,能够智能将快递送到消费者门前。足不出户,就能轻松收取快递,生活更方便快捷。还有消防、医疗救护车等方面,有待车企进一步开发。

总的来看,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本质上是在解放生产力,最终必然会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也会带来道路交通规范化、减少拥堵等一系列附加效果,对汽车产业的颠覆也是必然。

摆在车企面前的难题前文也略有提及,简单来说就是技术的比拼。据电车通此前整理,很多车企都并不直接掌握自动驾驶相关技术,而是寻求合作伙伴,如小马智行、Momenta、文远知行等技术供应商的帮助,最终在软硬件整合、产品落地的速度上不如小鹏、特斯拉等能够高度垂直整合的车企。

到这里就不难看出马斯克本人对汽车产业更深远的理解,特斯拉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义为AI公司、自动驾驶公司,而非“汽车制造商”,而自动驾驶技术(FSD)也成为了贯穿多条产品线的唯一核心。

马后炮地说,从家用客车到商用货车,甚至家用机器人等目标场景、服务需求完全不同的多种产品特斯拉都能有所涉猎、做到顶尖,自动驾驶技术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再看Robotaxi这一产品,虽说出现了跳票这个意外,但特斯拉的Robotaxi落地速度依然冠绝行业,马斯克本人也很有信心能够实现“出道即巅峰”,其实,这就是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带来的底气和信心。

在这里,小通建议各大车企需要穿过Robotaxi近期的争议看到事件的本质,未来汽车产业、出行行业的竞争必然会围绕自动驾驶技术,投资、布局是越快越好。而机会往往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不知道有哪些车企已经准备好了?

    来源:雷科技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雷科技

      专注AI硬科技,关注与科技有关的...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