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AI时代,每天学习2小时,就能成为“学霸”

AI星愿大叔 2025-01-22 09:09 发文

昨天和原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创校校长、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副校长舒大军做交流沟通。他在研究的方向,确实是探究教育本质的最前沿。如果国内还有谁能把个性化、素质化真正落地到学校教学中,融入学生骨子里,做一所“幸福的,不一样的未来学校”,我觉得非舒校莫属了。

一所学校,校长的理念就决定了学校的高度,校长的思想决定了学生视野的宽度,校长的认知决定了师生幸福感的深度。

在交流过程中,舒校的很多观点真的是比较冲击和震撼的。分享我个人的一些认知。

文末可获取《2小时学习白皮书2024版》中英文版

1、人人都能成为学霸。现在大家提起学霸,都只有分数这一个评判标准,是世俗观念中狭义的学霸。

真正的学霸,应该是任何方向有特长就可以称为学霸。它是一个信念系统:“我行、我能、我可以。”就像我们在幼儿时期,每个孩子什么都愿意学习和尝试,连语言这么复杂的知识,我们都能学会,就是相信“我行、我能、我可以”。随着年龄的长大,家庭、学校、社会都在扼杀每个孩子的这个信念系统,导致孩子丧失了正向反馈,从而没了前进的动力。

心理学有个自证预言的现象,指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也指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期望行事。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在考试这一个维度上拿到结果的,还有其他闪光点可供发现,只要每个孩子脑海中的信念系统形成正向循环,未来就一定能拿到结果,不一定是考试方面。真正的学霸,对党来说是“人才”,对国家来说是“栋梁”,对每个家庭个体来说可以是各领域的1%,哪怕是世俗眼中的普通人,但幸福感是1%,都可以称之为学霸。

2、真正的卓越,应该是卓然独立,越而胜己。

越而胜己:不和别人攀比,具有成长性思维,每天比过去的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好。这种成长性思维方式,我们90%的成年人都做不到,就是因为我们从小没有刻意练习过,或者说我们从小就活在一个攀比竞争的环境中,让我们成为了现在喜欢攀比的这类家长。比排名、比分数、比学校,让每个家庭焦虑不已、疲惫不堪。“不辅导作业母慈子孝,一辅导作业鸡飞狗跳”的现象,都是因为家长在攀比分数,期待孩子成为大众眼中的学霸。一代代人传递下来的这个攀比信念,就进入了恶性循环,焦虑的不仅仅是家长,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都围绕着这个攀比循环,不断累加,导致现在教育当中很多孩子感受不到快乐和幸福。

卓然独立:让每个孩子都成才,这个才也不仅仅是分数上的“才”,而是每个孩子作为一个个体,都能找到自己独特的价值。每个人人生的成就不仅仅只看18岁,而是应该看40岁-50岁能创造的价值。如果拉长时间维度来看,走上社会后我们在高考时候的分数和你能取得的成就,关联度到底有多大呢?阿里巴巴马云毕业于杭州师范、腾讯马化腾毕业于深圳大学;农夫山泉钟睒睒、美的集团何享健、福耀玻璃曹德旺、长江集团李嘉诚都是小学文化。他们不都创造出了非凡的价值,成为了中国最顶尖的企业家。

3、成为主动思考者

就算是清华北大毕业的,世俗观念中的天之骄子,走上社会也有泯然众人的,那什么是最重要的能力?成为主动思考者,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我们大多数人其实都是思想上的“巨婴”,都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可能也和我们文化基因有关,关注下我们身边人对孩子的评价“这孩子真听话,真乖”,都是大大的奖励和褒义,这是我们几千年文化基因中刻在骨子里的,没有人觉得不对,甚至没有人察觉。这就让我们养成了听话照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觉得这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没什么不对的。但你发现能创造更大价值的人,都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和学历无关。有时候真理确实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些少数人都是主动思考者。

AI时代不可或缺的就是主动思考者。AI短期是不具备主动思考能力的,只有接受了输入信息它才能进行输出,或者是在人给定的范围内进行输出。主动思考才会提升认知

4、教育者的“阳谋”:没有人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中国的教育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方式方法应该不同,不能用历史的经验来应对新时代的教育。“教育兴则国兴”,在中国高速发展这个历史背景下,教育解决的主要矛盾是知识的普及,来快速补充社会上亟需的具备一定知识素养的产业人才缺口,解决供不应求的问题。所以这个阶段,就像有些人的比喻,教育就像高考的流水线工厂。站在国家教育战略角度这个时代背景确实没问题,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确实也离不开中国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这些人才的支撑才走到今天。但到了全球化竞争,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到了AI时代,再用原来的教育体系,貌似就有点刻舟求剑的感觉。

你会发现身边很有趣的现象:1、无论是学校的教育还是培训机构的教育,都是老师填鸭的教,而且都在强化老师教的有多好。2、那些能考上名校的好学生,大部分都是自学能力极强的,好像和老师教的好与坏没什么太大关系。

《乌合之众》中告诉我们:“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降低了。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那么大家认为这些习以为常的现象,会不会都是为了某些目的,使宣传舆论达到的效果呢?比如校外培训班,如果都教会所有孩子如何自学了,那这些机构问谁收钱去呢?所以他站在自己的角度,要制造紧张氛围和焦虑情绪,才能获得既得利益,他才有存在价值。

学校的教师是不是也是同样的情况?很少有老师系统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听的最多一句话就是“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所以生源对于一所学校至关重要。我理解这个好学生就是自学能力极强的这批人,如果都是这批人,那么老师是不是就做管理、引导和纠偏工作了,是不是很多老师就失业了呢?

这是不是几千年从事教育行业的教育者延续下来的,这个职业的“阳谋”呢?暂时没有答案。

5、那AI新时代,教育又应该怎么做呢?

舒校给出了他的答案:“2小时学习法”——一种革命性的新型教育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利用AI导师和个性化学习方案,让学生仅用每天两小时就能完成学业,并在标准化考试中取得远超传统学校学生的成绩。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AI的个性化辅导和掌握学习,让学生以自身最佳速度学习,并专注于培养领导力、团队合作等重要技能。虽然并非适用于所有学生,但其显著的学习成果和高效的学习方式,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2小时学习”的创始人麦肯齐·普莱斯(MacKenzie Price)2023年将人工智能引入校园高端私立学校Alpha School(阿尔法学校)。2024年又获批了一所完全在线的学校——无界学院。

感兴趣的可以看下麦肯齐·普莱斯的完整视频

据了解,在阿尔法学校,学生们每天只花两个小时,坐在教室里,在AI的指导下学习学科知识,其余时间都用来学习一系列的生活技能、艺术、体育、以及体验创业

与之对应,这里没有传统老师,也没有传统课堂,只有“指导和顾问”的角色,为学生提供辅助支持。

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惊掉下巴的“AI学校”,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人工智能辅导员”的帮助下,该校高中生在 SAT 考试中取得了平均 1545 分(满分 1600 分)的好成绩,而全美国平均成绩为 1030 分;

尽管每天只学习2小时的学术知识,90%的学生在标准化测试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学生的学习速度,同样是传统课堂学生的2倍,课余有大量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学得既快又好,孩子时间被大大解放,真是太令人羡慕了!要知道,全球有无数学生,还挣扎在低效学习和内卷困局之中。

对阿尔法学校感兴趣的可以看下外滩教育发的文章《每天只学2小时,“差生”却不见了...已有学校靠AI遥遥领先》

舒校长就要打造一所:卓然独立,越而胜己;人人都能成为“学霸”;幸福的,不一样的未来学校。先行者和变革者都要顶着巨大的压力前行,真心期待舒校能探索出来一条,适合AI时代中国教育之路,为每一个孩子一生的卓越与幸福做奠基和指引。敬佩舒校这样的教育家,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在这条道路上贡献星火之力。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AI星愿大叔

    深度 链接 远见,为百分之一的人...

    推荐商品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