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股价腰斩、市值蒸发千亿,商汤科技的困境不能全赖股票解禁?

雷科技 2022-07-04 17:09 发文

股价惨遭腰斩、市值暴跌近千亿,这对于身处逆境中的中概股来说可能不算什么新鲜事——但如果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一天之内,那还是足够震撼。

故事的主角,是去年年底压哨登陆港交所,上市之初一度风光无限的“AI第一股”商汤科技。

对于商汤科技本轮暴跌,业内有一个共识:股票解禁是最重要的,甚至唯一的原因。数据显示,6月30日商汤科技上市前投资者、基石投资者股权基本全部解禁,涉及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73%。即使商汤科技高层一早便发布公告,宣布自愿延长禁售期,但依然无法阻止投资者信心的崩盘以及股价的滑铁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与其说股票解禁是导致商汤科技股价腰斩、市值暴跌的元凶,倒不如说这是一条导火索,将投资者和市场的不满、怀疑、恐慌等多种不利情绪瞬间点燃。

而这些不利情绪的根源,跟商汤科技的业绩表现,尤其是过去四年高达377亿的净亏损紧密相关。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AI四小龙”的其他几家公司身上:云从科技上市后股价高开低走,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仍在苦苦等候二级市场的入场券……

当风口退去,AI行业准备好面对资本市场最严格的审视了吗?

(图片来自UNsplash)

       解禁首日股价腰斩,商汤科技“吓跑”投资者

7月1日,香港回归25周年纪念日,社会各界准备了众多庆祝活动。这一天,向来忙碌的香港金融从业者也可以暂时松一口气,港交所早已宣布为回归纪念日让路,在今日休市。

而港交所按下暂停键,对于刚刚经历完一场噩梦的商汤科技来说,可以说是雪中送炭——毕竟6月30日,商汤科技出现了上市以来最严重的暴跌。

6月30日上午开盘后,盘面交易便十分活跃,商汤科技股价瞬间高位跳水超40%。午盘后情况没有太大改善,日内最高跌超50%,收盘跌幅也达到46.77%,收盘价为3.13港元。按照公允价值换算,这短短一天之内,商汤科技的市值已经蒸发了915亿港元,年内跌幅更是高达近2000亿。

(图片来自富途牛牛)

对于商汤科技本轮暴跌,业内有一个共识:股票解禁是最重要的,甚至唯一的原因。

根据官方公告,6月30日几乎所有商汤科技上市前投资者、基石投资者的股权都会解禁,涉及股份总额为233亿股,占该公司总股本的73%,对应市值为1370亿港元。

翻看当初的招股书,商汤科技的基石投资者包括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基金、上海徐汇资本、国泰君安证券、香港科技园创投基金等机构,软银、淘宝、春华资本、银湖资本和IDG则为前五大风投股东,持股比例合计接近30%。而这些资本大鳄,向来嗅觉是最灵敏的,解禁期满便光速抛售套现的事情也没少干。

翻看商汤科技在6月30日之前的行情可以发现,其股价在5月下旬曾跌至谷底,最近几个星期则稍有回升,正处于反弹趋势线上。如果资本想套现,现在就是合适的时机。

也许是知道事情不妙,商汤科技在30日一大早便发布公告宣布公司高管自愿延长禁售期,试图稳定人心。公告显示,包括徐立、王晓刚、徐冰在内的集团高层自愿承诺在今年12月29日前不会出售手里的股权。

然而,这份公告非但没有成功安抚投资者,反倒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反作用——在股东和投资者看来,商汤科技管理层自知市场必有异动才会延长高管禁售期,这更是对公司市场表现缺乏自信的证据。

事实也证明,高管延长禁售期并不能左右大局表现。尤其是在基石投资者的股权解禁后,商汤科技股本市场流通量暴涨,想对抗大盘走势犹如天方夜谭。官方数据显示,在6月30日解禁前,商汤科技流通股占比不足2%,解禁后这个数字一举攀升至60%。

对于上述说法,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认为自有其道理,但将商汤科技的所有问题全部归因于禁售期满也不够客观。

事实上,股票解禁确实会给上市公司带来抛压,过往几年赴港上市的明星独角兽大都逃不过这条定律。而且从小米到快手,大型科技、互联网企业解禁期首日的股价走势,一个比一个惨烈。

2019年1月9日,小米高达30亿股股权到期解禁,抛压瞬间上升。集团的第四大股东,俄罗斯投资基金Apoletto Managers当天就大幅抛售了5.94亿股小米股票,套现近60亿港元。在Apoletto Managers的抛售冲击下,小米股价一路跌至个位数。

去年8月5日,快手也迎来上市之后首轮解禁,涉及38.82亿股,占总股本的比例高达94.81%。而在解禁当天,市场买卖盘瞬间暴涨,快手股价也是低开低走,最终收跌15.3%,创历史新低。

当然,像商汤科技这种腰斩式的暴跌,在市场上并没有先例。而且从股权分配、公司业绩表现等维度看,商汤科技面临的难题比小米、快手都要多。

小米彼时业绩表现上佳,智能手机市场也还没像现在这般颓势,很快便稳住了阵脚。等到2019年7月9日第二轮股份解禁时,小米当天跌幅控制在1%左右,没有让半年前的危机重演。

至于快手,股权相对更集中是一个优势。在解禁时,快手两位创始人宿华和程一笑的持股权分别达到11.8%和9.36%,现有股东和员工持股平台还合计持有28.61亿股限售股,占总股本的69.64%。诸如GIC、贝莱德、淡马锡和IDIA等资本巨头的持股量并不高,快手管理层的“坚定持有”承诺,足以快速稳定军心。

对比之下,商汤科技股权分散、基石投资者持股量大,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才造成了6月30日这天的股价腰斩惨案。

面对眼前这一团乱麻,除了自愿延长禁售期之外,商汤科技的高层还需要找到公司经营上的症结,对症下药方能治本。

“AI四小龙”各有烦恼,亏损仍是头号难题

在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来,与其说股票解禁是导致商汤科技股价腰斩、市值暴跌的元凶,倒不如说这是一条导火索,将投资者和市场的不满、怀疑、恐慌等多种不利情绪瞬间点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投资者信任崩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问题可能早出现端倪,只不过没有被外界重视。现在需要担心的或许是,类似的情景会不会“AI四小龙”的另外几条小龙身上上演。

曾几何时,“AI四小龙”是寄托着资本殷切希望的明星独角兽,所有投资者、股东都等待着它们征服二级市场,通过上市让公司公允价值飙升。但现实的残酷,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已经上市的商汤科技和云从科技,股价走势一言难尽;还在排队IPO的旷视科技和依图科技,同样的命途多舛。而亏损,更是它们共同的命门。

商汤科技的2021财年年报显示,全年净亏损171.7亿元,较2020年同比放大41.3%,经调整后净亏损为14.18亿,同比更是扩大了61.5%。对比之下,2021财年商汤科技的实现收入仅为47亿,36.39%的同比增速也要低于亏损放大的速度。

再算上招股书上透露的历史数据,2018-2020年期间商汤科技分别录得34.3亿、49.7亿和121.5亿的净亏损,那么这四年下来就一共亏掉了377亿,且亏损额一直在放大。

另外几条小龙的亏损情况虽然没有商汤科技那么糟糕,但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云从科技2019-2021财年分别亏损6.4亿、8.13亿和6.32亿,三年累计亏损超20亿。这个亏损规模,已经是“AI四小龙”中最小的了——旷视科技和依图科技过去三年分别亏掉了150亿和60亿。

看到眼前的巨额亏损,资本可不会给“AI四小龙”好脸色看。

由于估值不及预期,云从科技上市募资金额也缩水了近20亿至17.28亿元,在上市前就受到资本的毒打。5月27日在科创板挂牌上市至今,云从科技也是高开低走。截止发稿时,云从科技股价在23元左右浮动,36.6元的历史巅峰低近40%,最近十个交易日七次收跌。

而旷视科技和依图科技,则仍在二级市场的门外徘徊,苦等入场机会。考虑到商汤科技和云从科技的前车之鉴,投资者对旷视和依图的上市前景也不宜过于乐观。

集体亏损的背后,“AI四小龙”在研发上习惯内卷,早已是业内共识。

商汤科技财报显示,过去几年研发费用率不断上升,从2018年的45.9%涨至2021年的76.9%,去年上半年更是一度飙涨至107%。在“AI四小龙”中,商汤科技亏得最狠,研发投入也最大,一切都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技术领先优势和市场份额。

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认为,由于AI行业的特殊属性,要压低研发成本难度极大,且企业需要通过不断改进技术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因此,“AI四小龙”想减少亏损,开源是唯一的方法。

毕竟上市前,资本押的是赛道的增长前景和公司的升值空间,愿意用亏损换市场,AI行业如此,诸如新消费、新零售等诸多行业也是如此。但在上市后,要想保证公允价值不断上升,只能靠实打实的业绩。

商汤科技想开源,汽车是最好的出路?

把目光重新聚焦到商汤科技这个主角身上。

从财报来看,商汤科技的商业模式非常稳定,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车四大板块共同支撑着集团的营收。但从营收结构来看,智慧城市、智慧商业两项业务的贡献还是远超出其他板块,商汤科技并没有找到更多、更好的增长点。

2021财年,商汤科技智慧城市和智慧商业业务收入分别为21.4亿元和1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8%和56.5%,两者合计贡献了集团87%的营收。问题恰恰也在于,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这两块业务是有天花板的,而且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商汤科技的未来不能只依靠它们。

这个判断,并非杞人忧天。

以智慧商业业务为例,这项业务主要服务于中大型企业客户,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电信、阿里云等等,为其提供企业方舟智能硬件和云服务。

大型企业数量有限,对AI视觉服务的需求也不会无限制膨胀,“AI四小龙”互抢生意等情况更是将行业内卷发挥到了极致。早在2019年,旷视就痛失蚂蚁集团这个大客户,2020年再失去中国移动,大客户的不断流失对其业绩产生了明显冲击。

如今,诸如阿里、腾讯等巨头都在搭建自己的AI开源框架,腾讯大费周章成立XR事业群和AI开放平台,对人工智能赛道的野心更是昭然若揭。虽然现在接连丢失大客户的是旷视,但难保哪天商汤科技也会步其后尘。

对于自身困境,商汤科技当然有充分的认识。最近两年,智能汽车业务就被赋予了更高的战略地位,成为商汤科技下一个发力方向。

有媒体做了一个有趣的统计:在3月份公布的年报中,商汤科技一共提到智能汽车18次,智慧商业、智慧生活分别仅为14次和11次。虽然智能汽车业务当前营收占比还很小,但商汤科技的野心可是一点都不小。

Marketsandmarkets的报告指出,2027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2127亿美元,2019-2027期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22.3%。除了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之外,过去几年,智能汽车市场还吸引了大量互联网、科技巨头入局,需求正在持续爆发。

商汤科技当然没有亲自下场造车的打算,其智能汽车业务更多还是聚焦在AI视觉技术这个基本盘。商汤绝影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服务目前提供智能车舱、自动驾驶接驳、云平台和赋能引擎等服务,和戴姆勒、本田是合作伙伴。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兼移动智能事业群总裁王晓刚曾说过,商汤要打造的是一个开放式的AI技术平台,希望能引进更多技术开发、汽车研发企业,搭建一套更完善的AI智能服务体系。

“商汤希望不仅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还能做到开放赋能,我们愿意和合作伙伴共享沉淀二十余年的AI技术,共建智能汽车生态。”

2020年底,商汤科技在上海临港豪掷60亿,投建下一代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并且在今年1月份正式投入运营。这一步棋,可谓紧跟特斯拉、大众等汽车巨头的步伐,建超算中心在过去几年成为了车企军备竞赛中的重要一环。

商汤科技直言,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投入使用之后,主要任务就是储备算力和开发专用超算软件操作系统,这两项动作都瞄准了智能汽车的刚需。

总而言之,商汤科技对智能汽车业务的重视程度毋庸置疑。路已经找好了,现在就看商汤科技能不能把它走好。

写在最后

2015年,Google旗下AI公司DeepMind的阿尔法狗连赢各大围棋高手,帮助AI创业公司打响头炮。随后,大量热钱涌入AI赛道,“AI四小龙”也基本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快速成长。其实满打满算,距今也不过7年的时间,对比一个科技行业的正常成长周期来说,这段时间并不长。

但“AI四小龙”们,在这几年间已经尝遍了世界的荣耀和心酸。

在去年的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向来热情爆棚的马云、马化腾等大佬缺席,资本对AI赛道的态度正在悄然冷却。面对这种情况,已经上市的商汤科技和云从科技需要稳住股价和投资者信心,仍在冲击IPO的旷视和依图则需要抓住最后的机会窗口,这场仗谁也输不起。

萌芽于香港的商汤科技,最终也在中环这条“东方华尔街”一圆上市梦。而现在,同样是在香港这片热土,它们正在经受资本市场给予的最残酷的考核。

商汤科技香港公司总经理尚海龙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香港的科创行业现状已经进入收获的季节,而商汤科技,“自然也要赶上这个好时机”。这一番发言或许可以理解为,对于已经到来的终极大考,至少商汤科技的高层还是充满信心。

  • 商汤科技

  • AI

来源:雷科技

本文图片来自:123RF 正版图库       来源:雷科技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雷科技

    专注AI硬科技,关注与科技有关的...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