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知名投资人段永平重回母校浙江大学,与师生进行了一场长达90分钟的见面会。
(段永平198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无线电系。他在投资圈久负盛名,被网友称为“中国巴菲特”,2006年他曾一掷千金以62万美元的价格成为了拍下巴菲特午餐的第一位华人。此外,段永平还是知名的企业家,曾创立“小霸王”和“步步高”两个知名品牌,后担任步步高集团董事长。在段永平加持之下,步步高系高管还创立了ViVo、OPPO两大手机品牌,快递品牌极兔。包括拼多多及其创始人黄峥,也与段永平渊源极深。)
在这场对话中,段永平的三个观点,非常值得深思:
第一,要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很多人可能会问,那我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事情。但你总会知道什么是错的,但是你发现错了的时候,你要及时纠正。你不管付出了多大的代价,都往往是最小的代价。
第二,“胸无大志”。一般来讲,我们的文化中有很多那种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东西。我觉得就是要脚踏实地去做事情。很多人说我要创业,我创业的目的就是创业,如果你心里没有一个你这么想做的事情,只是为了去创业的话,他的成功率是会非常低的。
第三,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要有是非,要正直。
01“胸无大志”是看破红尘的智慧
尤其是带引号的这个“胸无大志”,确实是在这个“黑天鹅”满天飞,“灰犀牛”遍地跑的时代,看透事物本质规律后的大智慧。
一个人的命运,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这不是宿命论,而是随着年纪越大,认知和看事物发展角度不一样,你的确会越来越觉得:人一辈子的命运,99%都不是靠简单的奋斗或者简单的努力所决定的。
时来天地皆同力,远去英雄不自由。英雄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呢?
人生很多的烦恼都来源于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和时代红利之间的沟壑。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特别是做投资和创业的人,投资没有十倍,百倍都不算回报;很多人创业就是为了上市。
一个时代结束,很多人创业不要说公司还在不在,甚至还背了一屁股债。很多投资人连本金都没拿回来。
人类的商业史有上千年了吧?人类的资本文明也有上百年了吧?
但凡创过业,投资过企业超过10年以上的人,如果资质不愚钝的话,最终都会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商业世界里真正能持续赚钱的公司没多少,商业世界里真正好的商业模式也没几个。
绝大多数企业存在的宿命就是苦逼的、微利的,跟普通人过日子一样,能健康活着不负债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而且每隔多少年的形势和大环境变了,还得破壳重生一次,不然就是死路一条。
就像段永平说的,真正要不要选择创业,简单得很,只有一个判断标准,你真的想不想做那个事。
如果你冲着赚大钱去的,赚大钱的模式就那么几个,因为能看懂的、正当的,还能长期经营的企业太少太少,好的商业模式也太少太少。
心理学和统计学有个幸存者效应:人们倾向于只关注和记忆成功或幸存的情况,而忽略那些未能成功或未能幸存的情况。在商业和投资领域,人们往往只关注那些成功的创业公司,而忽略了那些失败的公司。
其实,走向“死亡”才是大多数企业的终局。在中国,最古老的企业是成立于1538年的六必居,然后是1663年的张小泉。再加上陈李济、同仁堂、王老吉,中国目前存活超过150年的老店总共也就这5家。
一个投资人能完全看懂三五家企业、三五个模式,已经是非常非常厉害的投资人了。
所以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胸无大志不是怯懦,不是躺平,而是一种看破红尘的智慧。
02大时代匹配大志者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真正的大志者,必须匹配大时代。像马斯克这样的牛人,如果当年不赌一把中国的工厂和市场;如果2024年不赌一把特朗普的上台也是生死难料。表面看上去能呼风唤雨,实际上也是如履薄冰。
马斯克立誓要把人类送上星际殖民的道路,但是你看,他依然得牢牢的绑上红顶商人的政治之路。所以不管全球的体制和文明差别有多大,但是你真的要去做无上的事业,立无上的志向,有些东西你绕得过去吗?
大志者,承万斤重。所谓的大志者人生背负的东西,是千斤万斤之重,有多少人能真正扛得住?
他们背负的精神压力、肉体压力以及意志品质,其实都是超负荷的。说的难听点,但凡这样的人,其实都不算真正意义上的“人”了。
回想下我们普通人在生活、工作,身心上遇到压力时的那种痛苦。
但我们再想想那些有大志向的人,他们经历的精神压力和身心折磨,哪个不是我们的几倍乃至几十倍,到最后崩了吗?还不是一个个都挺着站着,站在普通人视角看,他们哪是"人"啊?
像任正非、马斯克这样的企业家,濒临过几次崩溃,也有过精神上的疾病,最后都挺过来,照样意气风发。某种意义上,我都觉得他们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了。一句话,人与人的差异,太大了。
03
大多数的普通人
再看段永平的这句“胸无大志”的大智慧。他无非是告诉我们,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尤其像我们这种精神、肉体上限都不高的普通人,还是要务实一点:把人生的幸福指数排到第一位,把如何健康快乐的度过这一生排到第一位。
如果不是有凌云之志并且骨骼清奇的人,要实现那些大志向、大愿力的苦难和磨砺,我们普通人的精神和肉体连1%都承受不住。
对普通人来说,把自己和身边的人照顾好,已经用尽了90%的力气,剩下的10%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力圈内,还能帮助点别人,已经善莫大焉了。
“胸无大志”不是躺平,不是负能量,而是看破客观规律,认清能力边界的清醒。
2025年,就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少折腾,多运动,活久点,做一个正直、能做对的事、且“胸无大志”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