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5年5月,美股道指一周暴跌1400点,特斯拉市值蒸发1.28万亿,马斯克连夜发推:“熊市来了,但我的Robotaxi能救市!”
这场资本寒冬里,自动驾驶成了最魔幻的赌局:
特斯拉靠“吹牛税”续命,Robotaxi还没量产,股价先涨20%;
Waymo每周狂揽25万单,旧金山街头无人车比外卖小哥还多;
Uber偷偷转型“自动驾驶平台”,股价逆势飙升21%,司机却骂“饭碗被AI抢了”……
但真相是:自动驾驶公司平均烧钱速度是收入的3倍,Cruise烧光100亿美元后暴雷,Argo AI、Embark等“独角兽”尸横遍野。
今天,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就扒开这场资本游戏的内幕,看谁能从熊市火海中爬出来!
一、美股熊市:自动驾驶成“末日彩票”
最近的美股市场,真可谓是让投资者们操碎了心。市场分析就像 “天气预报”,但这天气可不太妙,预计未来半个月内,美股将迎来大幅回撤。指数如同迷失方向的小船,在 4800 至 5700 的区间里随波逐流,甚至可能回踩 200 周均线,这一路注定艰难。美股每年都来 “报到” 的 Sell in May 现象(直译过来就是“在5月卖出,离开市场”),今年又准时登场,投资者们可得把心提到嗓子眼,保持十二分警惕。
1. 资本退潮:从“闭眼投”到“割肉跑”
烧钱黑洞现形:通用旗下自动驾驶公司Cruise累计亏损100亿美元,估值从300亿暴跌至50亿,通用汽车含泪让Cruise裁员50%,转向个人汽车自动驾驶 。融资腰斩:2024年美国自动驾驶融资额同比跌60%,Aurora股价从8美元跌到6.8美元。投资人吐槽:“这行业比赌场还刺激”。
政策暴击:加州吊销Cruise执照,却给Waymo开绿灯,监管者直言:“我们不想发‘杀人许可证’”。
行业潜规则:摩根士丹利分析师Adam Jonas毒舌点评:“现在比的是谁更能烧钱,不是技术!”
2. 特斯拉的“逆天改命”:用Robotaxi画饼
数据霸权:700万辆特斯拉每天生成10亿公里驾驶数据,马斯克放话:“2040年我们要有1亿辆车,数据比石油还值钱”。尽管马斯克吹牛比较多,这次似乎有些靠谱!
成本玄学:特斯拉FSD芯片成本压到1.5万美元,仅为Waymo方案的1/9,但暴雨天识别率只有65%。有网友调侃:“这车下雨天得打伞开”。
政策赌博:押注特朗普放宽监管,大摩预测FSD若获批,特斯拉估值能冲1万亿美元。但从近期表现看,似乎并不理想!
魔幻现实:特斯拉股价跌40%,但多头仍喊出650美元目标价,理由竟是“擎天柱机器人能搬砖”。
二、幸存者游戏:Waymo、Uber、Aurora的生死时速
1. Waymo:用“钞能力”碾压一切
硬件堆料:13摄像头+4激光雷达+6雷达,单车成本14万美元,旧金山每公里收入2.3美元,碾压人类司机。
数据碾压:累计400万次付费出行,事故率比人类低3.5倍,最骚操作是给AI模拟“醉汉冲马路”100万次。
商业阳谋:计划2026年投放5000辆Robotaxi,目标吃掉美国网约车30%份额,司机工会已举牌抗议。
投资人吐槽:“Waymo是谷歌的亲儿子,亏钱也能活,我们凡人玩不起!”
2. Uber:转型“自动驾驶房东”
目前,优步已与18家自动驾驶合作伙伴达成合作,并预计未来几个月将在美国、欧洲和中东部署自动驾驶服务。
平台收割:与Waymo合作在奥斯汀推Robotaxi,每单抽成30%,自己不用造车、不背锅;
司机反噬:洛杉矶Uber司机罢工,抗议“AI抢单”,但公司股价反而涨21%,资本逻辑:“无人车比人便宜”;
生态野心:建充电站、5G网络、培训AI运维,目标是成为“自动驾驶时代的滴滴”。
行业暗战:Uber悄悄收购物流公司,计划用无人卡车抢货运市场,司机老王哀嚎:“这世道,连方向盘都要下岗!”
3. Aurora:卡车司机的“AI终结者”
Aurora 也挺特别,是美国仅存的一家纯自动驾驶上市公司。
图源:Aurora 官网介绍
技术豪赌:用激光雷达生成3D地图,号称能跑高速,但测试里程仅220万英里,Waymo都悄悄关停卡车项目。
商业龟速:4月才在达拉斯-休斯顿线投1辆卡车,目标年底“数十辆”,投资人吐槽:“这速度不如驴车”。
生存哲学:CEO克里斯·厄姆森名言:“自动驾驶是马拉松,我们只要比对手晚死一天就行”。
残酷现实:麦肯锡预测自动驾驶卡车市场价值6000亿美元,但Aurora市值仅117亿,够烧几年?
三、未来赌局:谁能活到“天亮”?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自动驾驶的商业价值简直超乎想象。未来,它将像一根无形的线,把出行、物流、配送等多个场景紧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产业链条。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到 2030 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500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30%。
1. 特斯拉的“三张底牌”
制造霸权:一体化压铸车间+人形机器人,单车成本暴降70%,马斯克扬言:“2025年量产200万辆Robotaxi”;
AI邪教:自研Dojo超算+Grok大模型,用生成式AI模拟极端场景,工程师自曝:“AI每天在虚拟世界撞车100万次”;
政策梭哈:游说特朗普政府放宽监管,目标让FSD成“美国新基建”,华尔街预测:“若成功,股价能翻3倍”。
风险预警:特斯拉中国销量暴跌49%,欧洲遇抵制,马斯克若成“政治毒药”,所有赌注可能归零。
2. Waymo的“无限弹药”
谷歌输血:每年烧掉50亿美元,但母公司Alphabet市值3万亿,够烧600年。
技术碾压:98%暴雨识别率 vs 特斯拉65%,旧金山居民吐槽:“Waymo车比我还怕死,看到外卖电动车就急刹”。
生态闭环:从地图、云服务到支付系统全自研,目标成为“自动驾驶时代的安卓”。
致命弱点:超高成本注定只能做高端市场,无法下沉到7万块车型,注定被中国公司吊打。
3. Uber的“轻资产骗局”
平台抽成:不造车、不管安全,只做“自动驾驶房东”,华尔街点赞:“这才是互联网思维!”数据垄断:整合Waymo、Zoox、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玩家,用10亿出行数据训练AI,司机李师傅怒斥:“我们成了AI的免费教练”;政策套利:游说各州开放测试,用“就业率”绑架政府,奥斯汀已批准其免安全员运营。
道德争议:Uber被曝用AI算法压榨司机,现在又想用Robotaxi消灭司机,网友骂:“资本吃相太难看!”
四、结语:熊市没有救世主,只有幸存者
当Waymo的无人车碾过Cruise的残骸,当特斯拉的Robotaxi还在PPT里飞驰,这场自动驾驶豪赌早已超越技术本身,变成资本、政策和人性的绞杀战。
正如某投资人所说:“这行业没有理性,只有信仰。要么All in,要么滚蛋!”
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大屏上,特斯拉股价仍在坐过山车,但华尔街地下室里的对冲基金已悄然调仓——监测显示,做空机构正用做空传统车企赚的钱,加仓自动驾驶ETF。
这场百年一遇的产业变革,正在重塑资本市场的底层逻辑:当自动驾驶出租车开始用赚来的美金回购股票,当无人卡车把省下的人工费转化为股息,或许投资的真谛从未改变——找到那些能在现实世界印钞的机器,然后成为它们的零件供应商。
此刻,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公路上,无人卡车正拉着满车半导体设备奔向晶圆厂。驾驶室里,AI系统自动生成着周报:"本周创收37万美元,建议董事会用零头给空头买降压药。"
总之,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认为:或许正如H.G.威尔斯在《世界简史》写的:“进步总是伴随着毁灭。” 当你在美股账户里输入交易密码时,不妨问问自己:你押注的,究竟是未来,还是另一个泡沫?亲!你说呢?
#无人车来也 #无人驾驶 #自动驾驶 #美股 #特斯拉 ##Waymo #U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