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认为,人工智能将成为学生的免费家教,并让人类教师更专注于对学生的关怀。”
当前,我国仍然面临着传统教育领域的“不可能三角”挑战:即在规模化、公平化与个性化之间寻求平衡的难度。现阶段我国教育体系在规模化与公平化上已取得显著成就,但在实现个性化教育的道路上仍有待提升。
而AI技术作为模拟人类智能、辅助决策并具备部分替代人力、拓宽人力边界的数字化工具,为这一挑战带来了转机。通过深度融合AI技术于教育教学之中,赋能教学主体、教学载体、学习主体,从而提升普惠教育下的基本教学质量,并实现教育过程中对个性化的追求,逐步打破传统教育领域的“不可能三角”。尤其是ChatGPT和DeepSeek等大模型的出现,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位优秀的AI教师,成为了可能。
01以学习者为中心
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和政治伦理家 诺姆·乔姆斯基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凭借自己的力量而学习。教育真正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达到可以自学的程度。”
这也是原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创校校长、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副校长舒大军校长所倡导的理念:“以学习者为中心”。我非常认同。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
培养相信“相信”的能力。它是一个信念系统:“我行、我能、我可以。”
具有卓越的人格。
卓然独立:让每个孩子都成才,这个才也不仅仅是分数上的“才”,而是每个孩子作为一个个体,都能找到自己独特的价值。卓然独立,这才是“学霸”真正的含义。
越而胜己:不和别人攀比,具有成长性思维,每天比过去的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好。
02AI并非颠覆教育,而是辅助
2023年,当最新的人工智能模型GPT-4发布,可汗学院用GPT-4开发的教学助手Khanmigo同步上线,开始了一场AI教育在美国的实践。这款教学助手能跟学生对话、提出引导性的问题,也能帮助教师批改作业,以及追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今有超过50万名美国中小学师生在使用这款产品。
2023年,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Palo Alto)的可汗实验室学校,教学专家茱莉亚·道奇在数学和科学课上辅导学生使用人工智能助手Khanmigo
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在他的新书《教育新语》里,可汗从他的技术乐观派角度认为,人工智能的巨大潜能,将让所有学生享受到免费家教,并让教师能够把更多精力放在交流和启发学生上。可汗个人认为,AI对教育的影响并非颠覆,而是辅助——在AI的浪潮中,人不会变得更渺小,而是会变得更重要。
教师的角色不是单纯讲课。一些教师能够给课堂注入“人”的因素——鲜活的表情、玩笑,夹杂在教学中的互动和游戏。我认为社会对这类教师的需求是无限的。
有了人工智能助手处理日常事务,教师们就可以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激励学生、建立关系,并确保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被关注和支持——尤其是那些需要额外帮助的孩子。
我们传统教育中看重的技能,比如批判性思维、阅读理解、数学,还有成体系的学科知识依然会非常重要。当互联网出现时,有人说,你不需要知道任何知识了,因为什么都能在网上搜到。但事实证明,掌握体系化知识的人知道怎么更好地搜索、提问,以及在脑海中建立起事物之间的联系。
因此,这些技能还是重要的,但能不能保证就业?这是另一个很大的现实问题:那些最能干的白领,借助AI,他们的生产力将提高5倍、10倍,如此一来,市场对白领的需求量可能就会萎缩。在白领工作之外,我们看到其他领域也在变得自动化: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在街上跑了,很可能在10年内,驾驶汽车将不再是人类的工作;零售业,这个吸纳了最多成年男性劳动力的行业,也在通过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减少对基础岗位人力的需要。传统的劳动金字塔——底层是技能偏低的体力劳动者、中层是白领、顶层是高技能的知识型工作者和创业家,人数依次递减——将不再适用,中层和底层的许多工作会被AI替代。
该怎么办?我觉得我们眼前有两条路:一条是颠倒劳动金字塔,让大多数人能在顶层工作,而要做到这一点,未来几十年我们要用人工智能提升一大批人的技能;另一条路是,我相信未来社会会需要更多以“人”为核心的角色,教育的方向应该向着哪里去。
教师就是其中一个这样的角色。无论Khanmigo变得多好,都替代不了一个好的人类教师——一双望向你的眼睛,理解你、激励你的教育者。在医疗保健领域也是如此。AI固然可以帮助医生下诊断,但是有人类护工在身边支持你、照顾你,这也非常非常重要。再说到餐饮,完全自动化的“无人餐厅”不是没有人做过,但没人想去那种餐厅。
我们人类渴望社会化的体验。当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AI,也会越来越渴望有“人”味的体验。而且,随着生产力的提升,社会整体上更加富裕,人们会需要更好的休闲娱乐场所、更好的服务体验,我认为这些行业会需要大量人才。一个有很强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人,可能会处于有利地位。我们的教育应该更好地发掘这样的能力,因材施教。
03
AI免费家教,教育领域的“DeepSeek”?
可汗学院的核心产品是一个AI学习导师Khanmigo。它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思考,它也会把学生提问、学习的轨迹记录下来,反馈给教师,提示他们关注哪些学生和知识点。
举一些试点学校的例子。比如说,在中学化学实验课上,每个学习小组的桌面会摆着一台平板电脑,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随手向电脑里的Khanmigo提问:“什么是酸性物质?列举三种酸以及它们的特性。”换作是以前,这些学生的问题可能无法马上得到解答,要么是因为学生不太好意思在众人面前提问,要么是因为教师顾不过来。
在英文课上,Khanmigo能充当写作助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可以问Khanmigo,“怎么改写比较好?”Khanmigo会在几秒钟内给出关于提纲的反馈,并提出改进逻辑的建议,但不会为学生代笔。然后Khanmigo会把学生的写作过程上传给老师,还会提示这篇文章是否用了其他代写软件。这样不仅能打击作弊,而且能提升教师批阅学生作业的速度,让学生获得更及时的反馈,也让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知道他们的强项和弱项。
目前,美国有超过50万名中小学的学生和教师在用khanmigo。能很快上手、经常使用它的学生大概占15%,另外85%的人则要费点劲,他们还不太会主动用Khanmigo辅助学习。部分原因在于Khanmigo采用了苏格拉底提问式教学,它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会通过发问来推动学生思考。可大多数人提问的时候,就想赶紧拿到答案,不想再面对新问题。
ChatGPT其实也面临同样问题,注册后也不经常使用。有的是不知道怎么开始,有的试了一下,对答案不满意就放弃了。但其实多用一段时间,才能发现这个工具的妙处。
AI让教育个性化、公平化和规模化成为可能。
有了AI导师之后,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节奏学习。有的学生在刚刚接触微积分的时候觉得很吃力,然后觉得自己不够聪明、不适合当工程师或科学家,但实际上,他们只是还没准备好接触那些材料,他们还需要打好基础,假以时日,也许他们会做得很好。我认为许多优秀的人才被埋没,是因为他们按照规定好的节奏学习,然后迷失其中。AI的出现,可以让学生多一个家教,更接近自己想要的学习节奏。
对于那些喜欢想问题的孩子来说,AI是一个很好的伙伴。AI不会像某些没有耐心、精力不够的家长或老师那样说“闭嘴,你没必要知道这个”,也不会像同龄人那样讥笑“你为什么有这么蠢的想法”。孩子可以不停地向AI提问,而AI会不厌其烦地回应,很好地接住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无限畅想。
将来AI还能帮我们识别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有的孩子数学不及格,或者写作有困难,就认为自己什么也做不好,但事实上也许他超级有创造力、超级有趣,或者有潜质成为最棒的销售。传统上,考试成绩单上不会显示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幽默感,但借助AI,这些特质很可能变得可以识别。
“教育公平”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到好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当今社会不公平的最大根源之一,就是中产阶级和富裕的家庭有能力让孩子在学校里待得更久,让孩子上大学、上研究生。他们付出的不仅仅是学费,还有几年不工作的机会成本,这些都是贫穷家庭负担不起的。
免费的网课和AI能产生的意义就在于,那些富裕阶层用在孩子身上的东西,任何平民百姓都可以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但家庭差异带来的教育差异,无论在AI出现之前还是之后都客观存在。哪怕是同一所公立学校的孩子,一些家庭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孩子的生活、向学校要反馈,另一些家庭可能不知道该怎么做。但是我觉得,AI至少让一部分处于边缘和弱势的孩子能享受到跟富裕孩子一样的学习工具。
我们不必让跑得快的人慢下来,也不应该要求所有人都成为量子物理学家,或者桥梁工程师、药学家。但我们要尽可能让所有人都能接触到先进的互联网产品和人工智能。
这就是AI技术突破能带来的价值,个性化、公平化和规模化终于看到实现的可能。
khanmigo能否成为教育领域“DeepSeek”般的存在,相信不远的将来,时间和实践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