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李开复:人工智能再智能,也还是我们的奴隶与工具

人工智能大健康 2018-11-09 09:53 发文

人工智能正在模仿人脑?奇点正在来临?

2016年AlphaGo击败围棋手李世石,似乎让全世界进入了人工智能的元年。很多人在讨论:人工智能是不是要变成人了?是不是奇点即将来临?我们人类会不会毁灭?很多科幻小说似乎都是这么写的,似乎计算机、人工智能不但会有智慧,而且会有意识,它能够保护自己,因此就会伤害人类。

既然计算机的速度如此之快,它快速的接近甚至会超过人脑,那么,未来,计算机也必然地会变成和人一样?


人工智能再智能,也还是我们的奴隶,我们的工具

今天的人工智能,还欠缺很多人类所拥有的能力,比如说它并没有感觉,我们知道的很简单的事情,计算机并不知道。计算机并没有自我存在的意识,计算机它并没有感情,它更没有摧毁人类的欲望。当然未来,它可不可能发生?今天它不懂艺术,不懂音乐,未来是不是可以?我们不能排除它发生的可能性,也许五年后就会有一个奇迹,也许还要等上一百年,也许压根就不会发生。与其来谈机器人奴役人类、超越人类、统治人类,取代人类,还不入谈论一些更切实际的问题。


翻译、记者、股票交易员、保安等将被取代

人工智能反而会带来巨大的商机,因为人工智能它发展得非常快,在很多领域我们过去所熟悉的一些工作有些被消失,有些会被慢慢取代,有些会取代人类,有些会让人类直接下岗。


很多会议的实时讲话会被翻译。我们在座有一个很优秀的翻译,可能你的工作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机器取代。当然一个实时、无错误的,充满感情吸引力的翻译,要找到这样一个翻译还是很困难,所以你的工作机会还得以保留。但是一个简单、廉价的文字摘要的翻译,机器已经可以做了。翻译作为一个工作,如果你特别厉害,能够实时地翻译一些诗句,你这辈子从事这个工作都是OK的,没有问题的。但是95%以上的翻译,做一个简单字面上能听得懂的翻译,这个工作今天机器已经开始可以做了,而且以后会快速地进步,大胆地说,95%的翻译应该都会被机器取代。


美联社90%的文章都是机器写的,并且在几年前就已然这样,为什么它的文章可以用机器撰写?记者在常人看来是这么高大上的工作,机器可以取代吗?事实是,可以,机器取代记者并不困难,如果你今天看到某个公司发布一个新闻,再看到它家的股票跌了,你把它攒一攒,加工一下,上下文衔接一下,那就是一篇好的文章了。其实95%的文章都是这一类的,真正特别有深度的,像《纽约时报》做的那样特别有深度,一个记者花了三、五个月的深度调查,然后出来一篇文章,或者是特别有文采的一篇文章,它还是要有很深度的传媒精神,有文化的记者才可能写出来。但是普通的文章基本可以取代了。


成长为一个律师很困难,但是一个法务助手很容易,做一个医生可能不容易,但是帮助医生做一个工具,或者在医疗的帮助下,比如说帮助糖尿病患者测血糖的助手,这么做并不会取代医生,但实际上,当大家都用了这个机器之后,实际上所需要的医生和护士的数量就会下降。


交易员、股票分析师,很大程度分析师就是在看不同篮子里面的股票涨幅、跌幅,带来什么样的购买的获利空间。如果用机器来做这项工作,效果会更好。

想象一下,以后当这些无人驾驶汽车每天都是在捕捉100万个不同的场景,就像AlphaGo用了100万盘棋彼此对弈,人类在数量上无法模拟到这么多盘棋,因此也就无法击败这些机器了,可以大胆地假设,未来这一类的工作,从交易员、助理,任何有“中介”两个字,或者“助理”两个字的工作,首先会被消灭。


很多重复性的、数据性的、客观性的,可以衡量的,可以计算出来的东西,基本会被取代。


更深层一点,可能就会做成工具,让更少的人从事这样一项工作。还有很多非高大上的工作,也会被取代。人们接近10%的工作都在驾驶和驾车有关,司机会被取代。保安会被取代,机器人可以将视频拍得很完整,当它知道有人入侵,就会通报人类。当然不是说,全世界所有的保安都被取代了,也许在一个工厂晚上巡逻的工作中,本来要10个保安,现在只需要一个保安再加上10个机器人。



人工智能是什么?

简单来说,人工智能可以分为感知、决策和反馈。感知就是看到、听到,取代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当机器人看到这张图,就会说,一个婴儿抱着泰迪熊睡在沙发上,这是人工智理解的内容。决策,就是判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该去买卖哪一支股票,该去推荐哪一个异性的对象来交往,或者预测明天的天气会怎么样。google的自动回复功能非常酷,如果你用gmail,手机收到邮件之后,它会提示你,要不要这么回?当有一个人发一封感谢信,他会自动写一个回复“非常感谢你的来信,我非常感谢你对我的赞扬,因为他看了很多很多人的来信和回信,甚至可以主动地推荐或者帮你撰写你的回信。


除了决策之外,也有机械的反馈,包括机器人、无人驾驶。


在过去的30多年有非常多的里程碑,今天不是一个特别细腻的讲座,这里就不多说了。我自己也非常有幸在语音识别和视觉,还有自然语言处理的游戏方面都在非常非常早的年代,还不能说是真的很智能化的时代做了这方面的研究。可以看到在过去的一、两年越来越多的产品化,越来越多很好的技术和产品的推出。


深度学习在很多领域超越人类,创造价值

这里有很多人工智能的应用,在识别方面,还有很多商业,互联网就是人工智能的使用,因为BAT已经有特别量的数据。阴谋论说Facebook有太大的数据了,会有AI巨头去抵抗。这些互联网的数据可以用来推广告、卖产品、社交媒体营销。另外一个推荐的商品就是人工智能推荐的,每天打开微信所推的人和频道,可能想认识的人和频道也是人工智能所做的。


什么东西离钱最近?肯定就是三大金融领域:券商、保险,银行,各个领域都有各种人工智能,我们每天接到电话,你要不要买银行的产品?大家都不想买。应用了人工智能以后,你接到的电话可能就是你想买的,实际上,我们就有投资一个这样的公司,它就是来优化这个过程,以后我们会收到越来越多我们想买的东西,越来越不被过分地骚扰,这一类的技术可以用在各种领域。


还有就是医学领域,没有什么比救人命更有意义的,在癌症的判断,DNA的检测,MRI/CT,我自己生病的过程中,我的医生就会告诉我,我就会问,那边好几个是不是肿瘤又回来了?医生说那不是,那是你自己的小肠。那个是囊肿,那么,囊肿与肿瘤有什么差别?医生说,在你们看来都一样。医生就是被训练来识别恶性肿瘤的机器,这个完全可以交给人工智能来做的。


教育,在学外语、语音机会特别巨大,所以商机是非常非常大的。


人工智能的未来蓝图

从未来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十年之内都会不断有人工智能促使新的产业的发生。在大数据上使用的各种数据,金融、教育、医疗应该是三大应用。在感知方面,我觉得现在我们看到语音、手势识别,未来可以在安防领域。还有AR/VR,看到很厉害,你戴上一个头盔,要靠什么来控制它呢?要靠身体的运动。


在决策方面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感应器都可以有东西进来,所以一个无人驾驶的汽车,就是把各种不同的干因其全部扔到一个机器里,机器告诉你怎么去开?深度学习可以把不同的东西扔到一起做判断。虽然今天大家都在讲家庭机器人,但是在我看来,人工智能首先会是在工业上,从工业走上商业,再走上家庭,因为家庭的要求是最高的,现在的技术还不够,但不断有商业价值的东西来促使技术的推展,然后再进入家庭。


这个主要想讲的蓝图,未来是非常光明的,是今天就有应用可以挣钱的,明天、后天,十年之内都充满着应用,会进入人的每一个生活的角落。


创新工厂投了不少的公司,包括在座的吴甘沙做的无人驾驶,包括face++所做的人脸识别,我就不多说了。我们不是因为凑热闹来做人工智能的,是真实把我们50%的钱全部投到人工智能里面,人工智能如果不成功,我们就会赔很多钱的,当一个人讲话人工智能很火,AR、VR很火,问问他你把多少钱就要投到这个领域去了?她们讲了很多,但是投入的很少。我们投入的是真金白银。

我们投资的有些公司已经上了福布斯、纽约时报等等。


人工智能VS人类

人工智能对人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机会和挑战?

我非常同意卡普兰的看法,我不讲,未来人工智能会不会奴役人类?先渡过这一关,你想想,未来10-15年,有一半的人因为人工智能而失业,当然你可以说,失业没有关系,都去做一些AI就好了,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不是每个人都有兴趣和能力,而且所需要的人数也不是那么多。如果大胆地假设十到十五年,会有一半的人失业。也许人工智能会创造20%的工作,是一些编程的,或者是AR/VR设计的,或者是修理机器人的,修理无人驾驶的等等。


人工智能产生的工作肯定远远少于失去的工作,所以面对人类很大的一个挑战,我们怎么样能够去在我们的经济体系里面,还有整个社会稳定的状态里面,能够让这么巨大的失业人数不带来很大的挑战,这个是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没有看到的。工业革命毫无疑问取代了很多人的工作,那么机器革命也是一样的,但是从来没有像今天来得这么快速,来的这么大量,是不是做好了准备?


还有对下一代的教育也有非常大的挑战,很多传统的父母会告诉孩子说找一个安稳的工作吧,找一个金饭碗吧,甚至很多重复性的工作被认为特别适合孩子的,尤其在中国家庭里,针对女孩子,会告诉她,安稳的工作更重要。我个人不这么认为,这么去教孩子,其实就害了孩子,因为重复性的工作最快速被取代的,取代了以后不再回来了。


面对人工智能的未来,我是乐观呢,还是不乐观呢?

面对未来,到底是乐观还是不乐观呢?我觉得我现在可能50%:50%,50%的人是非常同意卡普兰教授的看法,人工智能产生经济价值,赶快捕捉,社会要学着怎么去转型。甚至还会进一步说,本来人类之所以存在,应该不是让我们全部去做重复性的工作,应该是做我们有兴趣、有天赋的事情,也许就是要一个人工智能推向,把这些工作都弄没有了,我们才会去追寻自己的心,找到未来人类应走的方向,这是很神圣的目标。


另一方面也很担心,因为90后、00后生活在虚拟社会里,玩着游戏,在网上刷着手机,60、70后可能也是这样,但是95、00后更严重,如果这些小朋友在虚拟社会里长大,工作也不好找,金饭碗也不在了,逼我成为顶尖的画家、顶尖的记者太难了,还不如躺在沙发上玩着VR游戏,这可能是人类面临不好的结局,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很大程度看我们怎么做,看我们想怎么样教育下一代,我的建议就是说,尤其在教育方面,还是应该非常重视启发式教育,让孩子找到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因为一个有兴趣的人,他是有激情的投入,做他爱做的事情,这样一个人我相信很可能不会被机器取代,或者很难被机器取代,或者这是他唯一一条不被机器取代的路。


你可以想象一个特别会写诗的诗人,特别会唱歌的歌手,或者一个非常有才华的科学家,他们会继续开创他的事业,因为现在的AI还是有很多局限性的。

第二点,可以平衡一下我们的感性和理性的思维,过去50年很多人都是被就业,很多父母都跟孩子说要做理工科、工程师或者商学院,工科跟商科是最好的,文科不好找工作。其实如果看人类的历史,工科和商科不见得是最大比例的,也不见得是每一个时代人们最渴望做的事情。也许过去的50年到100年有巨大的就业机会和压力,让我们更多地走上了这个路。


当然喜欢的还是可以继续走,但是这些工作可能也是相对容易被机器取代的,华尔街过去的10年,交易员就从10万个变成了5万个,以后会更少的,刚才讲的很多其他的商业工科的可能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也许可以再考虑一下我们的下一代,如果真的对文科,对艺术有兴趣,或者不是要做这么创意的,对文创,对手工,其实也不是不可以的,对服务,这些有热衷的孩子们,我觉得应该更退一步考虑更多的方向。


另外一个方法讲,找那些不会被机器取代的,一个机器还是很难取代一个有才华的人,还是很难取代服务做得特别温馨,让你感觉心中都很开心的一个行业,所以可能再考虑一下这个文艺跟理工方面要平衡一下。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人工智能大健康

    时时发布最新人工智能及智能医疗方...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