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Momenta:自动驾驶“隐形冠军”的突围之路,凭什么拿下60%市场?

无人车来也 2025-02-24 09:53 发文

引言

2025年,自动驾驶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在这场“智驾大战”中,Momenta以60.1%的市场份额稳居城市NOA(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市场的榜首,远超华为百度等巨头。

这家由清华学霸曹旭东创立的公司,既不是纯L4技术流,也不是传统Tier 1供应商,却在量产与高阶智驾的夹缝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双飞轮”路径。

今天,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就来聊聊Momenta的突围故事,看看它凭什么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隐形冠军”。

(参考阅读请点击:

《自动驾驶“隐形冠军”魔门塔Momenta:挑战华为,硬刚特斯拉,拼出了高阶智驾市场份额No1》)

一、“双飞轮”战略:用数据驱动的“豪赌”

Momenta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双飞轮”战略。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量产车(Mpilot)获取海量数据,反哺L4级完全无人驾驶(MSD)技术的迭代;

同时,L4技术的进步又反过来提升量产车的智能化水平。

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模式,让Momenta在自动驾驶领域独树一帜。

1. 从商用车到乘用车:数据积累的“敲门砖”

2018年,当其他公司还在烧钱做L4 Robotaxi时,Momenta已经转向商用车后装市场,凭借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和基础辅助驾驶功能,每年营收数千万元。

这种“活下去”的务实策略,让Momenta避开了第一轮自动驾驶泡沫的冲击。

2. 上汽的“关键推手”

2021年,上汽集团向Momenta投资超10亿美元,并将智己品牌的首发智驾系统交给其开发。

这一合作不仅为Momenta提供了宝贵的量产练兵场,还让其积累了超20万辆车的驾驶数据,成为冲击其他主机厂的“敲门砖”。

二、主机厂深度绑定:一场危险的“权力游戏”

Momenta的崛起,离不开与主机厂的深度绑定。从早期的上汽、广汽,到近年的一汽、丰田,Momenta的客户名单几乎囊括了主流车企。

然而,这种合作模式也带来了双重挑战。

1. 主机厂的“吸星大法”

2023年,比亚迪投资大疆车载5亿元,蔚来全栈自研NOP+,理想引入轻舟智航作二供……头部车企纷纷将智驾纳入核心能力圈。

Momenta的处境尤为微妙:尽管手握多家定点,但合作车型多属“试水”性质,数据质量和商业回报大打折扣。

2. 话语权的此消彼长

在与广汽的合作中,Momenta不仅要开放部分源代码,还要接受销量对赌。

这让Momenta在合作中处于被动地位,但也让其积累了宝贵的量产经验。

曹旭东都感叹:“现在哪是方案商选主机厂呀,根本是主机厂用‘养蛊’模式逼方案商内卷。”

尽管困难重重,Momenta却一步一步打拼,在市场上站稳了、跑快了,日益具备王者气象!

比如和奔驰合作,奔驰虽自研团队超千人,Momenta更像个“技术外援”,而且自动驾驶技术远超汽车巨头!

三、软硬一体突围:芯片“阳谋”与资本焦虑

为了打破对主机厂的依赖,Momenta在2023年底悄然成立芯片子公司“新芯航途”,计划开发算力80TOPS的中端芯片,瞄准20万-30万元主流车型。

这一布局不仅是为了提升算法效率,更是为了打通软硬一体化的“任督二脉”。

1. 芯片“阳谋”

Momenta的芯片战略与地平线类似,希望通过定制化芯片提升算法效率,再以算法优势绑定客户,形成生态闭环。

然而,Momenta的芯片团队技术积累不厚实,生态支持不充足,窗口期紧迫,未来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数。

2. 资本市场的耐心正在耗尽

2023年,Momenta营收约8亿元,净亏损达12亿元,且亏损率有待收窄。若不能尽快证明商业化能力,上市后的股价压力将空前巨大。

四、未来展望:自动驾驶的“终局之战”

Momenta的突围之路,不仅是一家公司的成长史,更是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的缩影。

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自动驾驶行业正在进入“拼爹”(主机厂支持)、“拼钱”(研发投入)、“拼数据”(规模闭环)的残酷阶段。

1. 城市NOA的普及化趋势

2024年,城市NOA功能加速向“10-25万元”主流车型市场渗透,成为越来越多车型的标配。

预计到2025年,城市NOA技术将首次切入10-15万元的主流细分市场。

2. 端到端技术的未来

Momenta的端到端技术已经进入5.0时代,将感知与规划整合进一个大模型中,赋予系统类似长期记忆的能力。

这种技术的进步,不仅提升了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还降低了工程复杂性。

五、结语:Momenta的“孤勇者”之路

Momenta的突围之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从“双飞轮”战略到软硬一体布局,Momenta用数据驱动的“豪赌”和与主机厂的深度绑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生存之路。

然而,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残酷,Momenta能否在自动驾驶的“终局之战”中胜出,仍需时间来验证。

正如地平线创始人余凯所说:“在汽车行业,慢就是快。”

总之,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认为,Momenta的故事,不仅是一家公司的成长史,更是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的缩影。在这个确定性稀缺的时代,任何敢于探索“未知路径”的尝试,都是对行业未来的投资。

亲!你说呢?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无人车来也

    无人驾驶,真的来了?! 有趣有...

    推荐商品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