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装备发展】无源空战!美空军首次使用“军团”吊舱引导AIM-120中距空空导弹击落靶机

空天防务观察 2021-08-18 16:35 发文

2021年8月10日,美国防部国防视觉信息分发服务网站报道称,美空军空中作战司令部(ACC)第85试验和鉴定中队于8月5日首次使用“军团”(Legion)红外搜索与跟踪(IRST)吊舱引导AIM-120中距空空导弹,成功击落QF-16靶机。相关情况国内已有报道,我中心结合长期以来积累掌握的情况大幅增加图注,以帮助读者部分了解这类能力在美国的发展情况。

2021年8月5日,使用第1.5批次“军团”红外搜索与跟踪吊舱进行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发射试验的F-15C战斗机(上)。“军团”吊舱挂在机腹中线挂架上(下)。“军团”吊舱在竞争中击败了美国诺格公司的“开放吊舱”(OpenPod),赢得了美空军F-15C加装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的合同。在本文所述试验中,美空军并未使用AN/APG-63(V)3进行测距,而是利用“军团”吊舱进行单站多点无源测距估算,结合角跟踪和目标辨识,引导AIM-120导弹的发射。当然,导弹的中段修正制导还需要AN/APG-63(V)3雷达使用一定的通道发射信号完成,美空军认为,“军团”吊舱可探测跟踪隐身目标,基于该吊舱进行空战射击基本不受射频干扰的影响。从本文提及雷达需对AIM-120进行中段修正来看,本次试射是(或者至少有关“军团”吊舱引导AIM-120发射的能力构想是)是真正的超视距拦截。由于雷达需要发射信号给导弹进行目标位置修正,因此并不是全静默或全无源空战,但在电磁型号密集、存在干扰的战场上,捕获、识别、干扰先进雷达与中距或中远距空空导弹之间的通信可能有较大难度。究竟是否能做到这一点,取决于双方电子对抗水平;由于各国对电子战能力高度保密,需要自己在试验中针对这些问题开展实验、拓展边界、发现问题或战术机会。目前已知法国“幻影”2000-5战斗机等机型的机载电子战系统,号称具备截获和干扰敌方机-弹之间通信的能力(美空军图片)“军团”吊舱由洛马公司研制,此次试验中使用的是第1.5批次(Block 1.5)产品,载机为F-15C“鹰”战斗机。该吊舱探测和跟踪靶机,与F-15C飞机的AN/APG-63(V)3有源相控阵雷达用数据链向AIM-120导弹传送目标位置的能力结合,将导弹导向了目标,引导其完成拦截,实现了杀伤链闭环。

2020年7月13日,F-16D首次配装该型吊舱试飞,挂装在进气道前下部挂点,也是该型机挂装瞄准吊舱的位置(下)。另外,从“军团”吊舱配装F-15C和F-16完成试飞、开展试验的进度安排看,显然美空军仍然更优先提升F-15C战斗机的空战能力,这是由在美空军装备谱系中对F-15C和F-16的不同主任务定位决定的(美国洛马公司图片)“军团”吊舱可为飞行员提供另外一种与飞机集成的传感器,并可以建立更完整的作战空间图像。它可在雷达干扰环境中识别、跟踪和射击敌方飞机,包括传统雷达可能无法发现的隐身飞机。该型吊舱的发展进程不同于传统采办方法。美空军作战飞行程序合成试验部队(OFP CTF)从2019年年初开始了该吊舱的预先研制试验阶段,在进入正式的研制试验阶段之前已完成了80%所需要的测试,大大加快了研制和作战测试。预计该型吊舱从研制试验开始到部署只需要18个月,而这个进程通常需要数年时间。美空军将这视为两家主要司令部单位通过聚焦于作战人员执行一体化试验管理可以带来的协同增效案例。美空军称,此次试验的成功意义重大,表明配备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和AIM-120导弹的F-15能够不依赖有源相控阵雷达,完成对目标的探测、跟踪、瞄准、武器投射和拦截验证等杀伤链环节,同时不易受到射频干扰和目标采用低可探测性设计的影响。

为竞争美空军F-15C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加装项目,洛马公司2017年提供的“军团”吊舱介绍,显示该吊舱基于洛马公司“21世纪红外搜索与跟踪”(IRST21)计划,能在雷达被拒止的作战环境中进行多目标跟踪,可满足在2020年部署、连续快速生产130个吊舱的要求,并能在不需要对搭载飞机进行改动的情况下部署到MQ-9“死神”无人机及F-16和F/A-18战斗机等其他机型(美国洛马公司图片)
此次试验也是“军团”第1.5批次吊舱的作战试验鉴定工作的一部分,第85试验和鉴定中队将对其数据链特征进行深度测试,为后续开发相关战术、整合更多作战平台等奠定基础。

之前在2020年8月之前,美空军还使用“军团”吊舱达到另外两个重要里程碑:一是F-15C首次使用该吊舱引导AIM-9X近距空空导弹击落靶机;二是F-16战斗机挂载该吊舱完成首飞。

2020年1月,波音公司宣布和美海军在2019年年底完成首次洛马公司“21世纪红外搜索与跟踪”(IRST21)传感器第2批次配装F/A-18E/F战斗机的试飞(上)。该型为F/A-18E/F升级改造开发的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实际是洛马公司的IRST21传感器+通用电气航空集团的FPU-13油箱组件+梅吉特国防工业公司的环境控制单元的组合体(下),挂装在F/A-18E/F的机腹中线挂点,仍可装载部分燃油。美海军比美空军稍早一步部署在现役战斗机上发展反隐身无源探测和射频拒止环境中的空战能力。2013年8月发布的《美海军作战部长2014-2018年航海规划》就提出“通过利用先进的红外传感器和武器及链接舰船、战术飞机和指挥与控制飞机的一体化火控网络,部署一种新的和改进的‘杀伤链’,挫败敌方雷达干扰”。2014年12月配装F/A-18E/F的基线型IRST21系统就获批投入全速生产,目前正在进行的是将其升级到第2批次,该批次吊舱计划2021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另外,美空军也在2020年12月授予波音公司合同,将第2批次该吊舱的一些重要组件移植到“军团”,使F-15C配装形成作战能力时的“军团”吊舱与F/A-18E/F的第2批次吊舱战技性能相当。基于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的反隐身探测跟踪及空战能力,为已具备本机和多机传感器交互提示、目指传递发射等能力的先进战斗机提供了更丰富的战术选择,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美军发展的第二代五代机-四代机协同作战系统可具备“超视距获取国家情报数据的接口、多级安全航迹关联和数据融合处理器,支持仅通过红外搜索与跟踪组网协同作战”等能力。综合来看,美海军F/A-18E/F已具备利用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进行本机、多机组网协同的反隐身无源空战能力,美空军F-15C正在形成该能力;美军五代机(F-35,F-22A暂无红外搜索与跟踪能力)已具备这一能力,五代机-四代机编组之间也正在形成这一能力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空天防务观察

    报道国外重要空天防务动态,提供深...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